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水流云在-个人文章】
回帖:《诗缘》
□ 水流云在
2006-03-25 08:25
收藏:0
回复:0
点击:4482
在中国,是很讲缘的。“缘”其实最早是佛教用语,指事物生起或灭坏的辅助条件,佛教常用事物相互间的关系来说明它们生起和变化的现象。中国的几千年历史,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因此,“缘”的思想和理论渊远流长。
今天看了楼主的《诗缘》,终于知道了楼主文笔、诗词精彩的原因了。
lina自小受到了古典诗词的启蒙和熏陶,可以说是与诗有“缘”。(“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韦庄《思帝乡》)
在学生时代,特别是在师大学习期间,系统地学习了中文专业,尤其在名师的指导下,对古典诗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文学功底,可以说是与诗结“缘”。(“春花秋月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从教后,更是利用这一优势,以生动的古典诗词来影响、熏陶和指导学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对学生而言,可以说是造“缘”。(“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苏轼《沁园春》)
结婚后,与丈夫、女儿谈诗论词,创造了家庭的浓浓的文化氛围,可以说是同“缘”。(“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张先《江南柳》)
因此,此种“诗缘”造就了一个“才女”、“诗女”,造就了楼主“清高、多思”的人文品质,造就了一位出色的人民教师,想必更造就了一位内涵丰富的妻子和母亲。
关于lina文章中“恰似抱铜琵琶高唱‘大江东去’的山东大汉”一句,我也知道一二。
“抱铜琵琶” 源于 “铁板铜琶”,“铁板铜琶”源于“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墓前郭沫若题写的对联)。
“辛弃疾是山东人。所以lina的此句还是有出处的。
但我以为,如说“关西大汉”也可。俞文豹《吹剑续录》载有“(苏)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语。“抱铜琵琶”看来是由“铁板铜琶,执铁绰板”而来。
于是有了“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对比了,郑教授的风格特点忽之欲出。
因此,说山东大汉也行,关西大汉亦可,若说“关东大汉”便不轮不类了。
此帖应cissy之邀而回,不知cissy以为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