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梦漪繁-个人文章

想起张爱玲

梦漪繁
2002-12-31 12:35   收藏:0 回复:2 点击:5092

    想起张爱玲
  
   梦漪繁
  
   品着“玫瑰缘”里似有似无的咖啡香,听着音响中飘出的似无似有的轻音乐,在如幻的迷离霓虹下,多年的文友水台问我心境如何在想什么?我喝了一小口咖啡,说我的心境好像回到了从前,我在想张爱玲。他并无兴致地敷衍了一个“噢”就无声了。我却被头脑中流淌开来的张氏情结搅动着,升起了挥之不去的怀念情愫,趁他去和邻座的熟人寒喧之际,我的思绪一路飘散开来。
  
   最初在媒体上看到介绍张爱玲及其作品的文章标题时,我很有些不屑,认为那不过是旧上海的小资女人闲来无事吟哦出的一段段风花雪月,来帮自己也帮别人打发无聊的时间而已,挥不去三十年代上海滩上蝴蝶鸳鸯的萎靡气息,就像诞生于那个时代的新款旗袍和流行情歌,总会泛出一缕缕娉婷中的纸醉金迷和摇曳中的阴郁怅惘,逃不掉浮华背后的无奈徬徨。等到一个颇有见识和见解的历史系毕业生说我应该看看张爱玲不然会有遗憾并给我一套《张爱玲文集》时,我依然不屑,心想也太小看我了,这么独立的现代人会为不看张爱玲遗憾?!
   书是被用来看的,摆着也是摆着,不如看一下,当是一种闲暇时的消遣吧。
   一九九五年,一个夏雨蒙蒙天地茫茫的午后,沏上一小杯咖啡,倚在临窗的床上一边听细雨缱绻的旋律一边打开了精装的《张爱玲文集》,挑了一个题目较特别的文章——《沉香屑——第二炉香》看,渐渐地被她的“炉香”熏染。那种淡淡的娓娓的流畅节奏,亲切的优雅的叙事方式,浅浅的忧愁中不经意间带出来的只有上海女人才有的慵懒的富贵的风情在言语的平淡和个性的展现中很快降服了我,我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的不屑是否真的存在过?对张爱玲,我有了探寻和“访视”之想。
   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慢慢地细细地静静地看《封锁》、《沉香屑——第二炉香》、《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半生缘》,不禁深深折服于她的文笔和才思。她的文章里,没有黑帮的刀光剑影和战乱的血雨硝烟的浓重色彩做背景,只以平常人的平实生态和心态为场景自然展现,让人明了张爱玲不是高高在上的无知小姐做无病呻吟,她以淡淡的笔触展示了一个浓缩的上海滩上的一群,写了那个时代平常的上海女子都可能遇上的情感及对情感的处理。亲切的人物视角,平实的真情淀积,厚重的生活底蕴,从容的结构布置,优美的文笔走势,玲珑的才思巧想,淡然的悠扬余韵,不经意的妙手生辉……给了我许多享受。读着她的文章,像走近一幅盘旋幽远薄雾缭绕水气淡出乌船轻摇的江南水乡画,像听到了丝竹的清幽芦笙的深情古筝的渺远扬琴的随烟而诉,像一件极富灵性的璞玉一旦碰触就让人心有所系智有所思情有所牵,像一部漫漫浸润灵性的心经。掩卷而想,我羞愧于从前的不知天高地厚和一叶障目。
   在《琉璃瓦》中,展现了她细致的老到的对人入木三分的刻画笔功;而那些有关她和炎婴的散文,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才女,一个懂得欣赏和赞美女友的鉴赏者,一个拥有英雄相惜之心的真情女子,一朵唯其才而不唯己之名的让人心悦的女人花。
  
   尔后看到别人写她爱情和生活的文章,知道她的情感步上了一条一波三折跌荡起伏劳其心脉误其一生的不归路。透过文字,我常常从心底发出很响很响的高声斥问:聪慧如张爱玲者、知情如张爱玲者怎么会凋谢在一个不值她去爱的人的伤害和摧残之下?女人啊,只有才思的、多情的慧眼就够了吗?
  我悲情于张爱玲的情感历程,折服于她的从容才思,就连那段将一见钟情的火花写得极温婉极淋漓的名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了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碰上了,那也没什么话可说,帷有轻轻地问一句:噢,你也在这里吗?”也是这样的云淡风清;可在心里,她对胡兰成的一生情深却是搭上了性命的沉重和痴迷!曾经,我一向崇尚一见钟情,以为这种感情完全是第一感觉,不带任何世俗色彩,是所有爱情生成形式中最纯最真最美仑美奂的绝版佳境。读过张爱玲,这位遇见了一见钟情的才女的爱情,我不能不重新审视这四个字。
  读张爱玲的文章,足以怡悦和丰盈心灵;看张爱玲的一生,可以深思和感悟情变的惊心。当真情受到伤害,一代才女张爱玲只能以凋谢生花的妙笔和如花的生命隐渡余生?!
   ……
   悠扬的深情的眷眷的萨克斯独奏不紧不慢地如烟似幻地传入耳畔,旋转的五彩灯下开始出现摇曳的身影。看着这样的场景,我依然释怀不下上海情结,脑海中想起了三十年代上海滩上的绝代才女,那个生着一颗玲珑心的聪慧的张爱玲,那个穿着一袭祺袍装的优雅的张爱玲,那个有着一套自我见客方式的孤傲的张爱玲,那个一人远走他乡客眠玫瑰岗的飘零的张爱玲,那个一生因胡而殇为情而困的坚韧的张爱玲,那个一直耐人寻味淡如茶香的迷离的张爱玲,那个一度以爱为本以文绽放的灿烂的张爱玲……
  
  
  
  
  
  
  
  
  『原创』(0001)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