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管理团队
  
胡杨林-内蒙古创作空间主题区  [登录] [注册] [发表新文章]  

作者: 一杯淡茶 收藏:0 回复:3 点击:4192 发表时间: 2005.11.23 22:11:24

一次难得的同学聚会


  
   自从前些年兴起同学聚会,我参加过的大大小小的聚会说来已不下百次,除了去年在首府呼和浩特学习期间和那里的同学们时常小聚外,多数聚会是在呼伦贝尔境内的几座城市。而今年的暑假,受秦皇岛一对夫妻同学之邀,专乘赶赴了秦皇岛。
   同时被邀请来的,还有在不同地区工作的另外五名同学。且不说北戴河一望无际的海滨,也不提老龙头巍峨的长城之端,更不讲东道主如日中天的事业,只是同学间的那份情,就足够让我感动的了。
   从外地赶来的五名同学,有四位是我毕业25年不曾见过面的。其中一位做初中教师的祁兄,1980年师范校毕业那阵,圆圆的脸上还时常带着稚气的笑,而如今的他,瘦弱的身躯,斑白的两鬓,浓重的胡须,冷眼看去很容易让人想到鲁迅。常年慢性病缠身,妻子提前离岗,儿子上大学每年两万元的费用一半靠贷款。秦皇岛的同学夫妇得知他的家境后,想帮又怕伤了同学的自尊,于是把一叠钞票私下交给我,请我找时机转给祁兄。祁兄接过钞票的时候,看得出他非常感动,更有些不知所措,但是当我们结束几天的游玩将要分别的那一刻,他却把钱原封不动地交还给了女主人。祁兄含着泪说:眼前这点困难我能顶得住,等有了更大的难事再求你们......朴素、正直、刚毅,我不由流泪了,女主人流泪了,在场的同学都沉默了......
   另外一位做中专教师的梅女士,不仅与我同窗几年,还和我同寝室两载。那时的她,常躺在床上欣赏穿着军装的英俊男友的照片。而如今的她却也不省心:两个儿子都因不爱读书而辍学在家,几年前丈夫也因执法犯法进了监狱。夫妻一场同呼吸共患难理所应当,可让人不能忍受的是,到那时她才得知,丈夫在外面和别的女人还生有一子,而且那个孩子患了严重的白血病。丈夫刑满出狱,她还是宽容地将他接回了家,连同两个在家待业的儿子,吸烟、喝酒、吃饭、穿衣,全靠梅女士每月近800元的固定工资。丈夫又暗自为他的私生子治病,已经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外债。
   谁听到她的遭遇都会为她感到痛心,从而还会产生气愤,而我却意外地发现,梅女士的精神状态比一般人还要好。清早起来短衣、短裤、旅游鞋,精神抖擞地出去跑步;我们同去爬小山、登长城,唯有她总能轻松快乐地站到最顶峰。换了别人经受这样的磨难可能会寻死觅活一蹶不振,可是岁月没能在她脸上刻下丝毫沧桑的痕迹,和青年时代一样,总是带给他人灿烂的笑,时刻显露着平静和自信。真是一个平凡而了不起的女性——战胜自我,摆正心态,面对现实。我不由从最初对她的怜悯和不平,升华为后来的敬佩了。
   几十年前同学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口锅里的饭菜吃了几年, 25年过去了,一切似乎尽在弹指之间。然而有的同学已经成就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有的同学还在饱尝生活的辛苦、创业的艰难,有的同学尤如我平平淡淡却能自得其乐,更有同学已在奋斗中遭遇不测撒手人寰。是啊,25年,可以使一个贫困的渔村变成现代化的大都市,可以让一代人由风华正茂走到风烛残年;可以使呱呱坠地的婴儿再孕育出新的生命,亦能够让世界发生前人不敢想象的巨变。然而,丝毫没有改变的是同学间的那种质朴、那份真诚----只有同学聚在一起,不分贫富贵贱,没有尊卑高低,不必伪装,无须顾忌,滔滔不绝地表露几十年的得意和欣喜,讲述积压在心底多年的失意和委屈;可以失声恸哭,可以开怀大笑,模糊了性别的界限,淡化了信守的尊严。。。
   我虽然不信佛,但从一本书中看到的佛说过的话也觉得不无道理:“人海茫茫,只要能在世上打一个照面,也是百世修来的缘...” 那么若大的世界,如果将一群同龄人相聚在一起,又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屋顶下,使他们共同经过几年的生命历程,是不是更应该算得上是一种深深的缘分呢?人到中年开始怀旧,开始懂得生命的价值,因此倍加珍惜也不断挖掘记忆深处那些美好的东西。未来的25年太漫长太遥远了---再会吧,同学们,但愿短期内,我们重相聚!
  


原创[文.心路心语]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美食家 Re: 回复时间: 2005.11.24 09:00

    幸福啊,羡慕啊。

回    复    

回复人: 方央 Re: 回复时间: 2005.11.25 10:06

    恰同学中年,心平气淡!

回    复    

回复人: 老松树 Re: 回复时间: 2005.12.19 21:04

    那个年代纯洁的同窗情意让人难忘,珍惜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 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上传贴图:
图片要求:长宽建议不超过:650×650。大小:300K 以内,文件后缀名必须为:.gif 或.jpg 或.png
      
版主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其它文章:

Copyright 2002-2008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