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浪漫小狮-个人文章

七彩云南[转载]

浪漫小狮
2006-08-14 20:33   收藏:0 回复:1 点击:4185

    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西山
  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两岸。她的头、胸、腹、腿部历历在目, 青丝飘洒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显得丰姿绰约,妩媚动人,所以又叫睡美人。民间传说,远古时一位公主耐不住宫中寂寞,偷偷出了王宫与一小伙结为夫妇。后来,国王拆散了这一 美满姻缘,并用计将小伙子害死。公主悲痛欲绝,痛哭不止,泪水汇作了滇池,她也仰面倒下化作了西山。西山现已辟为一座森林公园, 景点较多。每年阳春三月,昆明人有“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届时四方士民云集聚会,唱山歌,对小调,耍龙舞狮,野餐赏景,热闹非凡。
  
  
  金马碧鸡坊
  昆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远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随着历史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昆明留下许多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其中,金马碧鸡坊就是著名一景。该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金马壁鸡坊历史悠久,民族特色突出,被誉为昆明的象征。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金碧路中段的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历史上曾有“金碧交辉”之说。高12米,宽18米,具有昆明民俗特色,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壁鸡山而名为碧鸡坊。北与纪念赛典赤的“忠爱坊”相配,合称“品字三坊”,成为昆明闹市胜景;南与建于南诏的东西寺塔相映,显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
  金马碧鸡坊的独特之处,在于某个特定的时候,会出现“金碧交辉”的奇景。就是有那么一天,太阳将落未落,金色的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金碧交辉”。相传,清道光年间有一年,中秋之日恰逢秋分。晴空一碧,万里无云。傍晚,许多群众在三市街口等待,到时,果真两坊影子见于街面,不一会靠拢相交,至此,日落月升,交辉奇景逐步消失。但是,这组宏伟壮丽而又奇特的建筑,在问世以后的五百六十多年里,曾于一六五七年、一八五七年和一九六六年三次被毁。文革结束后,昆明市民纷纷呼吁重建金马、碧鸡坊,并于一九八八年为重建两坊捐赠了二百八十万元人民币。
  据说,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这样的奇景,要60年才能出现一次。而这种奇景的设计,反映了古代云南各族人民把数学、天文学和建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高度智慧。秀丽的滇池之滨,奔腾奋进的金马、象征吉祥如意的碧鸡将在云南人民的心灵中闪射出新的光辉。
  
  
  过桥米线
  传说云南蒙自县城有一个书生,很英俊,很聪明,但是喜欢游玩,不愿下功夫读书,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儿子。夫妇之间感情很深,但是妻子对书生喜游乐,厌读书深感忧虑,一日,对书生道:“你终日游乐,不思上进,不想为妻儿争气吗?”闻妻言,书生深感愧疚,就在南湖筑一书斋,独居苦读,妻子也与书生分忧,逐日三餐均送到书斋,天长地久,书生学业大进,但也日渐消瘦,妻子看在眼里很心疼,思进补之,一日,宰机猥汤,切肉片,备米线,准备给书生送早餐,儿子年幼,戏将肉片置汤中,书生妻怒斥儿子的恶作剧,速将肉片捞起,视之,已经熟,尝之,味香,大喜。即携罐提篮,送往书斋,因为操劳过度,晕倒在南湖桥上,书生问之讯跑来,见妻已经醒,汤和米线均完好,汤面为浮油所罩,无一丝热气,疑汤已凉,以手掌捂住汤罐,灼热烫手,大感奇怪,详问妻制作始末,妻一一详道,良久,书生说道,此膳可称为过桥米线。书生在妻子的悉心照料下,考取了举人,这事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从此,过桥米线不胫而走,竟成为云南名膳。
转载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