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闻中-个人文章】
一周话题之三:网络写作——自由·承担·作秀
□ 闻中
2003-08-24 11:17
收藏:0
回复:8
点击:5585
毫无疑问,网络早已昂首阔步全面踏入了我们的时代,同时,这也迅速使得网络创作变得既快捷而又方便,为民间写作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可能。那么,我们该如何去看待这滚滚滔滔的网络写作呢?
它仅仅是我们宣泄生命激情的一块游戏场所吗?或者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对精神事物仰望的宏大视角?
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我们人类胸中固有的崇高祈盼——对真理、良善、纯美的祈盼?也或许它本来就不需要任何的承担?
还有,我们在网络上无尽止的漫游到底是为了什么?抑或毫无目的?
--------
这个话题尽可见仁见智,可长可短。由于我们都相信心灵与心灵的碰撞是这世界上的最美好的事情之一,从而也就希望在这块美丽的胡杨林里,大家皆能敞开心怀:让美丽催生美丽,让精神诞育精神!
作为这个话题讨论的引子,我先在这里张贴几段相关的话语:
1、牧水:“网络媒体开辟了另一个文学创作的时代,实现了文学的普及,结果却是堕落的开始。打倒了文学神圣的偶像之后,任谁都可以往上面吐口水,骂几句TMD,还能好评如潮。这大约就是文学自由化边缘化的结局,大众化的生命力似乎总伴随着即通常所谓的‘不雅’。文学痞化、无赖化成为时尚,解构嚣行一时,各种流派莫名纷呈,走马灯似地走街换场。‘作秀’——用这个词来概括网络文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
2、姜辛:“网络的确在形式上开放了一个更能体现自由的话语通道,在这里,我们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其中包括极少数‘正’而‘雅’的声音,它们体现了活跃在民间的正义求索和关怀,从中我们能看到思想行走的痕迹,听到一种充满忧思和活力的声音。至少有这种声音与另一种声音并存,我认为这就是好事。我说的另一种声音,是指一些低迷的、在陶醉之中的声音,它们过于自恋而缺乏关怀力,诚然里面也有不少发自颇有才华的人口中。在个人的生活方式和选择来说,不能用是非美丑来简单界定许多事情,但是我们在面对整体的社会现实时,又不能没有这种是非美丑的概念。如果自由到了没有任何约束的程度,既打破了外在的形式,又放弃了内心的自律,那将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3、夏夜华霜:“有网友说,‘网上有太多盲从而缺乏思想的年轻人了。’其中的原因很多,我想,也不乏一条原因,那就是他们得到的良性的引导太少了,社会展露给他们的负面的东西要远远大于正面的东西,他们感受到的失望和空虚要远远多于美好和希望。我想,这就是当代文学的失职、作家的失职,也是传媒的失职。反过来说,这也就是当代文学、作家和传媒的要务所在。他们必须反躬自问:如何能让人看到希望,如何能使人心在真诚和善意的感召下纠偏、向上……
严格地说,网络上还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文学,大多是一些心情文字、自我抒情。一些作品虽然初步具备了对现实的某种描摹力,但刻画的深度、力度都远远不够,写手对生活的洞察力和对社会的关怀力仍存极大的欠缺。网络上的文字要想真的在文学殿堂里占据一席之地,要走的路还很远很远。恐怕网络写手首先要走出的就是自恋的小圆圈,去掉身上自以为是自鸣得意的浮躁之气;首先要学会的就是谦虚——承认差距和缺陷,让自己沉下去、再沉下去,向传统文学汲取更多有益的东西。”
4、YEEBOLE:“完全的自由是不现实的,也是可望可不可求的,同时也是毫无价值的。相对而言,我比较赞成些微的、恰到好处的自由。是窒息后的一次深呼吸,是羁绊后一次暂时的松脱。换句话说:自由永远是暂时的,束缚才是永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