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那木-个人文章】
红颜(网络小说)
□ 那木
2006-07-04 10:35
收藏:0
回复:2
点击:4945
(一)
四十年后,关于网络情缘的故事逐渐淡出,人们不再把它视作洪水猛兽,也不再大惊小怪、大呼小叫了,包括下面要讲述的故事。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新的人际交流工具终于取代了当初盛极一时的互联网络。
册册时光,伸手穿过。转瞬便是2044年了,而故事的主人公——木和瑜,也都已过了花甲之年,儿女早已成家,孙子辈也已诞出了。
三峡坝址,秋雨绵绵。这是他们在现实中的第一次见面。曾经的帅哥靓女,虽然通过视频早已熟悉了对方的音容笑貌,但年轻时的模样毕竟大大改变了。岁月的风,如刀般刻出了他们脸上的沟沟壑壑,形成了七沟八梁。老了,真的老了,他俩握着手,唏嘘不已,鼻子有些发酸。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见面,他们要为逝去的青春和隐约的情殇作最后的祭奠。
很想拥抱,紧紧拥抱,但一条无形的红线和长期的默契使得他们分寸有度,乍即还离。
四十年前,他们通过网络相识,在后来的日子里,在不经意中,演绎出了一段介乎爱情和友情之间的传奇故事——而非人们想象的那种暧昧关系。似乎不真实,却再真实不过了。其实,四十年来,他们除了偶尔文字相戏,并没有任何的肌肤之亲。厚厚的一沓聊天导出记录便可作为他们关系的实证依据。
坝上的风很大,掠着他们的头发。他们默默地走着,不知该说些什么。来这里之前,所有要说的话都在QQ里说完道尽了……
(二)
时光倒退到四十年前的5月20日。某聊天室里,木和瑜相遇了。
“你好。你是哪里人?”瑜先点击了木。“武汉,你呢?”木当了半天看客,见有人点击,不禁喜出望外。
“我是重庆人。”“敢问小姐芳龄几许?”“25,你呢?”“29,很老了吧?”
很俗套的开始,后来却不乏新潮、刺激和依恋,他们互相发送表情,激扬文字。
2004年5月21日。天气有点热,两个年轻的心也开始升温。
“为了你昨天的一句话‘小心我勾引你’,害得我一夜未眠。”木直奔主题。
“说实话,昨天我说完那句话就后悔了,好怕你笑我。不过我相信,你肯定会把它作为一句玩笑来理解的。”瑜很谨慎。
“我和朋友曾经讨论过网络与现实的差异,结果发现网络虽然良莠不齐,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好一概而论。网络就像武侠小说一样,是年轻人的梦想,是中年人的童话,在某种程壬希槟獾墓鼗橙词す质档恼媲小!?
“我能理解你,夫妻相处久了,生活里就好像没有了激情,而成了一种习惯。于是,有意无意之间,总在寻找另一份感情的寄托。”
是吗?也许瑜说的是对的,也许还值得商榷。木心想,我们为什么要迷恋QQ,与异性聊天啊,是婚姻产生的方式太过陈旧?是夫妻感情已经走到尽头?是平静的生活枯燥乏味?是思想上原本不够健康?不,不啊,我在这里得到了知识和快乐,体验到夫妻之外的异性关怀,并且充实了自己的业余生活,比起打麻将和睡懒觉,比起花钱喝酒和唱歌,不知要好多少呢。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无拘无束的语境让心的疲累得以释怀,虚拟的美好满足了人性的需要,这才是网络的魅力所在。他终于弄明白了,他想网友也会明白的,即使不明白最终仍会明白,因为泡网的大多数是精英啊,起码你得有文化、懂电脑,会表达吧。
“我们的友谊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精神层面,这已经让人非常满足了。请你预测一下我们的友谊未来走势”。
……
“不知你什么时候回来,我先下了。如果你回来得较早,还想和我说话的话,就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好吗?13076072***,瑜。”
“我来了,你走了,只好给你留言了。我老婆在家,打电话不方便,我会一直在网上等你的。”
……
等待是漫长的,然而又是美好的。灰暗的图像在闪动,焕然成彩,瑜终于出现了。
