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outree-个人文章】
马里内蒂和他的未来主义宣言
□ outree
2003-08-13 18:55
收藏:0
回复:0
点击:5041
临睡前适合读《怀念狼》,可以在拟想的远古蛮荒的狼嚎声中沉沉睡去。早晨醒来,则适合读《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在饱溢的激情中开始一天的工作。
马里内蒂在《宣言》中说:“诗歌意味着向未知的力量发起猛烈的攻击,迫使它们向人匍伏臣服。”我常以此名句鼓励自己,不过说法稍有不同:“工作意味着向所有可能的客户发起猛烈的攻击,迫使他们口袋中的一部分钱及时转移到我的口袋当中。”在某种程度上,马里内蒂式口号的煽动力和盅惑力不亚于现如今的传销组织者。
从《宣言》来看,马里内蒂表现出来的激情澎湃和英雄无畏,仿似一头横冲直撞、顾头不顾尾的野猪。而读到“我们赞美进取性的运动、焦虑不安的失眠、奔跑的步伐、翻跟斗、打耳光和挥拳头”这样的文字,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躁狂症患者”和“偏执狂”的自画像。多年以来我一直认定,“真理在最初的萌芽状态,总是以偏激和歪理的姿态出现。”未来主义之父马里内蒂则证实了我所言非虚。他对过去的彻底否定和对未来的盲目崇拜,虽然有矫枉过正之嫌,但他勇猛的姿态最终引起了那个时代的强烈关注,并将诗歌等艺术形式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在《未来主义文学技巧宣言》当中,马里内蒂提出了若干革新建议。例如必须毁弃句法、应当使用动词的不定式、消灭形容词(此点甚合我意)、消灭副词、名词可以并列而不使用任何连接词、消灭标点符号、扫除一切陈旧僵化的形象和平淡无奇的比喻、形象不分等级、掌握形象就等于掌握一切、消除文学中的“我”,即心理等等。同时还宣称在文学中要引入三要素:声响、重量、气味。为了大家能更深刻地体会马里内蒂的新主张,特抄录一段他的诗歌如下:
战斗
重量+气味
正午 3/4 笛子 呻吟 暑天 咚咚 警报 咳嗽 破裂 噼叭 前进 叮呤呤 背包 枪支 马蹄 钉子 大炮 马鬃 轮子 辎重 犹太人 煎饺 面包-油 歌谣 小商店 臭气 光辉 脓 恶臭 肉桂 霉 涨潮 退潮 胡椒 格斗 污垢 旋风 桔树-花 印花 贫困 骰子 象棋 牌 茉莉+蔻仁+玫瑰阿拉伯 花纹 镶嵌 兽尸 螫刺 恶劣 机关枪=石子+浪+……
在这首“诗”当中,语法规范被摧毁了,形容词、副词和标点符号被摒弃了,原形动词、谐声词、数学符号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其说它是一首诗,不如说它是一封断码的电报。但我们可以从中体会马里内蒂想要与过去、包括一切陈旧的文学形式决裂的决心。就象现实中的一些运动和革命,往往起始于一些小流氓们在服装、鞋帽甚或发色方面的革新,而文学时代的前进,也往往由形式的革新而带动。
马里内蒂还号召:“我们(要)大胆地在文学中表现‘丑’,以此杀灭文学的尊严。”(这种想法恰恰是我一直想要表达、却苦于找不到合适言辞的)。也许正是在对文字、文学粗鲁的践踏当中,我们才能获得语言上些微的自由。虽然这种自由常常招到守旧人们的鄙视和排斥,但我始终坚信:语言自由了,心灵才会自由。
“未来主义的诗人们!我教你们憎恨图书馆和博物馆,是为了使你们仇视理智,唤醒你们神奇的直觉,这是拉丁民族特有的天赋。通过直觉,我们将克服那种将我们的血肉之躯和发动机的金属分隔开来的、表面上似乎无法调和的敌对意识。”除此之外,我喜欢马里内蒂把灵感和直觉比喻成艺术生命力所不可或缺的细菌,把博物馆比喻成色彩和线条的互相残杀。
在两部《宣言》中,你很难看到中庸或中肯的文字。赤裸裸的批判和摒弃,狂热的追求和向往,深入骨髓的形象和比喻,不顾一切的破坏和摧毁,如同沙漠中的热浪,一浪接一浪扑面而来,不容人在阅读的安逸中喘息。
“自由不羁的想象和语句”,如同“一百匹马力的力量”,向未来急奔。我仿似听到了通往未来的路上,“驭马人”马里内蒂正扬鞭催马,长啸当歌。
《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马里内蒂著,见盖拉杜奇编《意大利未来主义》,里乌尼蒂出版社1976年版,吴正仪译)
《未来主义文学技巧宣言》(马里内蒂著,其它同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