片面解读电影《喜宴》 |
想看电影却没时间,有时间却没地方看,常常陷于一种被动中。昨天下班之后,在小餐馆里吃饭的时候,看了李安的电影《喜宴》。看来看电影还需要机缘!
看时镜头是从那场婚宴上展开的。宾客如云,灯红酒绿,新郎新娘却是心事重重。由于没看到前奏,对于新郎的作为难以理解。
热闹的场面总会有趣事发生。不停地向新郎新娘灌酒,捉弄新人成为宾客门的兴奋剂。新娘被蒙住了眼睛,男宾客们上前吻她的脸,让她从他们的吻中,分辨谁是她的丈夫。掌声欢声轰动,倾倒一片,成为喜宴的高潮,也就是荷尔蒙喷射的时候。这一场闹剧让美国宾客瞠目结舌。他们没有想到这样一个谦恭礼让的民族,会做出这么出格的举动。
喜宴并没有结束,闹洞房才是压轴戏!这群在老外眼里的不识趣的中国人竟然是搬着凳子,提着麻将到新房里叫嚣着大战到天亮。在客人们的捉弄下,这对新人近乎成了一对小丑,新人们被迫在被窝里脱去了衣服,当一件一件衣服从里头抛来的时候,这群“偷窥狂”似乎饱尝了意淫,才意兴阑珊走出门去!
随着剧情的导入,才明白电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新郎陈伟同原来是一个同性恋者。他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一到美国结识了美国男人赛门,两人迅速确立了同志关系,在其他人纷纷分手之后,陈伟同与赛门这段“畸恋”竟然保持了五年之久,这使两人对此弥足珍惜。后来,远在台湾的父母逼着陈伟同为他们传宗接代,于是陈伟同和为了在美国获得绿卡的威威假结婚。然而威威假戏真做,爱上了陈伟同。在家庭生活中,陈伟要周旋于妻子威威、同志赛门两人之间,左右为难,还要将父母蒙蔽在鼓里,甚至三个人相互发难。
我还没到结婚的年龄。但我想,当我置身于热闹的场面,客人为所欲为、恶俗、无趣、偷窥癖、意淫、丑陋的脸孔我绝对受不了,新婚之喜绝对冲淡不了尬尴与难堪。
导演李安在电影里小露了一把,借客人的口语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以戏谑式的口吻道出导演对这中国古老婚礼仪式作出最准确的理解也是最理性的分析——“这是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显示了李安对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熟谙和透彻,又带着讽刺性的意味。
把这种家丑置于国际舞台,无异于将房帏秘事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浑身起毛皮疙瘩,我从不掩饰我对这“喜宴”的排斥感,但不知导演所谓何欲?是站在旁观者的视角对中西方两种文化传统作一番对比?还是阐述两种文化植根于民族传统的不可移植性?
婚宴上的中国人,扭曲、疯狂、暴露、歇斯底里,彬彬有礼成色情狂,淑女成荡妇。男盗女娼是最让人口沫横的东西,表面上说着不道德,心底巴不得做主角,在那一天可以把人的最私处全兜了出来;朋友妻不可欺,等他结婚时,你可以调戏他妻子两下,平时不光彩的事,这天你可以做出来,没人说你过份,在那一天一切可以原谅,用陈老头的子话来说,“高兴嘛!”
当看到老外放大的瞳孔时,我不禁哑然失笑,怎么着,吓着了吧?中国人也会有了快乐你就喊!
“同性恋”是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恶之花,它总在生长在阴暗的角落、下水道、丑水沟里,是见不得光的,甚至带着鄙痍的眼光。婚宴与“同性恋”都与性有关,只不过一个是隐性的,一个是显性甚至是晦涩的。
喜宴和同性恋并没有什么可比性。是基于一种文化传统模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自有它独特之处。电影展现两种文化极端下的表现方式,在羞愤、惊叹、自疑,同在地球活着的人,做人的反差就这么大了呢?
影片展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尬尴。这种尬尴总会有戏剧性,也就给了电影有表现力。我记起了另一部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老人在美国因给孙子刮痧而被控告有虐待儿童罪,这“刮痧”是中国医学的精萃,本以为可以之为傲,出了国门四处碰撞,遭遇尴尬。同是中西方文化的的融合与对抗,主旨却是非同,《喜宴》是自由放任,《刮痧》是寻求认同。
从《喜宴》、《推手》、《饮食男女》、《卧虎藏龙》电影中,可以看出,李安一直游离于香港好莱坞之间,冀于冲破中西壁垒,传播中国文化,寻求中西文化融合最佳效果。
李安电影获奖记录:
2000年《卧虎藏龙》: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第58届金球奖最佳导演,美国“导演协会奖”
1995年《理智与情感》:获美国全国影评协会和纽约电影评论家协会最佳导演
1993年《喜宴》: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西雅图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1992年因电影《推手》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提名。
|
|
|
|
回复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