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清官店人张建明-个人文章】
魂牵梦绕清官店之五——百年家枣
□ 清官店人张建明
2006-04-04 22:17
收藏:0
回复:2
点击:4470
在我的案头,摆着两个笔架和一个笔筒。这个笔筒是用枣树根部做的,更确切地说是我自己用我老家的一棵老枣树的根部做成的。
我老家的院子并不大,但过去长着5棵枣树:院东一棵,院中一棵,小厨房窗前一棵,猪圈和西院墙之间两棵。听母亲讲,这些枣树在盖我们的住屋前就已经长得很大了。由此可知,树龄该超百年了。
这几棵枣树,是我童年的好伙伴,每天我都在它们的身边玩耍。枣叶绿了,我先得到一片绿荫;枣花开了,我先闻到一院清香;枣儿红了,我先尝到一口脆甜。我离开老家40多年了,但至今都能记起它们当时的树干、枝条和树形。
许是它们真的老了,在我离家后一棵棵陆续地不再结果,最后或枯死、或被哥哥挖掉。到1996年我回乡探母时,那5棵枣树都已不在,而且只剩下最后一根被雨渍虫噬得近乎朽烂的树干静静地躺在院中南墙根下。
我一次次地端详着这根再普通不过的土灰色的朽木,心中有些怜惜。难道那些曾给过我绿荫、清香和脆甜的老枣树们就这样彻底地离我而去了吗?我真有些不忍,不由得躬下身来拍抚它的根部一端。可能是它也不忍就此与我诀别,在最后的一刹向我展示出另一种精彩:土灰色的朽皮沙啦掉了下来,露出虫噬过的弯弯曲曲的根皮,难得一见的图案;而那遍布虫痕的根皮所包裹着的木心黄里透红,依然坚硬。
啊,老枣树外皮虽朽,木尚可用。 我一下子冒出了个要留一留、用一用这老枣木的念头。于是,我扒掉树皮,刮去灰土,清理树根,左端详、右比画,发现其中一段可以做一个笔筒。于是,锯下锯上,去朽留真,清面挖洞,又一番细心打磨,终于做出一个造型特别、美观实用的笔筒。母亲和哥嫂都说,你怎么把这么个烂木头也当成了宝贝!我说,这是咱自家的老枣木,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呀!
这个高约18公分的枣木笔筒,是我那年回乡带回北京最得意、最心爱的东西。10年来,它一直放在我的案头。10年的光阴也改变了它最初的容颜:颜色更重,手感更润,似乎还有了一层包浆,因而更加古朴。每当看到它,我就不由得又想起了那叶的绿荫、那花的清香、那果的脆甜,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老家、我的故乡。一首小诗慢慢在心中升起,后来我把这4句打印出来,贴在笔筒底下,以做永久之纪:“昔日食其果,今又用其根。百年老家枣,长伴我身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