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弯弯心仪-个人文章

窗台上的油条段

弯弯心仪
2006-06-28 14:39   收藏:0 回复:11 点击:5746

   
  
   80年代。我在兰州郊边一所厂矿学校读小学。那是一个大型的工业厂,甚至有自己的医院,电影院和供暖房。它更像一个小镇,包容着数千人的惬意生活。
  
  
   工厂周边有很多绵延的山脉,那山下不知从何时聚集了很多外来的淘金者。这是真正的淘金的人们,我亲眼看见他们从山上掘出砂土,然后一点一点放进一个装置着细密铁丝网的漏斗里顺着溪水漂洗,据说,洗去泥渍就能看见澄黄的真金。只是,谁都没有真正看见过。
  
  
   他们就住在山上掘出的洞中。我们透过教室的窗户,能望见那些人像兽一样屈蜷在里面。他们也会让孩子读书。我们班就有一双姐弟。在那个拣到半截指甲刀都要交给老师的纯真年代,没有人懂得歧视和轻蔑。他们很快就和我们打成一片。下暴雨的时候,大家都会拥在窗前看那山,小小的心里暗暗忧伤,这雨,是不是会冲毁他们的“家园”?
  
  
   学校是快乐与静谧的地方。
  
  
   早晨起来,踏着广播里最后一声响走进教室。大家会兴奋的拿出杯子等老师分水。早餐时间,真正开始了。大多数孩子都拿油条当早点,大家笑着闹着,等上课的时候就会把手中还没有吃完的东西扔去教室后面的窗台上。据说,礼拜六有人会收集了去喂农场的鸡鸭,避免浪费。那是个阔大的窗台,时常摆着很多已经干了的馒头或者半截油条段。没有人刻意的去注意,只有扔吃剩的早点上去的时候才匆匆一瞥。
  
  
   那时候,还是六天的工作日。周六下午是班会与大扫除。孩子的班会其实就是“告状会”,连平常怯于课堂发言的人都会踊跃地表现积极。通常都是些某某借了橡皮没还啦,谁弄坏了谁的铅笔之类。我也把手高高的举过头顶,因为我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报告”。终于轮到我了,我站起来,大声地说:“老师,前天课外活动的时候,我在窗户外面看见杨永生偷吃我们喂鸡的油条。”杨永生就是那个淘金者的孩子,他的姐姐,我已经忘记了名字。说完后,我气鼓鼓的向他看去,他戴着一顶开了线的军帽,深深地埋下头去,只能看见他瘦长的脖子很黑而且变红。大家都唏嘘着将所有的目光投向他,而后窃窃私语。老师走下讲台,摸摸我的头,示意我坐下。我似乎看见老师眼中有点点的泪光。我怯怯的坐下去,我想我一定说错了什么,让老师如此生气。
  
  
   80年代的童年里。我们不懂得伤害。
  
  
   那个男孩,他终于辍了学,和他的姐姐一起又跟随父母去下一个淘金的地方。据说,那是个荒凉的没有学校的穷乡僻壤。
  
  
   长大后。我还是会常常想起那个男孩和他破旧的军帽。我想,如果再见,我会说些什么。他一定不愿意再看见我,这个曾重重敲向他自尊的女孩。
  
  
   我曾经拜读过省内一小有名气的作家的自传,文字里说“贫穷赋予我什么?它赋予我傲气和骨气。”这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而有时候,我更多的认为,在那个年代,贫穷带给人们的是苍白。
  
  

作者签名:
我踏入地图上一片消失的沙漠中,我失去了名字,失去了身份,也失去了记忆!
no one would pay attention to autumn of this city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