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cindy_510-个人文章】
我的父亲(父亲节随想)
□ cindy_510
2006-10-05 20:33
收藏:0
回复:4
点击:4562
我的父亲(父亲节随想)
2006-6-18 18:46:49
很久很久没有写父亲了,还是读书时候老师布置作文因不能违抗而逼写。只记得以前写作文是没有什么真情实感的,而且以前有些叛逆的我也似乎没感觉到父母对我的苦心。时光流逝,工作多年,成家立业,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才真正开始对父母有了真实的爱,有了无限的眷念。
父亲出生和成长在大城市里,8岁失去他的父亲,我的奶奶一人带着他和两个妹妹,生活艰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奶奶在纱厂上班,早出晚归,8岁的父亲开始挑起家里的生活担子,出门检煤渣去卖,还照看妹妹们。生活的困苦使父亲从小就将家庭的责任感背负在心上。
父亲从小喜欢音乐,喜欢戏曲,不知为什么,他就是迷恋。在帮奶奶分担了家务事情的闲暇时候,他开始拉用多的钱买的二胡,没有人教,他自己陶醉于自己的音乐中。奶奶曾经不理解他,觉得几代人中没有人有戏曲音乐之缘,父亲玩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不如多做点事,也上点学。于是在一天父亲在拉时一把夺过扔掉了,父亲心疼也恼怒,不管奶奶怎么打他,他还是把二胡给检了回来,求奶奶让他玩.....
偶然的一次,父亲听说戏曲学校对外招生,于是他报名去考试,报着试试心里参考的他,一次就中了,他欣喜若狂。那年15岁的他开始了他的中专学习生涯。
父亲很聪明但很玩劣,从小就是这样。在戏曲学校里学习了两年,快毕业时,带领学生和老师不知为什么吵翻了,结果被勒令退学。奶奶伤心极了,但父亲没有沮丧: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17岁的父亲于是开始他梦想的追寻,终于找到了我们现在的城市。他的京胡的基本功,作曲的天才的能力让京剧团的领导们一眼看中。父亲留下了,因为难得碰到了伯乐,父亲准备大展宏图。那年父亲18岁。
京剧艺术是美的,但训练是枯燥的。有句行话: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要想在演奏上有更深的造诣,不每天练是不行的。所以早上的基本功练习成了他每天的课业之一。在工作期间,父亲又学会了更多的乐器:阮、笛子、月琴、琐喇。每天戏曲都要排练,父亲还要单独给演员说唱腔,教演员把握演唱的感情等。很忙,但他感到很充实。
那时我的母亲也早已在剧团了。多年的交往让他们走到了一起,成为别人羡慕的男才女貌的天生一对。再后来就有了姐姐和我。
小时侯我从来不理解父亲,每当他早上起来开始他的课业练习的时候,我都将被子蒙住我的头,心里只说烦呀烦,大点后慢慢就习惯了。甚至有时也起来,跟着爸爸的京胡曲子唱一段。剧团里的孩子个个会唱,个个会翻跟头,不学就会,耳濡目染了。
再等我大些,父亲开始教姐姐弹月琴,教我识简谱自己唱歌。我也有点音乐天赋,父亲稍一点拨,我便学得很到位,也因此逐渐成为学校里的明星。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歌舞厅开始盛行的时候,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由以前单调的电影、戏曲转向了泡吧、跳舞。父亲感到他应该再学点什么才能不落伍,于是40岁的他开始学弹钢琴、吹萨克司、吹长笛,因为这些乐器都是西洋乐器,在舞会中正好用得上,没多久,父亲就杀进城市流行乐队行列,晚上出入舞厅,为家里挣第二笔收入了。
那时读高中的我真的很羡慕父亲,开始以他为我的偶象和骄傲。因为没有任何人象我的父亲一样有那么大的毅力,从读书时的一样乐器到后来的样样精通。
后来父亲把他的本事分散一些给我们,让我们也能以学为所用,于是姐、我和比我小3岁的弟弟,都得到父亲的真传,我们都没有辜负他,一个人至少也会一样乐器,唱歌跳舞也都能来,也在舞厅里赚自己的第二笔收入。但我们始终没有超过父亲。
父亲早已花甲,童心尤在,积极的心态尤在,他还在从事着他的事业,他的艺术事业,他带了数不胜数的学生,上几个学校的兴趣课,从没说累,从没抱怨过。因为他将他的爱除了部分投入到家里外,全部都融入了他的音乐事业中,也可以说以前是他的音乐事业,而现在是他的音乐教育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