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闲云孤鹤-个人文章】
音乐欣赏——室内乐
□ 闲云孤鹤
2006-07-17 16:47
收藏:1
回复:8
点击:5570
前天有一位年青朋友对我说:我开始喜欢钢琴曲了。我说:好啊!从喜欢入门,进而产生浓厚兴趣,慢慢地你的音乐欣赏水平就会渐渐提高的。就着音乐欣赏这一话题,我们的聊侃就开始了。
眼下这位朋友所听的钢琴曲是由法国人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专辑,应该承认克莱德曼这位酒吧琴师的充满浪漫情怀的曲目,确实也迷倒了许多有此雅兴的人们。像这类的钢琴曲,像这类的演奏家所演绎的时尚音乐,就像我们喝的可乐饮料。里边工业加工的成分特多,好喝,易上口。喝饮料,要想喝的有滋味,有品味,有玩味。在西方那还是要喝咖啡,在中国那还是要喝茶。单说喝茶,那可是一门大学问,有人把他升到了“道”的境界,有着专门的茶经呢。什么绿茶、红茶、花茶有区分。还有西湖龙井、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安溪铁观音等名品。
听音乐也要听地道的、质朴的、不花腔、不油调的为好。音乐的种类很多,今天要说的是室内乐。
所谓室内乐,现在指的是各种重奏曲(也包括独奏曲)以及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曲、重唱曲。它起源于巴罗克时期,原指在贵族宫廷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乐,以区别于教堂音乐和歌剧音乐。17世纪初叶发源于意大利的“室内奏鸣曲”、“室内康塔塔”等,属于室内乐的范畴。18世纪末叶以后,室内乐就是指由少数人演奏、演唱,为少数人演出的音乐了。
从16世纪开始,意大利就有不少工匠在钻研弦乐器制作,并使之成为家传的手艺。单是小提琴就有著名的三大品牌及其家族:安德烈亚-阿玛蒂(A-Amati)、瓜乃利(Guarneri)、斯特拉底瓦尼(Stradivani)。小提琴可以说是室内乐乐器主角中的主角。
室内乐通常可分为器乐和声乐两部分,具体来说器乐的就是奏鸣曲;声乐的就是康塔塔。
奏鸣曲(sonata)和康塔塔(cantata),如果都使用音译法那就是桑娜塔和康塔塔了。Sonata这一词恐怕你并不陌生,不是现代牌轿车就有伊兰特和sonata(奏鸣曲)吗?
康塔塔也许你不太熟悉,可是奏鸣曲你是应该听过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和德彪西都写过一首叫《月光》的奏鸣曲,一听你准会觉得耳熟,只是你原来不知道它的名字罢了。两首《月光》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流派,德彪西的属于印象派,贝多芬的就具有浪漫色彩了。
奏鸣曲通常为一件或两件小提琴与通奏低音乐器演奏。在整个巴罗克时期,奏鸣曲的发展与室内乐的发展相并行。
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按照其使用场所划分为教堂、室内、剧场三类。巴罗克奏鸣曲由一小组乐器演奏,属室内乐性质。包括独奏奏鸣曲(solo sonata):独奏乐器与两件通奏低音乐器和三重奏鸣曲(trio sonata):两只小提琴与两件通奏低音乐器。常用的独奏乐器是小提琴或小号,通奏低音乐器是低音弦乐器和羽管键琴。三重奏鸣曲是17世纪最常见的织体,到18世纪上半叶音乐家们就更偏爱独奏奏鸣曲了。
17世纪以后,奏鸣曲明显分成两种类型:教堂奏鸣曲(sonata da chiesa)和室内奏鸣曲(sonata da camera)。教堂奏鸣曲音乐较严肃,一般在教堂内演奏。室内奏鸣曲有显著的世俗性,主要源自于16世纪末成对的舞曲。实际上是由阿勒曼德、库朗特、萨拉班的、基格等一系列舞曲构成的组曲。
