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鸟
天儿很热。午饭后,小妹说去一近处凉快的地方玩玩儿,有什么凉快地方在近处? 她指着离家不远的山:就在那山后面,离这不到三公里,前几天去过那儿,很不错的地方。我问究竟好在哪,她说,到那不就知道了。 约十分钟,我们到了山后的西景峪村。车停在村里石板广场的一棵大核桃树下。推开车门,一阵山风儿吹来,好凉快!树上的布谷鸟(正名:杜鹃)“奔儿谷、奔儿谷、奔儿奔儿谷”的叫着,啊!几十年不曾听到了!顿时烦躁郁闷的心情全无。再看周围的景色,虽说离城不到三公里远,可这山前山后真是两个天地!十分钟前还在车水马龙人声喧闹区,十分钟后就身处景色迷人的“仙境”了! 这个村只有一百多户人家,过去因四面环山,交通不便,虽离城区很近,但少人光顾。自去年被列入津、京地区旅游景点后,才使这里厚重的历史、迷人的景色展现于世。 村外陡坡悬崖、道道石坝、怪石横躺竖卧;村内古老的石头路、石头墙、石头房、石井、石磨;处处绿树蔽舍、花果飘香、鸟儿歌唱,一派古朴迷人的景色! 突出的景点有:石头王国、万卷石书、名洞古穴等。还有皮影坊、根雕坊、石艺坊等十坊。各具风格的农家院供游人吃住,曾接待过不少中外游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几次来人考察。著名导演谢晋、作家冯骥才、歌唱家阎维文等都多次来此拍外景或旅游观光。今年三月这里被有关部门定为津、京首个“山村风情摄影村”,摄影大赛正在进行中。谢海龙、常津生、王羽来、莫毅等十多位摄影家在此拍过不少作品,其中有好几位在这设有工作室。 因时间短,这么多的好去处不能一一观赏,只是就近去了皮影坊。这是一家住了一百多年的石头房屋,院内石板地被踩踏的光光的,石台阶也被磨的没了棱角。屋内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正在聚精会神地雕刻皮影人儿,边上好几个人围着看。离房山不远处挂着一快约两平米大的影幕,幕前摆着几排凳子。桌上放着影书,我拿起一本《木桂英挂帅》翻看着,“这是您写的?”我问 。“不是,这是四十多年前我父亲抄的。” 他又拿出《瓦岗寨》、《岳飞传》等十几本。我不会书法,可我喜欢看书法。翻着这半寸厚的影书,看着泛了黄的纸上用毛笔抄写的潇洒、遒劲、的楷书唱词儿令人赞叹!那功夫、毅力令人敬佩!同时也为他的后代能完好的保存下来而感动!我们与老艺人聊的很投机。他打开幕后的电灯照亮影幕,给我们唱起了《穆桂英挂帅》。他一个人唱旦又唱生,双手还耍着影人,真是“绝活!”这皮影还是在儿时看过呢 ,此时坐在下面看着、听着,那种悠闲、舒畅的心情难以言表。 从皮影坊出来,我们沿石板路走着,看着四周迷人的景色,尽情地吸着清新的空气…… 坝台上一位大娘正在刨菜畦,我们上前与她打招呼。大娘热情开朗,看她的神态、行动顶多六十岁,原来她七十六岁了!大娘放下镐,撩起衣襟从杏树上摘了十几个大杏儿给我们兜过来,真好吃!我们边吃边聊着。布谷鸟儿还是一个劲儿的叫,身旁的蝴蝶飞来飞去,草丛中老母鸡带着一群小鸡悠闲地觅食。“您养多少只鸡”?“ 没准数。” 咳!真是老了不记数。“我家的鸡不圈养,也不喂,随便在山坡草丛找食儿吃,没准哪天它就给我领回一窝小鸡儿来,大鸡有数小鸡没数。” 哦,原来如此!好古朴恬静的生活! 多年来,这里善良、勤劳、淳朴的村民任其喧嚣我自静,虽与繁华的城区只一山之隔却始终醉心于“汗滴禾下土”、“山空松子落”的躬耕生活。 核桃树下,老头儿在石井架上一躬一躬地摇着辘辘,毛驴儿拉着石磨一圈一圈地转着,布谷鸟儿在“奔儿谷、奔儿谷”地叫,那声音清脆而短促,遇大山的回音又显的那么深沉而悠远,千百年来一直就这么叫, 像在喊着“朋友、朋友……”
原创 收 藏
回帖
------------------------ 灵石
有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有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