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默欣-个人文章

闯缸鱼

默欣
2006-09-11 22:52   收藏:0 回复:5 点击:5758

    水族店进门的地方总会有一个很大的鱼缸,像中原一带家居的影壁一样。缸里养了几条很大的鱼,这鱼缸里的鱼叫“创缸鱼”。这是为了创造门面、创造商机、吸引顾客的招牌。大多是低价收购来的老鱼,其实很少有人来买。而我想说的却是另外一些毫不显赫的“闯缸鱼”。
  
  我家有一个两米长的大鱼缸,能装半吨多的水,只是为了困水。自来水需经过48小时以上的升温,脱氯、增氧、加温以后才能养热带鱼。对那些早已习惯了娇生惯养的水中精灵来说,水的质量远比食物更重要,这是我千万不敢马虎的。
  困水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水中还要培养一些适合鱼类生存的有益细菌。可那些瓶装的硝化细菌、光和细菌却是很难在清水中存活的,这样就需要在水中养几条生命力非常顽强的鱼。一般都选用野生的鲫鱼。这些用廉价生命创造其它鱼舒适生活环境的鱼被称作“闯缸鱼”。
  我的大鱼缸里还有6条这样的鱼,是今年春天买来的。
  
  水产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鲫鱼在销售着,我选了一盆颜色比较浅的鱼,据说这是黑龙江里的野生鲫鱼,卖鱼的人还说这鱼的颜色泛黄,是从俄罗斯那边来旅游的进口鱼。或许她说的事实真是这样的。可即使是真的又能怎样呢?热带鱼的原产地大都在南美的亚马逊河,还有中非一带,最近的也是在东南亚。几十公里远的俄罗斯鲫鱼加盟会使养鱼更多了一份乐趣?我摇着头苦笑了一下后买了3斤。
  半死不活的鱼被从塑料袋里倒了出来,流进了一个放了水的白色塑料桶里。我坐下来,把已经死亡的鱼挑了出来,再把濒临死亡的鱼挑了出来,又把体表鳞片脱落的鱼挑了出来。桶里只剩下十余条基本合格的鲫鱼了。
  这些可怜的鱼连闯缸的机会都没有了,只能被用来做菜了,用这鲜美的小鲫鱼制做酥闷小鱼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一边在看着电视里的清宫秘史,一边在慢慢的收拾着这些小鱼。那些桶里的幸存者也好借此机会来休养生机了。
  
  逐一地给这些小鱼刮鳞去鳃开膛是很费时间的,好在还有比人更有耐心的电视连续剧做伴。
  桶里十几条活鱼的命运还要进行经受最后的抉择。体形较大的鱼被收拾了,掉鳞较多的鱼被收拾了,生存的机遇也就在这细微的差别中流逝了。最后的6条鱼被放进一个小鱼缸里了,它们心有余悸地在撞着透明的玻璃,稍稍平静之后都躲到了鱼缸的一角,还在不时的挤着玻璃……
  那些没有了灵魂和内脏的胴体被清洗几次之后被放在一个有很多孔洞的塑料碗中在沥着水和这些短暂小生命最后的汁液。
  
  我给鱼缸中加了高锰酸钾,为的是给这些幸存者消毒,不让它们身体上可能存在的有害菌再兴旺起来危害那些身价要高出他们很多倍的热带鱼。固体的颗粒在水中弥散开了红色的线条,像香烟的雾团一样扩散着,固体的颗粒很快变成了一缸粉红色的溶液。小鱼们都在惊慌地躲避着。
  我突然想起了什么,立即进了厨房给它们那些同类加了精盐,五香粉,辣椒粉。慢慢翻动着,有几只还在跳着,我知道它一定很痛苦。
  
  在自来水被加温到15度的时候小鲫鱼被投进了缸里,它们惊慌的四散开来,又重新聚拢在一起,共同应对着这没有逃生通道的高度透明的新世界。
  依次加入了各种有益菌,还有仅能维系它们生命的食物。这里有加热器制造的舒适温度,有人工水泵产生的水流和溶解氧。没有了天敌的厉齿,没有了渔人的大网,它们一天天长大了,本能地为了它们自己。间接地为了我,为了那些和它们不相关的高档的生命。
  它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在相对宽阔的水中自由地徜徉着。
  我走过去的时候,它们都会聚拢在鱼缸的一隅。这时我总能看到了它们眼睛里的流露出来的惶恐与无奈。
  

作者签名:
默默耕耘,只为那心中的一份欣然。

原创[文.浮生杂记]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