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现在有不少家庭是“421”型家庭,孩子在父母眼里,甚至是祖父母心目中就是至高无上的,一切顺着他们,宠着他们,娇惯着他们,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爱他们,都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能有所作为,或者出人头地。然而有的家长因为不适当的爱孩子,错把害当作了爱,结果适得其反。 我作家长的体会是爱孩子就要给他一片可以自由翱翔的天空,希望他成材就要让他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畅游。在这一代孩子中,缺乏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的关爱,好多作家长的绝大多数都是从物质上关心孩子,在物质上一味的满足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虚荣心,使有的孩子贪图享受,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无论吃穿都要名牌,讲档次,而作家长的又不加以正确引导,错把物质上的满足当作了对孩子的关心。其实这是一种简单的爱,低级的爱,是一种连一般动物都具有的情愫。高尔基曾说过:疼孩子是连老母鸡都会有的爱。是呀,我们也的确看到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不停的把找到的食物喂给幼小的鸡雏吃。由此可见物质上的满足,不应该成为家长教子成材的一种最广泛、最普遍的爱。那么应该怎样爱孩子呢?爱孩子即要严加管教又要给他充分的自由,希望他成材就要给他一个汲取知识营养的环境。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是每个作家长的都有的心愿,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竞争都十分激烈,没有一技之长是很难立足社会,有一个满意的工作的。为了让孩子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家长真是费尽了心血,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如家长所愿。究其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我认为主要的是没有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充分汲取到有营养的知识成分,以至于“营养”不良,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最终难以达到理想的目的。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勤奋学习、多读书,成绩在班里能名列前茅。然而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直接导致了孩子知识的获取面,孩子一旦读点课外读物,家长总是左审查右把关,生怕读到不良的读物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怕孩子因此走上斜路,其实这大可不必。 在家庭教育方面本人虽然没有多么成功的经验可谈,但却有一定的体会。我记得在孩子3岁左右,爱人从同事那里找了一些幼儿读物,幼小的孩子居然对这些读物津津有味,爱不释手,有的看了几遍还不厌倦,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科学的进一步对孩子的智力进行早期开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值得欣慰的是,在读物上我们从来没有让孩子“断顿”,有时出差宁愿不给孩子带吃的,碰见好书也要买回来,一旦得到一本新书,孩子便会毫不停留的读下来。孩子对读书不仅感兴趣,而且我还发现他读书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不但读的快,而且记得牢。在上3年级的时候就读完了文言文的《封神演义》,当时害怕他读不懂,没想到他不但能读得懂,而且对其中的情节记得也比较牢,我曾从中选取文言文句子,让他说出白话文的意思,他居然能说的基本准确。这几年不仅读完了中国古典名著中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而且还读了《中华成语故事》、《中国寓言故事》、《中华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任务也有所加重,但读课外书从来没间断过。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孩子总是喜欢读些与学习没有多大关系的读物,但我一般也不阻止。 读书,似乎成了他的一大乐趣。他读的这些看似与学习不相关的书,在学习上对他有不少帮助,尤其是写作上的帮助明显,孩子的作文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多次被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对历史的学习也大有裨益,在历史学习上感到非常轻松。读课外书,使孩子对历史、军事、考古、自然科学等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树立了初步的理想。孩子逐渐长大,阅读量也在增加,我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为了学习限制,甚至是控制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还在市图书馆办了借书证,保证他有可靠的书来读。 如果说知识的世界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我想我们作家长的不仅不能阻止孩子到这个海洋里游泳,也不要把“救生圈”放在他的身边,只要告诉他哪里是急流,哪里是险滩,哪里是安全区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扶着他游泳,搏风击浪才能使孩子成为一个游泳健将。
被文坛.百味人生收录 原创[文.百味人生] 收 藏
回帖
回 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