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般若草-个人文章】
南怀瑾词典·论语(15)
□ 般若草
2006-05-10 09:53
收藏:0
回复:4
点击:4923
论语别裁(上)
(76)【二顾全书】——讲到中国的民族性,有一部书,是顾亭林的名著《天下郡国利病书》。前面曾说过,明亡以后,顾亭林是始终不投降的。不过他高明,不投降当然清朝要妒忌,可是他有本事,自己不投降,教学生到清朝作官,这样也可以由学生保护他不投降,可是他自己在底下做策反工作。他也很有钱,到一个地方,娶一个太太,生了孩子又走。他娶许多太太生许多孩子,他有他的道理,因为反清是要灭族的,他这样做是为要留一个根。他走遍天下,就写了这一部书....后来成为研究中国地理、研究中国地方政治思想必读的书。第二部书是顾祖禹写的《读史方舆纪要》,也是研究政治地理、军事地理重要的书,现在读来还有价值。这两部书合起来称《二顾全书》。
(77)【孤家寡人】——我经常说中国哲学了不起,皇帝为什么称“孤家”“寡人”?当了皇帝真成了寡人,想轻松一下,都没有人敢一起说笑,真没有意思。因此,我们研究历史心理,就知道地位越高心里越空虚,空虚到想发一个牢骚,想讲一句感叹话的对象都没有,相当可怜!不要以为功名富贵好,到了高位就是“寡人”,就是“孤家”。不但如此,年纪大了,各个遇到你都尊称老太太、老先生的时候,也完了,是孤家寡人了。
读感:我觉得人性弊,喜欢孤家寡人.人都爱听好话,不爱听反对意见.写文章,做事,都喜欢别人肯定,对别人的意见不屑一顾就是一种孤家寡人心态,尤其是一纸任命的行政官员,企业老总这样,肯定公司气数不长.这是我们每个人要自我修养的地方!
(78)【和诗步韵】——“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现在这一节书是描写孔子听到别人歌唱得好,他一定要求对方再唱一次,当他学会了,“而后和之”。和之就是照他的歌,依他的音乐曲调,另外再作一首,这便是“和”。说到和,我们常会在诗题上看到“和某某先生诗”或“步某某先生韵”这类题目,“步”与“和”的差别:“和”就是照原来的曲调和内容再作一篇,而“步”又不同了,意思是前面有人在走,我们一步一步都跟着前面的脚步走。就是只照他的声调,而内容并不一定要跟着原歌的内容,这就叫步韵。
读感:诗歌是最基本也是最高雅、最简单、最优美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人生无诗歌的修养,也就失去了一种永不寂寞的趣味。读诗写诗不一定要成诗人,能陶然其中,自得其乐即可。和者同景,步者同律,“和诗”让人联想“雌雄和鸣”“鸳鸯欲波”之情;“步韵”让人联想“步其后尘”“同道相谋”之境。人生往往很像诗歌互答,尤其是处理情感,该和诗时桃红对柳绿,当步韵者秋雨对菩萨。只在于内心的修养和定力把持。
(79)【圣贤君仁】——中国文化在三代以后,便建立了一个作人的最后标准,就是圣。和印度的佛、中国的仙、西方文化的神,差不多同一个观念。圣之次为贤,贤者也就是君子。再下来是仁者。过去老一辈的人写信给朋友,尊敬对方的人品时,往往称呼“某某吾兄仁者”或“某某仁者”,对平辈、晚辈、长辈都可以用,这是很尊敬的称呼。
读感:尊称敬谓是人之常情,社会常理。古今中外都一样,人们在相互交往和交流中自然而然的情感使然。外国有先生阁下,中国有君兄仁者,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社交礼貌称谓。大哥大姐大嫂师傅同志;您老人家、王妈张妈、李老许老,基本上是全国通行人际称谓的。我们这里,年长的对年轻人尊称“小大哥、小老兄”“小大姐、小阿姨”。尽管时代和地方风俗不同,但人们相互友爱尊敬的情感和道理是一样的,恭敬之心为爱,天之道也。恭敬之举为礼,社会之序也。
(80)【圣之时者】——孔子提到过好多圣人,我们在这里看孔子,乃是圣之时者。所谓时者,不是说孔子时髦,时髦是后世才出现的名词。这个“时”是说孔子随时跟着时代走,不落伍,随时在进步,随时晓得变,所以说他是圣之时者。
读感: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普通人只能看到眼前之时,一时的成就,一生的成果。而圣人审时,在于人类社会千秋万代的前途趋向。在中国历史上,孔子被打到了好多次,且看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五四到文革,可是他永远不会倒。释迦牟尼在印度被异教政灭,在中国光大,在世界流传。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理念蕴涵着极精微的宇宙人生道理,天人合一,永不过时。
作者签名: 见人都欢喜,无须再拜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