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特区文谈天下版主:戈壁红柳912     晴雨西子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雪堂 收藏:1 回复:12 点击:2855 发表时间: 2005.10.31 15:42:10

“阉本”论


  近日四处访书,经常见人提及“阉本”一事。比如今年以来很受人关注的唐德刚的“胡适系列”,有方家读了说是“阉本”;一些回忆57年的人和事的书,出版之时人家已经老老实实地和你说:内容做了改动;即便一些海外史家的纯学术著作,在大陆出新版子,经读过繁体版的朋友介绍,也是“去粗取精”的。经常在论坛见到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一本好书,“你读了吗”,“我早收了”——冷不丁就有人说:泼盆冷水,不少是“阉本”。
  
  何谓“阉本”?经过删节的残本也,所删之处即那些某些人以为不便全本出版的书籍及其部分内容。不便之处,深究起来就是自己吓唬自己,涉及到大写的历史,或者是直笔的历史,以及从中发掘出来的思考,和这些思考传播开来引起的共鸣。一种观点是不是偏颇,是读者自己的事情,即便是偏颇,恐是不碍谁现在什么事。
  
  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说,读好书既然是生活的需要,那我宁可看不到某些好书,也比收了阉本强。看不到某些好书,反而刺激了阅读的欲望,人们就要开始努力,千方百计地寻书,感觉就和探宝一样。毫不容易找到些古旧的版本或者有关系得到了海外繁体版,那个高兴劲啊,说不清楚都是些什么,可能半是惊喜,半是反抗后的成就感。这样就带动了爱书人和旧书市场,两下里都繁荣起来,受益的是百姓书商和百姓读者。而阉本就叫人总是心里疙里疙瘩的,好象被别人无端拿走了什么似的。这就好比种粮食,像广西师范大这样的出版社,孜孜以求给人好书看,于是寻找远年的人,寻找他们的手稿,寻找旧的版本,校对,策划,酝酿了一年,经过了春、夏、秋、冬,忙活了一年,到了年关,官僚机构来了,说编的什么书啊,拿来我审查一下。拿着抹了蜂蜜的等子,鼓吹的天花乱坠,什么开放思想啊,活跃文化生活啊之类的云云,最后拽下一大块,扔回来:去出版吧。出版人那个心凉啊,可是能有一些已经很不错了,咬咬牙,出版吧。出版策划整理的时间毕竟不长,最可惜的是原作者那耗尽多年心血、直抒良知的文字啊,这个待遇真对不起他们啊。
  
  近年来,老三联和国内一些好的出版社,介绍了很多海外华人的作品进来,比如黄仁宇,李泽厚、史景迁、唐德刚等。我们看到,这些学者中有一个年龄跨度,说明人才辈出。不过,这说的是海外华人学者群。可以这样说,今天海外华人学者的学术成就要远高于大陆,这有他们的著作在说话。其中一个原因,我想是他们处于一个比较自由的学术环境中,这个环境不会极端地扬此抑彼。在研究资料上通俗地说,就是他们接触阉本少,接受全本多。我们本土的学者,或者说准备写一点有分量的学者型作家,在主流社会提供的史料和各类书籍被“阉本”的情况下,有多少人会像谢泳一样,每个周末的早上背一个小包去跑旧书市,而且乐此不疲?学术思想之不行,人文精神之不及,由是观之。
  
  读书人就是这样。他在黑糊糊的小巷子里遇到劫匪,贼大可以随意翻他衣和包,他可能不会反抗;如果把他的宝贝书翻出来又扔在地上,他可要和你玩命。对他喜欢的书不尊重,等于彻底否定了他这个人。读书人遇到阉本,也有一种彻底的失落感。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有好书的部分内容,聊胜于无,但他们不会永远顺服于阉本,只有在寻找全本的过程中,他们才能获得非凡的人生。
  
  阉本的普遍其实是一个催人自强,催人奋进的事情,君不见自从阉本问世到今天,每当有一种阉本诞生,它被阉的内容很快就会被人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再通过其他方式补全给大家,《往事并不如烟》的故事正是一个例子。这样,本来只准备浮光掠影的书,成为了记忆刻骨铭心的书,本来准备浏览的书中内容,成了引发强烈内心激荡的思想进补。书的字变大了,阅读的意义变强了。这不会是塞翁失马,当自己的某种正当的权利被窃取过的时候,人们的印象就不可磨灭,反思就来的更彻底,这基本上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妨叫阉本来的更明显一些,这样,追逐真正的好书的步伐就不会停止,追逐真正的历史的全本的步伐就不会停止,追求真理的脚步也就不会休止。
  
