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夜印痕-个人文章

图书馆的浪漫

夜印痕
2006-03-26 21:07   收藏:0 回复:1 点击:4644

    以此感谢那些感动过或还在感动着我们的书和人。
   --题记
  
   图书馆里部分借阅室还保留着用借书卡借书的借阅方式。我很喜欢。经常跑去这些书室里借书。指尖一一划过一本本整齐的或新或旧的书,闻着书页散发出的好闻的油墨香或重重的尘灰味。
   图书馆的管理大都已经电脑化。这样还用借书卡借书的图书室已经不多。在里面实在找不到太多想看的书。所以我还是会跑到其他借书室借书。不同的书室里有很多不同的书,唯一有相同之处是:用借书卡借的书通常很旧,而用电脑记录借阅的书通常很新。
   我喜欢借很新的书,越少有人看过的越喜欢。所以拿到一本新书我经常去查看有几个人借过,然后挑最少有人看过的一本。而那些用借书卡借阅的书,不是有太多人借过,就是已经很久没被翻阅过。这样太久没有人借的书,我也喜欢。
   这是一家稍有历史的师范类大学,曾有一度她还是全国三所著名大学的办学之地,是在学校历史上颇值得津津乐道的“西南联大”的办学旧址。所以这里的图书馆里有很多很有价值的旧书,已经很久没人问津。
   而这些书大多都在那些还用借书卡的书室里。每天只会有两三只小猫到里面借书。一是如我般喜欢这些书的人,一是还不了解图书馆图书安排的新生。他们有的会继续来,有的则再也不会进入。
   相比其他书室的方便快捷,这些地方实在是有些烦琐而原始了。你必须先登记,然后拿着替书板去只经过粗略分类的一大堆年代久远的书架上一本一本的选书,很多时候在里面呆上一个下午,可能一本书都找不到。可我还是喜欢在这里借书,拿着替书板,一本一本的浏览。觉得好,借了;觉得不好,放回去,再找下一本。
   与其说喜欢这些旧书所散发的沧桑感,不如说是喜欢在那张年代已经很久远的借书记录卡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如前人所写下的名字一样供人遐想。我一直认为我有个值得好奇的名字。
   前几天借了一本《马恩选集》。记录卡上只有一个人的名字登记在上面,是86级的一个数学系的男生,借阅时间是87年。从1987年到2006年,19年的时间这本书等来了它的第二个读者。如果没有这张记录卡也许不会有人知道这本书在这个书架上居然等了近20年。20年,我们四分之一的人生。一本书依然崭新如故,只有发黄的边角悄悄记载着那些逝去的岁月。突然想问,我们一生能看完几本书?而一本书又能等来多少个读者?不敢再继续想下去,怕发现事实后无法面对自己。匆匆在那张记录卡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借阅时间,让下一个读者去感触。也许又是一个20年。
   在一本《伊甸园之门》,上一个借阅者是一个93级的中文系的男生,时间是95年10月6日。他后来成为了我高中时期的语文老师。从老师到校友,没有语言上的讲述,却让我在偶然间发现了这个令人感到亲切的联系。我突然觉得很感动,给那个还在联系的老师发短信:“老师,我在图书馆里看到了你十年前看过的书。”
   于是越来越喜欢去这些图书室里借书。找一些已经很久没人翻阅、自己想看的书在后面的记录卡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时间。两个名字之间相隔很久,或许几年或许十几年。上个借阅者与下个借阅者要么如我和我的语文老师一样机缘巧合的再联系到一起;要么再也无法相见。只留下偶然间的碰撞。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记得。或许几年后我的学生也会对我说:老师,我看到了你几年前看过的一本书。
   我称之为“图书馆里的浪漫”。
   大学的图书馆本来就是个多具浪漫色彩的地方。有很多人在这里相识、相知、相恋到相别,成就着一段段美丽而感人的传说。而我的浪漫却是一个时间的落差。在几年或几十年后还会有人看到有个叫某某的人也借过这本书。也许她在书中留下一张忘了取下的精致的书签,上面写着她喜欢的话语。也许她还会用铅笔划下一些她认为经典的语句而忘了擦去,让后来者也注意到那句话,或也喜欢或不喜欢。
   这种带着久远历史的,只是偶尔有人会淡淡划下一笔的感觉,会让这些书为数不多的读者一个接一个的相互感动。或许到这些书下架的时候也只有少数几个人看过它,但每个读者都是有迹可寻。用名字、年级、时间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几个不同的名字、不同的时间构建的或许是他们不同的一生,也是这本书的全部历程。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