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般若草-个人文章

南怀瑾词典·论语(22)

般若草
2006-07-17 22:03   收藏:0 回复:4 点击:4695

    论语别裁(下)
  (99)【灵感】——通常某一句书的原则,可以启发人的灵感,发生联想。我们小时读书的经验,遇到不懂的句子,问老师时,老师说,你不要管,背熟就行了,将来就会懂。我们当时对这种答复,心里非常不满意。但背熟了以后,年龄漫漫增加,做人 做事的经验多了,碰到某一件事,突然触发了这一句书,给我们很大的灵感,很高的智慧,往往就知道如何去处理事情,这是事实。
  
  读感:从我下放当知青起,妈妈常对我唠叨:“出门在外,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心隔肚皮。”我很不在意,很烦!耳朵都磨出老茧了。后来懂了。儿子高中住学校,我同样对他唠叨:“出门在外,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江湖险恶。”他同样烦死了!嘀咕道:“一天到晚江湖险恶!你们这一代人,总是看社会的黑暗面,总把别人想得那么坏,现在不是你们那个年代了。”大二时,他告诉我们一件事:学校一个女生,借他的自行车,竟然私配一把钥匙大半年,一个女生宿舍都用,一次找不着车,看车的阿姨才告诉他,以为是大家合买的。我开心地笑了——江湖险恶!他也笑了。
  
  圣贤书蕴藏着社会历史的人事哲理,我们要背诵于心。长辈的唠叨是无字的书,是家传的生活经验,亦要耐心听藏于心。这样我们才可在生活中获得更加丰富灵感。现在年轻人很自信,认为自己读得书多,对父母长辈的话不屑一听,都是陈芝麻烂谷子,认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父母人生经验早就过时了。其实不管怎么变,根本的人性不变,至少祖孙三代社会人性是连贯的,能有多大的不同?至于上古之人性人情,就很难说了,这毕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父母的人生经历,留在记忆中到老不忘的,正生命的“无字真经”。有些东西是写不成书的,是没法用思想和文字提炼的,永远贯穿在琐碎的事情中,撒落在那些陈芝麻烂里,在于你进入角色去听和悟,这就是“禅”,需要个人去参,参就是思维感悟,不是一下子就能明白的。所谓顿悟,是来自生活和教理两方面的思维积累,刹那触景生情,睹物得趣,妙不可言而已。
  

作者签名:
见人都欢喜,无须再拜佛.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