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聪明傻蛋-个人文章】
诗说项羽
□ 聪明傻蛋
2006-05-17 20:42
收藏:0
回复:2
点击:5679
所谓诗说,只不过就是戏说,随便用四库的软件查了一下,竟然发现评论项羽的诗有15首之多,其中有不少值得玩味的地方。
项羽想来不用多介绍了,也许用文康先生的“儿女英雄”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吧,他有男儿气概,也有儿女情长,他可以冷酷的血腥屠杀,也可以荡气回肠的柔情似水,他的人生是一个巨大的悲剧,我想,悲剧有时候是最诱人的,加上他传奇的经历,这些或许就是后世的诗家愿意垂青他的缘故。
先来看一首《咏项羽》: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作者于季子是初唐高武后时期的进士,关于他生平的文字已经没有了。四句诗列举了项羽生平,在纯粹的描述史实之外,表达了对项羽乌江自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激赏。
表达于季子同样感情的诗歌有《乌江》
“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
《项王》“骓马虞兮可奈何,汉军四面楚人歌。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
这三首诗的作者不是中过进士当过小官,就是清闲的文人,骨子里面文人理想的气质很是浓厚,对项羽的自杀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和理解,甚至于可以把它们的态度看成是一种欣赏。
同样表达这种感情,上述三首诗都逊色于李清照的《绝句》诗: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诗以言志,不光是用来对历史空发感慨的,诗歌更是诗人个人情感的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说,使得前面三首等而下之了,有人说李的这首绝句比豪放派的词还要豪放,一个女子在看到国破家亡,而南宋歌舞升平,没有人表现得像个男人的时候,抒发了自己极大的愤慨,也难怪,此刻的岳飞才初出茅庐。
还有表达另外一种感情的,如杜牧的《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个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杜牧觉得项羽应该忍辱回江东,还觉得卷土重来未可知。这首诗唐人李山甫跟着唱和, 《项羽庙》
“为虏为王尽偶然,有何羞见渡江船?停分天下犹嫌少,可要行人赠纸钱?”
可能杜牧和李山甫的过分的书生气让大政治家王安石看不下去吧,200年以后远远的和了一首同名的七绝:“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当然政治家有政治家的眼光,从形势上项羽东山再起的可能已经微乎其微了,但王安石尽管也是成就巨大的文学家,但却少了诗人的浪漫主义。
张耒的《项羽》从另外的角度总结了项羽失败的原因,其诗曰
“:沛公百战保咸阳,自古柔仁伏暴强。慷慨悲歌君勿恨,拔山盖世故应亡。”
残暴,有能人而不能用,他必然走向失败。张耒是“苏门四学士”,跟东坡一样怀才不遇,故而诗家的愤怒在诗歌里宣泄了出来。
与之表达同样感情的诗有陆游的《项羽》: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像陆游那样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学成文武艺,并不见得可以货卖帝王家,这首诗的同调实在不少:
《过项羽庙》 宋 陈洎
“八千子弟已投戈,夜帐犹闻怨楚歌。学敌万人成底事,不思一个范增多”
《过项羽庙》 宋
“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主西关。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连苏轼的弟弟在悲叹虞姬的诗中也发此感慨,《虞姬墓》
“布叛增亡国已空,摧残羽翮自令穷。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
真正对项羽感兴趣,写下诗论最多的是以《圆圆曲》闻名的吴伟业,先是洋洋洒洒写下《下相怀古》:
“驱车马陵山,落日见下相。忆昔楚项王,拔山气何壮。太息取祖龙,大言竟非妄。破釜救邯郸,功居入关上。杀降复父仇,不比诸侯将。杯酒释沛公,殊有君人量。胡为去咸阳,遭人扼其吭。亚父无诤言,奇计非无望。重瞳顾柔仁,隆准至暴抗。脱之掌握中,骨肉俱无恙。所以哭鲁兄,仍具威仪葬。古来名与色,英雄不能忘。力战兼悲歌,西风起酸怆。废庙枕荒冈,虞兮侍帷帐。乌骓伏坐傍,踣地哀鸣状。我来访遗迹,登高见芒砀。长陵竟抔土,万事同惆怅”。
又写下了《项王庙》:“战马台前拜鲁公,兴亡何必定关中。故人子弟多豪杰,弗及封侯吕马童。”
接着写下了《虞兮》:“千夫辟易楚重瞳,仁敬居然百战中。博得美人心肯死,项王此处是英雄。”
此公对游览各地名胜充满了兴趣,各地的名胜又因他提供给游人许多许多谈资。
也许是清代的皇帝大兴文字狱,文网森严留给文人的压抑太多了,只好把精力浪费在对历史人物的品头论足上,上有吴伟业,下有孙原湘的一组《题仲瞿西楚霸王之墓诗后》:
一杯热血奠幽宫,空祭灵旗飒楚风。死有人争分五体,生无天命枉重瞳。
范增不解留韩信,项伯徒知翼沛公。百战河山成底事,谁将成败论英雄。
──之一
玉玦三看赤帝愁,鸿门一误又鸿沟。无心杀季真仁度,并力除秦是本谋。
独弃关中酬故将,平分天下与诸侯。雌雄刘项分明在,本纪原应楚出头。
──之二
杜默清狂有替身,檀槽铁拔为迎神。敢将文字翻迁史,欲吊英雄用美人。
鬼马怒嘶阴雨夜,山花红作战场春。霸陵弓剑长陵士,一代匆匆万劫尘。
──之三
愤王墓上草先秋,如此兴亡一哭休。七十战才余寸土,八千人恨不同邱。
时来雉亦烹功狗,事去人争笑沐猴。憔悴孙郎重下拜,江东归去有扁舟。
──之四
诗毕竟是诗,尽管有时候表面上看来是在论史,但诗太简约了,也太艺术化了,它代表的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远远的离开了历史本身,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么多首诗都关注项羽自杀,霸王的乌江自刎也就成了历史之谜。
其实霸王开始是不想死的,不然他不会从垓下突围后夺命狂奔,然而纵然身下是一日千里的宝马乌骓,纵然是神勇过人的霸王项羽,他逃得很辛苦,他似乎绝望了,故而喊出“此是天亡我,而非人忘我”这样的感叹。即使这样项羽依然在逃命,那时他不想死,在乌江边上,面对渡船的亭长“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羽选择了死亡,他的死并非简单的要面子,一个性情中人怕的不是真刀真枪,怕的不是暗箭伤人,他的命门就是掏心窝子的肺腑之言,不幸的是此刻项羽处在人生最失意的时刻,江的对岸是他的故乡,那里是他起家的地方,那里有800条汉子跟他打天下,他们都死了,而江东的父老却没有埋怨,这是扎在项羽心上的刀子,他死在内心有愧上,假如,我是说假如,那个亭长是一番苛责的话,那么历史也许真的会被改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