“有一首写女性的诗,非常凄婉、美丽、感人,送与你,让我们共同咀嚼诗中绵绵的情话,触摸其宽厚的胸襟”。
木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某单位从事文字工作,瑜在某大专院校当音乐教师,其时正在成都音乐学院进修深造。木敲动着键盘,将一首诗发送过来:
“做你的红颜,在身体的渴望之外,好吗
做你的红颜,在爱未烬的余热里,好吗
做不了你寸刻不离的相依
成不了你一生一世的永远
就做与你隔时离空的红颜,好吗”
聊天完毕,已近凌晨1点。木心想瑜一定喜欢这诗,因为自己也曾为这首诗所表现出的着色板一样迷离无状的意境莫名地感动过呢。
又过了一天。阵阵夏风轻拂着闪动的没有腰身的QQ企鹅形象,不久企鹅变成了美女。
“我在视频中看到你了,正像我在《巴黎印象》中写到的,有一种惊艳的感觉。”
“那么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你?”瑜问,话语中透着迫不及待。
“迟早会看到的,现在老婆不让我买视频工具,不好意思。但我决不是恐龙哦。”
“下午有人盗用你的名字与我聊天,吓死我了。”
“不用怕!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要学会面对和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及问题。不用理他,相对地,你显得高傲,他就显得卑微,这是一个心理学和社会学问题。”
……
“我想看看你的诗作。”瑜似乎在探试对方的才智。
“别声响/ 要好好地藏起自己的感情/ 还有向往……”一首诗刚打出来,另一首怀念亡友、一位著名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诗即刻又发送了过来。
“……不曾想/ 那一天/ 你会像夜空里/ 划过的一道流萤/ 陨落
人们只好将心之怀恋/ 化为五彩的蝶/ 在记忆深处/ 飞舞”
少顷,他们把话题转到了个人性格和情感方面。
“我发现你有调皮刁蛮的一面,也有贤惠柔弱的一面。”木说。
“是吗?你错矣。”瑜反诘道。
“时光不能倒流,否则……,人生不能假设,否则……”
“什么呀?”瑜感到对方在暗示什么,立即发过来一个愤怒的表情。
“没什么呀,我只是在空发议论,空发感慨,仅此而已,而已而已。”木掩饰道。
“你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有句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吗?有什么不敢说的?”
“我……”面对对方态度一冬一夏的急剧变化,木猝不及防,张口结舌起来。
“你爱人学什么专业?”瑜话题一转,继续说道:“你要好好待她,不许你花心!”
“天啦,你真的太……温良恭俭让了吧!“当然。”瑜得意着自己刚才的一番言论。
“不许花心?你这是拒绝我的一种方式,拒绝我的关爱和友谊。你在对我进行警示教育吗?”
“没有哇,你又没有向我表示过什么呀?”瑜狡猾地一笑。
“还没有等到我表示出来,你已经堵塞言路了。”
“呵呵”瑜觉得不够生动,又补充了一个笑脸表情。
“我发现你心里有一种骚动,这不好。”瑜说。
内心被人窥见,木感到了一种少有的忐忑不安。
“我不堵塞言路,你说吧,我等你。”其实,瑜何尝不想听那温存体己、充满爱意的话语,毕竟大家都是年轻人嘛。
“我喜欢你,甚至有点爱上你了。”木心想,豁出去吧,实话实说。
“爱上一个才认识两天的陌生人?”瑜发嗲道。
“网上一天,现实三月。”
“我有感觉,我相信这感觉。”
“哼,你是坏人!你别逗我。”
“爱一个人是无罪的,至于是否被爱则是另外一回事儿。”木的脸憋得通红,急忙辩道。
“有时,一种感觉能够支撑人的一生呢。”木再次强调。
是啊,谁不想和快乐在一起?谁不想和美丽在一起?谁不想和幸福在一起?哪怕不能成为恩爱夫妻或永久朋友!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刻的感觉能胜过长久的厮守,一日的温柔可留下364天的回忆。
“我走了。”瑜说。木看了看表,时针指向了23点30分。“嗯,走好,晚安!”
