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雪堂-个人文章】
《思想操练》中透露出的自信
□ 雪堂
2006-04-10 13:10
收藏:0
回复:5
点击:2649
此书是集体创作,作者是丁东、谢泳、高增德、赵诚、智效民五位知名学者,形式当然是对谈。知道有这样一本书,缘于我对谢泳先生的著作的关注。读书这种事情就是这样简单,我最关注或新发现的几位学人在一起谈话,谈话的内容是他们近年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是近代史上的知识界状况与随波逐流。
在这本书中,五位学者围绕十个话题进行对话,包括“日记的价值”、“重写中国现代史”、“关于清华及清华学人”、“中国现代的教育传统”、“自由主义传统与重现”、“‘一二九’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寻找思想史上的失踪者”、“90年代以来的学人与思潮”、“拓展民间言论”和“中国现代文学的道路”等。这些题目也是近年来在学界与出版界特别活跃的课题,这说明一定的问题。在我看来,这些课题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在还原历史的基础上“追寻几代自由知识分子的传统”;当然,还有一个最终指向,那必然是“社会建设”。此书读后,经过如下:
1、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有一个感受,那就是这些学人的努力方向,形成的是一种合力。可以说,他们的思考方式,价值取向,道德判断是一脉相承。在当代,或者追溯到上个世纪末的九十年代,曾经涌现出一个很相似的知识分子群体,即大陆经济学家群体——那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之初。但是,这些学术有成的学者的群体生活最后令人失望,他们纷纷抛出自己的理论,争先恐后地试图证明各自的学术地位,有时竟然违背了常识与常情。这样的知识群体当然没有什么合力。因此,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受到的上述学人通过各自独立的研究来表达出一个群体的声音,使人特别兴奋。比较起来,前者是成熟的。他们的这种合力会有成果,而且已经部分显现了出来。
2、我看到了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评论,有些评论更看重这些学人思想中的批判精神。我以为这是浅显的。在今天,多数的批判令人生疑。以丁东、谢泳这样的学人,他们本人的人生经历,以他们对史料特别是建国三十年间史料的进入程度,以他们对人间冷暖的观察,一点“批判精神”的判断未免太促狭了。可以这样说,他们的思想是负责任的。在我看来,他们最主要的工作是基础工作,他们的谈话中也谈到了这一点。那就是要在还原历史面目上为下一代人做足功课,以便更好地来反思几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和努力,负责任的作出判断。
3、这本书诚如有些书评所说,是一种提纲性的总结和梳理,特别是对近代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史,也有对当代思想型的知识分子及其研究内容的点名和存目。对此有兴趣的朋友们不妨按图索骥。我觉得,像他们这批学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非常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也是他们优于前几代自由知识分子的地方。以此书而言,二印都没有超过万册,知道的人不多。但是这些学人和有心的读者都清楚它的价值。以我与谢泳先生通信的经历来说,谢泳先生对自己的著作往往称之为“小书”,但这本书却是个例外;其他几位学人的自介材料中也往往提到这本书,足见其重视程度。可见他们对自己的努力方向,对他们这个群体是有充分的价值上的信心的。我们说,这种信心传递给读者,往往是实现其史料研究价值的基础。
4、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感到这些学人,或者说他们这一代思想型学人的时代任务,那就是还原历史的本真,使读者介入对历史既定的道德和价值体系的再讨论。而这种任务却是这些学人自己所确立、所担当而告诉别人的,表达方式就是他们的自己的研究和关注。近年来,老辈学人、老辈出版家、文艺家的自述出版的越来越多,剔除掉出版商跟风的行为后,那些出版的书籍,其目的其实也是这样,正如《温故》之“温故”这样的提法,温故乃见真金白银般的是非,善良与丑陋,专制与民主,剥夺与自由,这是一个对现代人进行民主培育的过程。我们这些人,我们这些同时代的人,已经进入,绝难退出。
思想界的这一种声音,这一种倾向,现在越来越成为一种宏流。民主与自由早已经深入人心,不可再追回了。
《思想操练》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4年1月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