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雨漉-个人文章

200605半年

雨漉
2006-05-25 08:32   收藏:0 回复:1 点击:4687

    到今天止,儿子才十三岁零三个月,可他已经像一个十七、八岁甚至二十几岁的小伙子那么懂事了,儿子和我的关系越来越像是朋友。
  四月中旬,考虑到他目前所在的武术学校极端不重视文化课,也考虑到儿子将来不管做什么都不能缺文化,我有了让他下学期转到重点中学降一年级读书的想法。我把我的想法通过短信告诉儿子,我让他课余仔细想想后再答复我。当晚,我收到了他回复的信息:“算了,我还是不想去了,第一我成绩实在是太差了,再说去一中读初二也肯定跟不上,而且我在这里也已经习惯,我怕回家读书又贪玩,管不到自己,所以我还是不想去读,毕竟我也大了,也了解自己了,还是不去读了。”
  看到“毕竟我也大了,也了解自己了”这几个字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在这之前,我一直把儿子定位为不懂事、玩物丧志、急需改造的问题孩子,没想到他居然说出“也了解自己了”这样成熟、得体的话语。
  四月十五日,周六,我去学校看儿子。
  我们并排坐在操场的台阶上,我说:“妈妈收到你的信息很感动,没想到你已经懂事了……”我的话还没说完,儿子就开始抽泣,我一见他哭,我也忍不住掉泪。幸好是午睡时间,操场里没什么学生,要不然准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直到现在我都没问儿子那天为什么哭,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儿子的心里一定放着许多沉甸甸的东西,和我一样。那天,我对他说起他好高骛远、一事无成的爸爸、我不能给他一个完整家庭的理由、我们家不好也不坏的经济状况、大学毕业后进入好单位的艰难、没有任何社会背景可依赖的现实、我这个做母亲的今生最大的愿望,总而言之我想让儿子明白,只有靠他自己,才能给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说了那么多,儿子真的全懂了,他在五月十二日给我写了一封信,又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儿子这样写道:
  “妈妈,虽然五一才没过多久,但又非常想家了,唉!还是家里好,无愁无忧,吃得好,睡得香,但学校就不同了,吃也一般般,睡呢?也不太好!现在这些天,都好烦,胸也闷,一天到晚,不知脑子在想什么,七七八八的事太多了,但这也没办法,毕竟人长大了,做的事多了,想的事也多了,不像在家里,一天就是上学、吃饭、睡觉,不用想什么,至于学校生活差也是没办法的事,人又不多,每个月也就是260元,每天差不多就8.7元,好也好不到哪去,是吧?虽然学校比较苦,但是你儿子我这点苦还是吃得下的,若现在这点苦都吃不下,那以后如果有更苦的事,那不完蛋了,可惜在学校,我的文化是越来越差,你看字都写得这么差,看着都丢丑,唉!妈妈!你说到时候回来读书,我真怕跟不上,再说去的是一中,又不是普通中学,我怎么跟得上,去一中肯定要花很多钱,别说你了,我看了都舍不得,现在确实想好好读书了,但是我一翻开那书,就又不想学了,看又看不懂,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如果有的话,我一定会好好读书,早知道是现在这样,当初就不会那么不爱学习了。唉!快点到暑假,现在真想学习啊!”
  五月二十日,周六,我又去学校看儿子。儿子看见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我却不断涌动愧疚的情绪,我觉得我能给予儿子的太少太少了。
  想到儿子再过一个多月就要离开这个学校了,我让儿子把羽绒衣、毛衣、外套、秋衣秋裤拿出来让我先带回家,结果装了沉沉的一箱子,再看儿子的头发已长得快盖住耳朵了,便让儿子向学校请了假随我回家理发,顺便帮我提一下箱子。
  回家的车上,我的眼睛一次次湿润,因为儿子说了很多很多与离开学校有关的事,其中有三件事,我不得不为儿子记录下来。
  儿子先是说教练现在把他作尖子生在培养,如果离开,会不会不太好?我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作为理由安慰他,并答应到时候出钱让他买一份礼物送给栽培他、比他只大6岁的教练,作为他们友谊的见证。
  接着儿子又说同样贪玩而不好好读书的一个小学同学到现在还没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我听后鼓励儿子去帮助他,我说:“如果他日后有出息了,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这个朋友的。”儿子说:“我和他说了,可他改不了,我也没办法,以前我找他玩,他妈妈很反感,可是现在我每次回来找他玩,他妈妈对我很好了,可能是他把我写给他的信放在家里让他妈妈看到了吧,我每封信都鼓励他好好学习,我好想跟他妈妈说,让他到我们学校来受一下苦,但是他爸爸妈妈是摆小摊的,一定交不起那么多学费,如果他在我离开学校之前来就好了,我可以不要招生费,全部给他妈妈……”儿子这样说,我异常地高兴,我让儿子有机会试着和他同学的妈妈一起帮助他同学。
  最后,儿子对我说:“妈妈,我想给自己半年的时间,如果半年之内,我的成绩好起来了,而且我也有了学习兴趣,那么我就好好地读下去,如果我的成绩还是不好,我还是不喜欢学习,那我要么就再回这个学校,要么就离家远点去河南少林寺学武功,我们教练就是从少林寺学出来的,教练说,我们现在受的苦在少林寺是最轻的,根本不算什么……”儿子说出“半年”,令我诧异得目瞪口呆,这样的时间段,我这个成年的母亲想都没有想过。
  儿子仍是一张少年的脸,可他的心理年龄远远超过了他的生理年龄,我想我以后能做的,也许就只有正确引导加支持再加鼓励了。
  
  2006.05.24
  

作者签名:
喜欢文字,但不为写而写。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