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蓝藏獒-个人文章】
作一个好的品牌图书零售店
□ 蓝藏獒
2006-04-24 12:52
收藏:0
回复:1
点击:6350
——几年前为一个朋友做的简略分析
一。市场分析
在成都这个城市里,最不缺乏的商品就是图书。从大卖场到小报亭。整个城市的图书零售市场已经饱和。文轩旗下的西南书城、成都购书中心和今年初开业的的城市之心文轩店——天府书城以及天府广场旁边展览馆外一溜从业已久的零售店、布克书城瓜分了成都图书零售市场大半壁河山。另外,两个也从事图书零售的大型图书批发市场,对成都图书零售市场份额的影响和占有也不容忽视。它们的竞争实力在于图书的更新快,新书到货及时,进行折扣销售。其地理位置也非常适中。火车北站图书批发市场处在交通网络的枢纽地段,便捷的交通方便了本市读者,也服务了外地客户。犁花街批发市场,地处城市繁华地段,与西南书城仅一不之遥。开业以来,在图书零售方面与西南书城平分秋色。一些大型超级市场的图书专柜对图书市场的总体销售业绩颇具影响。大型超市为它们聚集了人气,使图书销售更具广泛性和随意性。
在城市的角落,时常会看到文轩和盛盟书业的连锁店。虽然它们只是两个半死不活的教训,但不赢利不等于不销售。所以,就市场而言它们是抱着破碗的掠食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色书店,如考试书店、西南财经书城、建筑书店和位居城南的大印象书店等。因为从事图书销售的专业性或经营实体的非专业性,等众多原因,它们对瓜分图书市场的市场份额不构成威胁。只是大印象书店,突破了传统的图书销售模式,真正让图书这一特殊的商品的文化内涵得以延展。但大印象对其文化内涵的延展是有限的。由于策划能力的局限和认识的不足,只是在传统而原始的图书销售方式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最终也未能转化传统而古旧的图书运营模式,把图书零售作成文化的盛宴。
就以上情况来看,在图书零售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全新的经营理念,没有切合图书这个特殊商品的运营模式。做图书零售店是最不具前瞻性的投资。
二、 图书零售点的层次定位、品牌书店的自有风格和文化内涵
无论是行业外还是行业内,人们都认为图书零售就是简单的卖书、收钱。没有意识到图书作为一种商品的同时还具有它的特殊性。书是知识和思想的载体,我们售卖它,不只是推销商品,也推广文化、传播思想。书作为一种特别形式的商品有其文化内涵,而售卖行为本身也具有文化内涵。在书香的熏陶下,这种文化内涵是可以深化并延展的。当今市场上以原始销售方式售卖图书的已很多。作一个品牌书店,就应该走出这种传统思维的桎梏,给书店一个高层次的定位。成都所缺乏的不是卖书的书店,而是一个既可买书又可休闲,清幽高雅的读书处。如果我们能将书店定位在给中高收入者提供充实自我、采购藏书、交流思想、发表观点的具有会所功能的场所。呆在我们的书店就像会所一样舒适,又像自家书房一样随意、亲切。那我们就真正能够吸引读者,吸引有品位的读书人甚至不爱读书却需要借这个场所展示自己附庸风雅,以体现自身文化素养的人。当然,有格调的装修是必然的,而且书店要装修的书卷气息浓郁,自然清新,要有“我们的书房”的风格。一个宽敞、功能健全的书吧是必不可少的。他更利于人们阅读和低语攀谈。简言之,我们要作的不只是一个书店,而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让读者前来,不只是为买书而来,也是来“我们大家的书房”赴一个关于文化的盛宴,作一次思想的互动。就像在成都作咖啡就要做良木缘一样。也许有着精致装修的咖啡馆有很多,但整体格调都不如良木缘闲暇而具有文化气息。所以,如果你是一个懂生活的人,就会因为身处良木缘、捧着杯咖啡而感到放松。
美国人的阅读带有随意性,斜靠着电线杆子也能读掉一整本书。阅读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而富于浪漫的法国人则把阅读看成一种休闲、一种享受,他们乐于阅读,也乐于享受生活。中国人读书,多半是功利性阅读,如考研或必须的查阅。而我们要用“我们的书房”所产生的文化气息去影响他们进行阅读,引导他们去认真阅读,隐晦的指导他们去享受阅读。把阅读也演绎成一种时尚。即有美国式的随意,又能像法国人一样优雅的面对读书与生活。我们不仅有最醇香的咖啡和最美好的微笑,还有雅致的书香。
