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声东击西-个人文章

应届大学生求职面面谈

声东击西
2006-06-06 11:28   收藏:2 回复:13 点击:5510

    应届大学生求职面面谈
  献给大学生的求职良方
  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就要结束了。就求职者而言,都希望得到一份好的工作,能够充分展现自我、发挥专长、寻求发展的一片空间。但如何面向广阔的社会,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呢?笔者仅向广大求职者献出求职良方,仅供参考。
  一、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自己的权益保护,这就要求对招聘单位进行摸底,做到“了如指掌”,否则就会上当受骗。目前,社会上时有不法之徒打着各种招聘广告,借机对求职者骗取“信任”,以达到骗取金钱的目的,尤其是对初次求职者,设下种种“连环套”式的陷阱,让人防不胜防。最近还有一则报道:一老板录用女大学生采取拥抱等不法手段……这里,“借你一双慧眼”建议使用“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望”就是看招聘单位是否为合法单位,有无注册的营业执照,并认真鉴别执照的真伪。因为人才市场并非“圣地”,也不尽完善,也有空子可钻。一旦“上错花轿嫁错郎”那后果就不堪设想。“闻”即进一步打听招聘单位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是否有竞争能力,能否站稳脚跟,有哪些经营项目是否“为我所用”。“问”即了解此单位是否有必要的失业、医疗、工伤、养老保险“保驾护航”,因为这四种保险都是国家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制定的,也是一生的保障。“切”就是“切脉”,要切实了解此单位是否把劳动者当作主人看待,是否器重人才,是否重视发挥劳动者的作用。求职者不能只满足于找到工作,这如同看病一样,要“对症下药”;最关键的是要考虑所找到的工作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前途,要深入仔细地“把脉”,必要的时候可以深入到单位的基层去暗访,“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但是切莫误入“有病乱投医”的误区。
  二、求职者对招聘单位也要以诚相见。如果用人单位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他们要求自己的员工不仅有学识、专业技术和基本的工作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处理政务的干练。而对初次应聘者,只有靠诚恳的语言和虚心的态度来打动对方,俗话说“心诚则灵”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交谈中一定要抓住对方的心,让招聘单位认识自己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还可以保持一点“若即若离”的距离,也许会产生意料不到的效果。但一定要以诚相见,如实介绍自己,不要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弄虚作假,“纸是包不住火的”。只有真实的材料才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所以初次相见还要把握“火候”,由浅入深,往往会变被动为主动。
  三、求职者要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一般来讲,求职者需要经过几个必要的“关口”。虽不如古代“过五关,斩六将”那么残酷,但竞争的时代大学生就业难,尤其女大学生难“嫁”却是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因此求职者刻意对自己“包装”一下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包装”要有尺度,仪表要端庄大方,穿戴要整齐洁净,走路要快慢得体,握手要注意方式,交谈要虚怀若谷,还要略带几分机智,这些看似一个个小的细节,但给目测者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这也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必须牢牢记住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对于求职者来说,还要精心设计一份《毕业生推荐表》,这是你呈给招聘单位的第一手材料。材料要具备详尽属实,不仅包括自己的身份、能力、所学专业,还要附有最具说服力的“硬件”材料,诸如英语、计算机的考级证书,科研成果及各种与之相关的荣誉证书等等一应俱全。要做得考究一些,最好将特长、爱好极尽细致地加以说明。但是材料一定要真实可靠,不能“虚构”,不得耍小聪明,不得伪造各种证件,不得更改考试成绩和学校鉴定,要经得住用人单位的“推敲”和调查。特别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用人单位也将道德品质摆在首位,严格把关,综合考评,层层选拔,优生优用。
  五、求职者还应具有良好的心态。现在是高科技的竞争时代,成败是相辅相成的一对矛盾体,要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并及时总结失败的教训,调整不良心态,经得住打击,人生也设有“红、黄、绿”交换灯,哪有一生不吃“红灯”的,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适当的取舍是有必要的,关键看你是否会放弃和收获,“要生存,先把泪擦干”,打起精神,大胆地往前走,闯过去前面又是一个“艳阳天”。此时,要学会分析失败的原因,一则劳动资源丰富,供大于求,这是社会原因;二则求职时没能正确把握自己,要求太高;三则初出茅庐,缺乏社会经验和求职的技巧,对招聘单位没能做到“知己知彼”。因此,求职者只要重新审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随时都能寻求到理想的职业,要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广大的大学生朋友,希望这些求职良方对你能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求职者:心想事成,马到成功。
   应届大学生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山大98级英语系的“快嘴李湘”(长相、声音加神情都酷似李湘)先声夺人,“这年头,我们这帮穆桂英也难以驰骋疆场了,唉,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怎么,你也知道发愁啊?”“老师,您别见怪。咱不是没胆量,也不是高姿态,为了2002年减少一个就业指标,我已经加入了考研大军。”
  分析:像“李湘”这样的女大学生有70%左右的都选择了考研这条路,不只是她们的师姐已经代尝了“难嫁”的痛苦。当然,继续深造也是时代的需要。但是,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势在必行。比如,创建公开、公平、公正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与环境,避免当前毕业生就业制度中存在的“暗箱”操作现象,规范市场秩序,为“半边天”广开门路。
  案例二:98级中文系的赵建,来自革命老区,决定调整锁定的目标,择业时不妨骑驴找马,“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响应党的号召,先回到广阔的天地,走自主创业的道路,到人才匮乏的农业第一线就业会大有作为。
  分析:据调查,有此种想法的学生仅占3%左右。实际上,我国加入WTO后,各企业面临巨大的商机与挑战,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走“科技兴企”之路,吸收储备高学历的人才,才能完成这一战略目标。对大学生而言,应尽快调整自己的期望值,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尽快融入社会,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专家人士点评
  山东大学李教授曾就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谈了他的看法,一是社会接受毕业生主渠道需求不足,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都精简人员,企业也是减员增效;二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增加了就业难度;三是所学专业设置不合理,长线专业多,学非所用;四是用人单位选人的渠道不畅通,“条条管理,块块管理”抑制了毕业生的正常就业。
  山东省人事厅副厅长单宗杰就我省人才市场的发展谈了一些重要的思路和意见。一要加大人才流动的空间,加快人才流动的频率;二要打破地域、行业、身份、所有制的界限自主择业,谋求发展;三要利用市场机制抢抓急需人才,储备后续人才等……
  一位电脑公司的开发商李鸣说,随着人才市场的逐步完善,要充分利用人才信息网和国际互联网,开展网上人才信息发布、信息咨询、信息供享,做到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互相衔接共谋发展,只有如此,才能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