瑜两次离开后又返回来,甩下一句话:“我愿做你永远的朋友。”木立即发出一个大大的“呆”字。意思是说,真的吗,我高兴得有些发呆了。
“做个好梦!”许是心有灵犀,两人几乎同时发出了这个词句。
“今晚梦里会有我吗?”瑜继续打出几个字:“哄哄我,我想听。”
“尽在不言中。”木采取了迂回战术。
“骗骗我。”瑜执着地恳求。
网络时空仿佛瞬间凝固了。
“我喜欢你!”木忽然变得勇敢起来。
“我好像也是!”“我喜欢和你说话。”“我要你想我……今晚。”“梦里,你想怎么就怎么哦。”一连串的要命的情话经瑜的手轻轻敲击键盘后发送过来,让木的心狂跳不已。
木立即从表情栏里找到一束鲜花发送过去。“想你到永远,永远是朋友”。“我也是”。QQ中娇好的形象消失了,木怔怔地待在那里,有点意犹未尽。
经典、精彩的对话,反映了两个年轻人的聪明才华和情感磁场的巨大吸力。这样的对话在后来的日子里已经变得极为寻常了,对话中带着些许牵拌,牵拌中带着些许苦涩。平心而论,他们也有斗气的时候,也有服软的时候,但更多的是企盼着对方能天天出现在QQ里,一起谈天说地,欣赏音乐美文,剖析世间百态,探讨情感话题,互相启发补拙。
一次,木在工作中跟同事闹了意见,便在QQ里向瑜倾诉,瑜听他发完牢骚后,想了想说“其实你们都是很好的人,工作中发生一点磨擦算不了什么。学会理解,才能消弭误会,学会感恩,才能收获快乐......”不久,瑜得到了木的反馈:“我跟同事已经和好如初了,全是你开导的结果。”木还特意向瑜的手机发送了一个Flash的彩信表示谢意。
瑜临近毕业时,学校规定每生要撰写一篇300字的自我鉴定,对个人的学业表现,要做到客观描述和高度概括,鉴定将存入个人档案。瑜很慎重,数易其稿,但写出来的文字总不甚满意,便把这件事告诉了木。木边发表情“砸”她,边“鄙”她的表现,边“套”她的学业内容,然后对瑜说了句“还是由哥哥来代劳吧”,半小时后木将写好的毕业鉴定从QQ上发给了瑜,没想到这鉴定竟被顺利通过并成了学校推荐的鉴定范文。瑜为此给木寄去了自己演唱的音乐Midi作为回谢。
(此处有删节)
他们的这种情感就这样一直延续着……
随着年龄渐渐变老,他们上网的次数越来越少了,间隔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但始终没有中断这种近乎暧昧又近乎崇高的男女关系——介于爱情和友情之间的模糊不清的柔柔的痴痴的隐隐的痛痛的依依不舍的刻骨铭心的溶化在彼此血液中的那种不了情愫。
(三)
四十年来,木和瑜一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几乎无话不谈,甚至许多隐密的私话,包括他们讨论人们噤若寒蝉的性,顺口说出来,竟是那样的自然,像两三岁的孩童一样没有任何的忌讳和遮掩。他们像夫妻,却没有肌肤之亲;像兄妹,又像情人般相互依恋;像朋友,而比朋友更加哥们;似乎抹杀了男女界限,却又始终保持着从不逾越伦理底线的默契。他们在身体之外,相互仰慕,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愉悦,直到这次在三峡大坝晤面,才算绾结了一段奇特的网络情缘。
2044年,卫星定位移动可视图文语音系统开始普及应用,木的孙子和瑜的孙女也上初中了,这时他们已经开始用新的交流工具进行远程学习讨论,互相抄袭作业,屡屡得到高分。作为爷爷、奶奶辈的木和瑜,见此情景,也不敢妄加干涉了,因为他们自己曾经沉迷于网络交友聊天,“犯”有前科啊。惟一的感觉是,世界更奇妙了,世界变得更小了。
在三峡大坝上,瑜面对着木,深情地拉着他的双手,送上温唇,轻轻地在木满是皱纹的额上碰了一下,没料到这镜头竟被他们的孙儿、孙女们用卫星遥感摄像仪捕捉到了,并储存到了电子优盘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