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水流云在-个人文章

回帖:生命的许诺

水流云在
2006-03-22 14:58   收藏:0 回复:0 点击:4239

    读了你的文章,我有很多体会。但我只说两点:
   第一,我佩服“行者”,他的举动让我感动。若没有惊人的毅力,是无法完成这样的一个壮举的。其实,他的举动,是让我们这些健康的人汗颜的。尤其是,他对呼伦贝尔的理解,更是让我们这些呼伦贝尔的子孙不安。他和大胡子司机的对话,何尝不是与我们的、心与心的对话啊!可惜,我们没有真正的理解。
   第二,我佩服作者,若没有一颗受感动的心,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你受感动了,是因为你也有一颗善良的心,你记下了,才有我们同你一样珍贵的感受。
   最后,我要说,谢谢作者。与其说你用笔记下的是一个人与他的经历,不如说,你记下了一种精神,是我们永远应该在“花前月下”应该想起的精神。
   至少,这种精神已与我不再多年了。谢谢你,朋友,是你让我想起了奋斗和奋斗的意义!
  
  
  附:牧羊的《生命的许诺》
  当成吉思汗的铁骑早已成为历史的化石,而我们却在苍茫的草原上,在一位残疾人旅行家的艰难步履中读懂了英雄的史诗——他,曾经在这里思考过呼伦贝尔魂,他说呼伦贝尔魂是中华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呼伦贝尔魂,中华魂便失去了色彩。
   他叫陈艮朝,湖南省郴州市人,先天脚部畸形,脚跟在前,脚趾在后,脚掌侧翻,只能靠脚踝骨下部的一小部分着地行走。12岁撑着凳子联系走路,每走一步都付出艰难的努力,但一历史他站起,虽然步履蹒跚,却走出坚定的人生道路。
   1982年,以坚定的毅力完成学业的陈艮朝参加了高考,成绩超过重点校的录取分数段,但因残疾未被录取。然而,巨大的打击并未使这位身材弱小的残疾青年沉沦,他开始学习无线电修理技术,办起了“白云家电维修部”。但是,稳定的收入,平淡的生活,并不是陈艮朝的人生目标。作为郴州市残联主席的陈艮朝,自幼热爱祖国的奇美山川,钟情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他萌生了靠一双残脚走遍祖国大地的念头---
   1990年1月14日早8点40分,陈艮朝挥泪告别亲朋,踏上了他艰辛的途程——他风餐露宿,每天坚持走七八个小时,最多走过十五个小时。跋涉四年,进入了呼伦贝尔境地,给呼伦贝尔的历史,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也许,那位大胡子的蒙古族司机还将依稀记得——山间公路上,一位双脚残疾的青年,背着一只大旅行包,长长的头发,野人似的,正蹒跚前行。但是,当好新的司机停车邀请这位青年上车时,却产生了这样的对话:
   “---看你不容易,——上车吧!”
   “谢谢,我不坐车。”
   “不要你钱---”
   “不,你误会了,我是徒步旅行全国,坐车就没有意义啦!”
   “---很远才有人家——你的脚---得走到半夜---”
   “谢谢您!”
   “我真不明白。”
   “当你很尊重自己的行为时,你就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那时你就明白了。”
   茫然的司机,最终也只能是以一声长笛,表达对这位残疾青年的敬意,与年轻的残疾人旅行家陈艮朝告别了。
   在呼伦贝尔,陈艮朝被凝重的文化底蕴所吸摄,被绵绵大兴安岭的风姿所陶醉,他到鄂伦春猎人家中做客,受到极高的礼遇——桦树皮雕成的碗,盛着热气腾腾的狍子头,被主人双手捧给坐在尊位的陈艮朝,他左手端起酒碗,右手蘸酒,向主人表示祝福。
   迎来如此尊贵的客人,猎人家中欢腾,高举酒杯——“喝一口吧!猎人的酒!”
   齐奇岭,大兴安岭脚下的一个小火车站,忙了一天的站长,即将休息的时候,却迎来了一位年轻的残疾人旅行家——吸引站长的不仅仅是陈艮朝长而乱的头发、飘然的胡须、瘦小的身材,而是因为它从陈艮朝的目光中,感到了生命的力量。当了解了陈艮朝的经历之后,他被这位瘦弱的残疾人征服了,他对陈艮朝产生了由衷的敬慕和钦佩,他破例安排陈艮朝住进了他的值班室,他说:“只有你才最有资格住在这里。”
   陈艮朝计划在2000年之前走完全国,那末此时,他或许在书写他旅途的感慨吧!但他曾经来过,曾经听过伊敏河潺潺的水声,曾经感悟到大兴安岭森林的松涛,曾经思索过呼伦贝尔的蕴涵---它使自己的人生完成了一次许诺,也给呼伦贝尔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启示!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