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鸣笛-个人文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鸣笛
2006-10-18 07:38   收藏:0 回复:1 点击:4697

    ——二勘院群策群力走出贫困纪实
  曾经在国防三线建设中立下过汗马功劳,改革开放之初率先闯入社会地质市场,水文地质工作屡获上级和社会各界褒奖的二勘院(原114地质大队),因缺少市场经验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94年的财务数据无情表明,二勘院能动用的现金只有区区几十元,生产所需的周转资金已为负数。因负债累累引来诉讼缠身,资金账户被冻结,以致省局下拨的地勘费都不得不借助兄弟单位账户接转。经上级部门审核确认,近三年来,职工人均年收入不足4500元、人均经营性固定资产不足3000元、年人均货币工作量不足15000元,随即被列为地矿部扶贫解困对象,二勘院经济跌入低谷成为不争的事实。
  对二勘院职工和刚接任的新班子来说,1994年的记忆永远无法抹去。这一年,干部职工同舟共济,面对工资不能按时发放;手里的医药发票不能及时报销;甚至连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有时也不得不让大伙自筹资金购买的窘迫。职工群众不仅没有强调或放大个人利益,反而积极通过职代会、管委会及各种行政会议等途径踊跃献计献策,表达重铸辉煌的决心。
  职工群情振奋,促成领导班子形成了:“压缩管理机构、精简冗余人员、节约一切能够节约的开支;争取国家项目、开发地质市场、培育具有专业优势的经济增长点”的突围思路。经职代会审议,迅速实施了:中层以上干部风险承包;管理岗位竞争上岗;生产部门双向择优组合;项目工作经费限额使用;关、停、并、转多种经营实体并严格自负盈亏等一系列内部改革措施。近50位职工从管理服务岗位分流到生产单位,以致有的二级单位连续数月发不出工资,更多的实体不能足额发放。职工们虽然隐忍着,但他们菲薄的收入,刺痛了院领导的心。内抓管理、外抓市场才有希望,院领导班子做出了:选定在省内还处于萌芽状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这一崭新的领域作为率领队伍走出困境的突破口,力求快捷摆脱贫困的重大决策。
  1995年春节的爆竹声犹在耳边回响,二勘院就把大方县城滑坡作为工作重点并报请立项,国家计委和地矿部在3月份就下达了大方滑坡工程勘查设计任务。接到任务的二勘院职工铆足了劲,日以继夜地在工地上操劳,比预定时限提前两个多月提交了报告。大方滑坡勘查,是省内第一个以探明滑坡成因、现状、趋势和研究防治措施、提交治理方案的综合性项目。它的完成标志着贵州省地质灾害勘查、设计迈入科学、规范阶段,同时表明二勘院在水文、工程等传统地质工作之外率先跨入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这一新兴领域。大方滑坡项目使二勘院名声大振,省政府有关部门又将思南县城滑坡群勘查设计项目迅速下达给二勘院实施。此后,印江县岩口滑坡地质灾害勘查设计治理;石阡县城区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勘查治理;赤水大同滑坡勘查设计治理;思南白虎岩、思南电杆厂治理工程;沿河县城滑坡勘查治理等预算内大型项目便接踵而至,捎带着给二勘院带来了与项目相关的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量,预算内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每年都为二勘院带来好几百万收入。
  从这一年起,二勘院干部职工把着力点从国家任务转向市场,通过进一步强化地质市场拓展工作,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别是环境地质三大领域一展雄姿,不断收获喜悦收获成功。
  水文地质工作抓住安龙县、玉屏县供水成井的机遇,同时在全省各地捕捉零星成井业务,先后承接和实施了30多个成井工程。
  工程地质工作在宏观调控导致市场容量缩小的大背景下,不仅没有丝毫懈怠,反而在拓展市场上投入了更多精力,毅然走出遵义面向全省,显著提高了市场份额。承揽到了《遵义大饭店岩土工程勘察》、《贵州省金沙县电力调度大楼地基岩土工程详勘》等37个在当地和省内都较有影响的工程地质勘察工程,为二勘院下属的工程勘察公司注入了新活力,帮助公司度过了最为困难的时期。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通过充分发挥二级实体职工的聪明才智,利用一切机会向社会各界推介二勘院拥有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优势。天道酬勤,茅台集团遵义啤酒厂改扩建工程在基础开挖后导致边坡失稳,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二勘院;遵义变压器厂也找上门来了,威胁着厂房完全的滑坡需要二勘院勘查、治理。随后,遵义市湘山寺、荔波县回龙阁、贵州师范大学、石阡县茶厂烟厂、贵(阳)开(阳)公路指挥部等单位为地质灾害治理事宜纷至沓来。动辄几十上百万的地质灾害防治勘查、施工合同,是市场给予二勘院数年苦苦求索的最好回报,以后各年度,二勘院从市场上收取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费用远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市场收入的总和,到2002年,仅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就收入了近千万元。只用五年多的时间,依托传统业务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并举的策略,创造了职工人均年收入1万余元;人均经营性资产2.2万元;年人均产值近5万元的经济奇观。事实雄辩地证明,院领导班子在职工群众支持下,终于闯出了一条振兴二勘院之路,实现了煅造新型产业支柱的奋斗目标。二勘院走出低谷了,他们彻底甩掉贫困单位帽子,一跃成为黔北地区响当当的“铁军”。
  从窘迫中走出来的干部职工从此挺起了腰板,用健硕的臂膀、超强的意志、过人的毅力,在黔北地区、在贵州高原上竖起了贵州地矿二勘院这面醒目的大旗。尤其是经历了98和2001年两次重组合并后,二勘院资金、技术、装备实力骤增,兼有省内首屈一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业绩陪衬,无可争议地荣获了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三甲一乙等资质,成为当时省局系统内资质等级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单位。强大的资质让二勘院如虎添翼,毅然迈开了跨出省界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矫健步伐,通过三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竞争中与如林强手较量,他们一举夺下总产值达1500多万元的龙王庙、兴山、太平溪三个标段,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上永久地刻上了“贵州地矿二勘院”的威名。
  现在的二勘院,已是承担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项目最多、完成国家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最多、承揽社会市场地灾防治项目最多的尖兵和劲旅,是省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域内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他们率先进入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众志成城走出贫困的过程,从一个侧面诠释了我们贵州水、工、环地质工作再度崛起和振兴的历史,写就新时期贵州地矿员工团结奋进的壮丽诗篇。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