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d120918-个人文章

经典“忽悠”之二

d120918
2006-04-01 19:59   收藏:0 回复:2 点击:4694

    前面我和诸位欣赏了经典“忽悠”之一:从“教育产业化”忽悠到“教育高消费论”。今天让我们一同欣赏药价是被怎样“忽悠”着居高不下,成为全社会的“毒药”的经典片断,请赏眼: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后,无论贫富贵贱,你总得生病,总得吃药吧。现在的问题是咱们国人的医疗,早就被“忽悠”着市场化、产业化、贵族化了。随便走进一家药店,花花绿绿、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新药”、“特药”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可那价格就一个字——“贵”。你绝对奇怪,这几年咱们的政府在药价上没少花心思、少下气力,今儿降价,明儿压价,昨天还限价的,怎么药价依然虚高不下,老百姓依然望药兴叹、闻医丧胆呢?症结何在?原来,全国上下有那么一个利益联盟在玩“忽悠”游戏:
  
  在家里,明星大腕们在电视广告上从早到晚急燎燎、絮叨叨、喋喋不休地“忽悠”着让你快吃药、多吃药、吃好药;报刊杂志更是连篇累牍、不遗余力地恫吓你、引诱你,目的还是“忽悠”着让你去医院、去吃药、去挨刀。
  
  到了医院,“医托”、“医导”热情如见到亲人,拉扯着、簇拥着、“忽悠”着你到“专家”、“学者”、“教授”处就诊,多么热情啊!再看,人家的专家就是专家,一点不含糊,“望闻问切”全不用,“哗”…一沓检查化验瞬间开出,只用九秒,去吧,先来一番验血、验尿、验大便、验头发等等的,再X光透视一下、CT一下、B超一下、核磁共振一下……看看,多么认真负责啊!回头又见“哗啦啦”一叠处方早已写好,满眼“新药”、“特药”,而疗效相同价格低廉的“基础药”(老药)一个没有……想想,多么细致周到啊!不服都不行,这么一“忽悠”,不管工人农民,你一年的辛苦换回的那点血汗钱、养命钱可就统统“哗啦啦”流进了“专家”医生和医院的“鳄鱼”牌荷包里了。一个普通感冒,随便这么一“忽悠”,你不花百八十元钱,别想走出咱“人民医院”的门。难道你不知道?咱们的人民医院,早已变成了“人民币医院”,“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早改成了“救死致穷、治病抢人”,门口高悬的“为人民服务”早就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在咱这儿,“不要最好,只有最贵”,“看个头疼脑热什么的,你若只花两位数的人民币,你自个儿都会觉得特不好意思、特没面子。”……
  
  多会“忽悠”啊!可怜老百姓的嘴可能都被“忽悠”“瘸”了,大脑可能给“忽悠”“坏”了,见医生都不叫“白衣天使”了,现在都改叫“白衣天狼”了;把手术刀改称“屠刀”了;把去人民医院改叫去“人民屠宰院”了!……
  
  回头再来看看:在咱们的药监局里,有一些高官权贵们,他们不去好好监管市场,却利用人民赋于的权力大搞权药交易。一纸“新药”批文能卖出千万元,多好的“卖买”,真会抓住机遇,真能与时俱进!看看,一年就能“忽悠”出上万个“新药”来,这是多么辉煌的政绩啊,超世界一流了!好家伙,这一通“忽悠”,“忽悠”得咱华夏大地全是“新药”、“特药”。现今咱中国市场上流通的6400多种药品中,常用药有2000多种,而与之相对应的商品名就被“忽悠”出了数万种,“一药多名”成了一些利益联盟牟取血腥暴利的重要手段,也成了药价虚高的罪魁祸首,仅“阿奇霉素”一种药品,有人就统计出46种之多,价格更是天上地下的惊人悬殊。知情人揭示:一种核心成份为青霉素的感冒针剂,成本6角,咱们的厂商给它加一些其它成分后,花巨资申请一个“新药”批文,再换个“马甲”(药名),上电视等媒体一阵“忽悠”,价格就变成了150元到600元;同样几元钱的“氟哌酸”,成份不变,只换个“马甲”一夜间就被“忽悠”成了上百元的“新药”。如此一来,这几年咱们的制药厂商们什么都不用去干了,都忙着换包装、改剂型、变剂量、变名称去了,这可是发大财的大卖买,谁还会冒着巨大风险搞研发啊,傻呀……危矣!民族医药业!
  
  纵观这一系列经典“忽悠”,一条复杂的利益同盟者(或曰利益链)的身影会清晰映出:药监局——制药企业——媒体——全国总代理(一级代理商)——地方代理商(多为私人承包)——医药代表——医院药剂科(或院长)——医院医生——医院药房统方员——中介医药公司——医院。看看他们这些人个个洋车豪宅地早就先富起来的现实,其中的利益与利害还用言说?!
  
  想想看,经过这层层经典“忽悠”,药价能不虚高到天上去?如此无耻寡廉地“忽悠”,能“忽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如此混乱虚高的药价,正在建立的极其脆弱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能不崩溃?!……
  
  写到这里,我不敢再往下想了,也不敢往下写了,怕,我怕犯心脏病,怕犯病后去“人民币医院”、怕见“白衣天狼”们、怕见那血淋淋的“屠刀”、更怕让本不富足的亲友们因我生病住院而一夜赤贫…… 
  
  2006-03-28
  

作者签名:
榆柳

原创[时事关注]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