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胡杨乡人-个人文章

偏得的音乐声

胡杨乡人
2006-04-20 19:36   收藏:0 回复:24 点击:6595

   
  我们的办公楼对面,是一所在这座城市里很有名气的小学。学校由两座楼房组成,呈“L”型。学校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欢快的音乐声取代了上下课的铃声,孩子们在音乐声里奔跑追逐,欢快地度过课间的休息时间。有规律的音乐声,成了这所小学在周围鳞次栉比的楼群中,独显其身份特殊性的最明显的标志。
  
  学校的那一对八声道立体声柱型音箱,正面冲着我办公室的窗子,每到下课,音乐声盖过孩子们快乐混杂的欢叫声,顺畅地跨过隔在我们之间的一条马路,从窗缝钻进我宽敞的办公室,使我这本来安静办公环境,一下子变成了非常理想的空间共鸣器。由于没有建筑物的遮挡,又经过了恰到好处的一段距离,我的办公空间把它播放的每首乐曲或歌曲,都解读的恰到好处。这个时候无论我在做什么,都不得不停下来,因为音乐的冲击力使办公桌上的文件都跟着欢快地震颤。说实在的,我在办公室里远距离感受到的那对音箱,无论是音量还是音质,都是学校的校长、老师和孩子们想象不到的。所以,每天我都不得不和孩子们共享课间那几分钟的音乐,这也成了我和他们跨越年龄及职业,实现音乐共享与共鸣的一个小小的秘密。
  
  这个学校除了两栋楼房外,剩下的空间就全都是操场了。二十多个班级的孩子课间一起做操显得十分拥挤,总是感觉那韵律操做的不够舒展。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这样的学校还算宽敞的,没有操场或操场不足以容纳学生课间活动的学校可不在少数。住宅和商业网点在不断扩大,学校的面积逐渐被蚕食,孩子们软胳膊软腿地圈在楼房内,显得很不和谐。
  
  按理说这对音箱换个方向是最理想的,但学校靠我们这一侧是马路,估计细心的学校领导充分考虑到了昂贵音箱的安全性,也就忽视了它的“延伸功能”。说实在的,我们每个成年人对学校和孩子们都充满着无尽的期望,有着最大限度的理解和宽容。理解孩子们需要音乐,就像小草需要阳光和雨露一样。在这个越来越讲求环境“友好”和空间“和谐”的年代里,如果是酒店、歌厅或者其他什么单位这样商业目的地播放音乐,我相信我所在的这栋综合性行政大楼里的每部神通广大的办公电话,早就会调动综合执法力量予以干预。但是,就是因为我们都清楚教育承载着未来,所以,每扇窗户都欣然接受了这对音箱,接受这座学校应该具有的人均空间量的合理延伸。
  
  学校选择播放的音乐很积极向上,但都是老歌老曲。以至于让我找到了自己上高中时从学校高音喇叭熟悉的那些的歌声。那几首被王结实、谢丽斯演绎的散发着无尽幻想的校园歌曲,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现在只是改变了一些表达的方式,除了周末,每天都会穿越了二十多年时空,在我的心上舒缓地游离几遍。叫我在音乐声中去想想以前,或者在走廊走上两趟,缓解一下因久坐所引起的身体疲劳。校园之外,我成了有规律工作的人,对于我这个坐下就不想起来的颈椎病患者,这是偏得的。有时听着那些歌曲,曾设想等有时间和条件了,一定给孩子们创作一组校园歌曲,就象那首在手机上被广泛使用的《吉祥三宝》一样的充满幻想和绿色的歌曲,替代下这些明显缺少时代气息的老歌。我知道自己能够。
  
  音乐骤起,又是课间操时间了。我离开椅子,走到窗前,居高临下看看校园的孩子们,耳边响起那首熟悉的“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的校园歌曲,第一次注意到校园里那片硬化的水泥操场上,竟没有一片草地,没有一棵树木。禁不住疑问,孩子们每天都听着这有树林,有小路,有绿草地,有明媚阳光的歌曲会想到什么呢?
  
原创[时事关注]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