在18世纪上半叶的巴罗克晚期,有一位在独奏奏鸣曲中真正体现炫技风格的大师朱塞培-塔蒂尼(G-Tartini)。从其现存的作品来看,奏鸣曲大多有三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是慢乐章,第二乐章是主要的快板乐章,第三乐章是稍快而活泼的终曲,带有舞曲风格。
塔蒂尼独奏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和《被遗弃的狄东》非常有名。为了激发我写作这篇短文的激情,我特地找出了我收藏的《魔鬼的颤音》的两个唱片版本。海老(海菲兹)和小提琴奇才穆特的演奏,听着音乐我写作的勇气就更足了。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的奏鸣曲多为小提琴奏鸣曲和钢琴奏鸣曲间或有小号奏鸣曲、长笛奏鸣曲等。我特别喜欢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那份宁静与安详,听着他的音乐舒心、顺气。现在小提琴奏鸣曲的伴奏多为钢琴,两件乐器的演奏,听起来就像是两只蝴蝶在嬉戏,也好似一位白马王子在追逐美丽公主。
首先称室内声乐曲为康塔塔的是意大利作曲家格兰迪(A-Glandi)。到17世纪40年代不少歌剧作曲家,都在写作康塔塔。他们选用世俗的歌词,配以华丽的旋律,音乐织体有独唱、二重唱、三重唱。这以后康塔塔逐渐取代了原来十分流行的牧歌,成为家庭和贵族音乐生活中备受喜爱的音乐体裁。
康塔斯塔也分宗教的和世俗的两种,世俗康塔塔一般为节庆、婚礼、丧葬、公众的典礼活动等特定目的而作。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那不勒斯作曲家创作的室内康塔塔常用两组宣叙调和咏叹调结合的形式,即“宣叙调-咏叹调-宣叙调-咏叹调”,织体大多是独唱(常用女高音),以通奏低音作伴奏。德国世俗康塔塔的题材与结构均来自意大利,歌词和音乐有自身的特点。
说到康塔塔就不得不提到音乐大师巴赫。巴赫写过宗教性康塔塔近三百首,世俗康塔塔23首,又写过短歌剧似的世俗性康塔塔《咖啡康塔塔》和《农民康塔塔》。十九世纪的康塔塔以巴赫为典范并又得到发展,通常以宗教故事为题材,实际是一种短小的清唱剧。不论如何,我们很多人接触这种声乐体裁还是从听巴赫的作品开始的。
巴赫的大部分康塔塔是宗教性的,其中许多在今天非常著名,如《基督处于死亡的枷锁中》、《上帝是我们坚强的堡垒》、《我满足了》等。
巴赫的世俗康塔塔(他把其中一大部分称为“音乐戏剧”)是为各式各样的场合写作的。同一首音乐既用于世俗又用于教堂康塔塔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圣诞节清唱剧》中有十一个唱段也曾用于世俗乐曲,六段见于《大力神在十字路口》。最优秀的“音乐戏剧”包括《福玻斯与潘》和1733年为庆贺奥古斯都三世诞辰而作的《碧波潺潺,嬉戏荡漾》;而《咖啡康塔塔》(约1734-1735作)和嘲弄性的《农民康塔塔》则是他的轻快音乐的两个可爱的标本。
《咖啡康塔塔》以18世纪上半叶德国各大城市都盛行喝咖啡的风尚为背景,用戏剧性的风格叙述父亲施兰德伦千方百计劝阻女儿丽茜对咖啡的嗜好,最后以不让女儿出嫁相威胁,丽茜屈服了,然而她对如意郎君的要求就是让她喝咖啡。
《农民康塔塔》系为萨克森宫廷侍从官回到近莱比锡的乡下领地当领主而作,村民举行欢迎会时的演唱。这部康塔塔包含大量舞曲和轻松愉快的咏叹调。曲中常以幽默的口吻提及乡村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曲折地反映出德国农民身受的压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