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xin_yue-个人文章

漫话红楼之探春

xin_yue
2006-03-09 08:28   收藏:0 回复:2 点击:823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饰华,见之忘俗”第三回探春出场时,借着黛玉的眼光,对探春有个初步的印象,随着情节的发展,这朵带刺的红玫瑰以其鲜明的个性跃然于另外“二春”之上,让读者为之喜为之悲,为之拍案称快,为之黯然神伤。
  
   探春是开朗活泼有些男儿气概的,第二十七回,她求宝玉替她到外面买些玩意儿来“……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总而言之,要“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由此可见探春的趣味不俗,不同于一般的庸脂俗粉。《红楼梦》中以居室的结构摆设衬托人物的性格,竹影婆娑的潇湘馆当然要属“潇湘妃子”,雪洞一样的蘅芜院适合“冷美人”宝钗,那么探春的居室呢?且随贾母等一同看看“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西墙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幅对联,乃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这样阔大的屋子,这样粗犷的线条,这样一幅楹联,当可略窥探春心志。
  
   探春是洒脱豁达的,她兴致勃勃地发起了海棠诗社,“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之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当是她嫉视丑恶,不随波逐流的写照。
  
   探春是理性积极的,协理大观园的“联合执政”期间,她充分显示了经济头脑和管理才能,果敢地在这个“外面架子虽未倒,内囊尽已上来”的贾府中大刀阔斧地发起一场“改革”,一是减免不合理的开支,二是在大观园实行“承包制”让园子有了经济效益。虽然这一举措不可能从根本上挽救这个摇摇欲坠的将倾“大厦”,却可见探春绝不同于那些只知道一昧享乐的“寄生虫”,她对贾府的兴衰荣辱浮沉治乱命运进行了整体性思考,她甚至试图去改变这个现状,而当这一切成为泡影时,她做为清醒者又多了更深层次的悲愤和痛切。于是在抄检大观园时,她声泪俱下地说出了这样一段入木三分的话:“你们别忙,自然有你们抄的日子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是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进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 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正如王熙凤所说的那样:“她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探春的厉害不在于她一花独秀,在抄检大观园中挺身保护自己的丫头,也不在于那一个响亮的、维护尊严的耳光,而是她比任何人都深切地看到了抄检后的致贾氏家族一败涂地的一切危机与病灶。抄检大观园是前八十回的最大高潮和总结,在这样一场闹剧中,迎春李纨死人一般;惜春高喊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无私“地把情有可原的入画硬推出去;王熙风叫着“不能搜到亲戚家去”居然拐到黛玉那里去了(黛玉不是亲戚乎?费解);护花使者宝玉噤若寒蝉,为晴雯说句公道话的意思都没有,黛玉的“孤标傲世”也飞到沼洼国去了……堪称精彩的只有探春:“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看来探春的庶出不白庶出,这样的身份让她学会了在不利的情况下捍卫自己的尊严,她的话狠而准,尖而利,那记耳光金声玉振,为大观园的受害者也为郁闷了半晌的读者着实出了一口恶气。
  
   探春又是敏感自卑的,她很忌讳自己“庶出“的身份,忌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第五十回赵姨娘的兄弟死了,本指望凭着女儿“掌权”的机会多得点银子,这个狭隘尖酸的姨娘当然不会去想这样会给女儿带来怎样的影响,她的想法简单的多,甚至多少有点趾高气扬:你王熙风终于倒下去了,现在是我的女儿在掌权!这个扬眉吐气的机会自然被探春毫不留情地驳回了,探春有探春的难处,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她呢,包括王夫人,包括卧病在床的凤姐,也包括那些掌点小权的管家奶奶们,哪个是好对付的?用平儿的话说,凤姐略有点软也早被压下去了。王善宝家的仗着邢夫人的脸面连探春的身也敢搜呢,这样一个庶出的小姐,又怎能不处处小心?因此,当赵姨娘口不择言地一口一个“你舅舅”讨伐之后,探春愤愤地反驳:“我舅舅早就升了九省检点了,哪里又跑出一个舅舅来?……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探春落泪了,这眼泪中有对母亲的怨责,对命运不公的愤慨,感怀身世的悲哀……她不能逃避庶出的尴尬身份,也无权决定自己的命运——无法“象个男儿那样出去闯一番事业”。最悲哀的是,她清醒,她清醒地看到贾府的不可竭制的败落,她不象“二木头”那样麻木,不象四姑娘那样超脱,也不能做个宝玉那样的“富贵闲人”。 所以,探春只能远嫁了。
  
   探春的远嫁不是空穴来风,第五回,太虚幻境中探春的判词和那幅画很明白地暗示她要飘洋过海,象风筝断线一样摇荡漂泊,远离故国;第二十二回,探春做的诗迷“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相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离别。”谜底是风筝,第七十回,探春放凤凰风筝,忽然又飞来一个凤凰风筝,与她的绞在一处。正分解不开,又飞来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风筝,三个风筝绞在一块,都飘飘远去了。甚至她在咏海棠诗里也透露出“芳心一点娇无力”“莫谓缟仙能羽化”的断线风筝飘摇无力之态;咏柳絮的半首《南柯子》“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绲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宝玉寿筵那支酒签“日边红杏倚云栽”的“得贵婿”之喻……这样一个鲜艳带刺的玫瑰,这样一个连凤姐也“畏五分”的才貌双全、精明能干的有男儿气概的“庶出”女孩儿,对于自己 的远嫁并不是特别的沉痛,“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她想得开,看得开,不仅仅因为她豁达的性格,也是她厌倦了这样的腐败家族“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她看得太透彻太明白了,所以,远嫁未必是坏事,抄家的灾难铺天盖地袭来时,探春已经开始了生命的又一春了,凭她的智慧她的才干,我们有理由相信她能够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乐园。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