当然,这一切仅仅靠环境的幽雅是不够的,这就牵涉到我下面要陈列的系列实施方案。
三、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
1。选址
建议把店址选在城南。虽然城南已有大印象书房和其它一些图书卖场,但城南夯实的消费能力和人群素养是我们所定位的书店层次的最好支撑。大印象的竞争能使我们更好的完善自身环境的建设,增加对市场竞争的了解和认识。
在一个店办得很成功的情况下,我们再考虑向城西克隆或移植。那时城西的高尚社区建设也进行得差不多了。盲目扩张和不切实际的壮大,文轩和盛盟书业就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2。会员制
会员制能给一部分长期读者以照顾,并能获得这部分人群稳定的消费支持。这是任何一个行业的商家乐此不惫的营销手段。实行会员制更能体现我们办店宗旨和经营理念。通过租赁和折扣销售,让会员体现到一种消费亲和力。
同时,我们可以定期为会员组织活动,让他们通过“我们的书房”这个文化平台,进行交流和探讨。
租赁是品牌图书销售店的附属功能,借用广州“十大书坊”的成功案列。租赁图书和电子出版物是会员制消费的另一表现形式。,也更强调了“我们的书房”服务的完善。
3。书评
书评是签名售书前就存在的一种通过对书籍的读评来达到读者与学者和专业人士,以及读者 与读者的交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书评也由最初的读书心得与评论,转化为书商的一种炒作手段。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并没有因为广告价值的提升而丧失其交流价值。。一则好的书评对读者的阅读和购买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和号召力。书评在西方国家很早以来就是人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很多报刊、杂志都开辟了书评专栏。书评不仅使书中的思想和文化得以推广,也成就了很大一批富有独特文化风格的书店。所以,作一个好的品牌书店,组织书评撰写,并投放于媒体,引导读者的阅读趋向,对书店品牌的树立和知名度的获得是必须的。
我们可以分两种形式发表书评:A。在本店内制作精致的书评展示牌;B。与媒体合作,共同推出书评专栏。书评的撰写可以是评论家、作家、学者,也可以是书店的会员,普通读者或书店员工。不论身份,只注重书评的质量。还可定期对发表过的书评进行评比,给予奖励。并向媒体推出特别作品。(不可忽略了互联网领域的宣传和推广)
4。书吧
书吧应宽敞,且功能健全。清秀有礼的女服务生,格致的装潢,考究而拙朴的休闲台,抒缓的背景音乐,高品质的常用饮品(如咖啡、中国茶等)。
书吧不仅可供日常休闲阅读,还可用作书店进行聚会、举办活动的指定场所。这也无形中起到了对书店的自我宣传。
5。活动
如果没有推广、宣传等系列活动,书店的经营就无法摆脱守株待兔的刻板和尴尬,更有效的实现其价值。活动的发起人不一定是书店,但书店是参与者。书店有场地、服务人员等自有的 优势资源。
活动的举办过程,也是书店将其自有风格很文化内涵延展、深化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与媒体、党政事业单位、社区居委会,卓越的物业管理公司、高尚的住宅楼群的组织管理机构的接触和洽商,寻求活动举办的写契机。将我们的图书,和我们最骄傲的商品——我们的文化交流平台及优良的服务,介绍给我们已拥有的读者群和将发展的消费群体。
6。延展、深化平台的价值
(阿珍,这是留给你描述的,相信你比我阐述得更细致更深入也更精彩)
我们能让这个城市对“我们的书房”家喻户晓。就像贵阳的西西弗;就像依靠新华书店几十年的金子招牌,承受巨额亏损打造出来的“文轩”。而我们可以依赖的是对图书的客观认识,对文化市场的了解,以及活跃的经营思维、敏锐的市场观察力,勤勉、踏实的敬业精神。
(完)
作者签名: 只愿活在童话里,也只能活在童话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