  对读者来说,这个时代是备粮的时代,毕竟有很多渠道来获得全本。阉本的,也有资料来源进行补全和还原。阉本,不能阻挡我们获得书籍的力量。
  
  2005.10.30


文坛.你评我论收录 原创[文.你评我论]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徐博达 Re:“阉本”论 回复时间: 2005.10.31 16:30

    1.阉本是哪个时代都有的。
  
  2.如果有一天,所有的书都以全本的形式出现,不知道我们是否还能够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
  
  3.我觉得人更多的还是战胜自己的过程,推而大之,就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战胜自己的过程。惟有发自内心的动力才能够促人自新、自强,只要我们的思想不曾被阉割,我们的求知欲望就永远不会消竭。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寒鸦 Re:“阉本”论 回复时间: 2005.10.31 21:49

    收藏着学习。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慕容诗黛 Re:“阉本”论 回复时间: 2005.11.01 00:55

    说的对:写作的确要处于一个比较自由的学术环境中,处于一个不会极端地扬此抑彼的环境 。
  如果被束缚了手脚,再高强的武艺也施展不开,如果被束缚了思想,空有一番才华何用?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悠然心会 Re:“阉本”论 回复时间: 2005.11.02 20:41

    阉本?该怎么说啊.其实有些文摘类的文章杂志也属于这类的.时代要求人们不需要看全部,窥斑见豹就可以了.所以,直接间接影响到现在我们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阉事....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凌晨三点 Re:“阉本”论 回复时间: 2005.11.03 08:21

    何谓“阉本”?经过删节的残本也。
  
  其实有些作品,作家是想出足本的,但出版社为了搞噱头,特意要弄出个“删减本”来吊读者的胃口以刺激销量。
  
  其实有些作品,是可以发表足本的,但作者为了更吸引读者,把阉掉的字用方格代替,让读者去联想到底删除了什么字来吊读者的胃口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其实有些作品,是可以发表足本的,但内容不得不涉及一些敏感的时间和敏感的事件,为了保身,作者和出版社不得不阉割文章,换取天下太平。
  
  阉,无论是用在人上还是用在书上,都让主体失去了完整性,违背了双百方针,也是这个社会的无奈。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凌晨三点 Re:“阉本”论 回复时间: 2005.11.03 08:26

    还有,雪堂的文字确实有大家风范,看她的文字就好看是在她的工作间里,在她的案头,在写作的间隙里,背对着你,精致的向你讲述,不急不躁的话语,柔中带刚,一箭中标。就算你有异见,在听完她的讲述之后,也会不自觉的随着她的思路而认同她的观点。
  
  呵,以上文字纯个人感觉,没有马屁成份。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午月禾 Re:“阉本”论 回复时间: 2005.11.03 08:45

    书被阉了,思想也跟着被阉.这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西木歼 Re:“阉本”论 回复时间: 2005.11.03 09:15

    愚蠢的货色,怯懦的货色,自私的货色,绝望的货色,此种种具备,才行此下下策。雪堂兄准备好清算吧^_^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海魂 Re:“阉本”论 回复时间: 2005.11.03 11:17

    何谓“阉本”?经过删节的残本也,所删之处即那些某些人以为不便全本出版的书籍及其部分内容。
  ——
  明白了。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挟酒仗剑浪江湖 Re:“阉本”论 回复时间: 2005.11.03 20:33

    您想说的不止这些吧,阉本的出现不光是对其文字,对某种思想或许也是种折寿,而那些敢引火烧身的爷们也大有某些心理准备的,是吧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佛心 Re:“阉本”论 回复时间: 2005.11.11 20:09

    阉本令人气噎!
  读佛,记住慈悲为怀!诚如是也.

回    复    

回复人: yc姚律师 Re:“阉本”论 回复时间: 2006.07.14 23:59

    阉本,赝本也。
  本者,根本也。阉本,就是最根本的被删掉了。就象史太公受到宫刑,就象被净了根的太监,已经男不男女不女了。那样的书还有何看头?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