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寒鸦-个人文章

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有感

寒鸦
2006-10-24 22:53   收藏:0 回复:16 点击:2823

    个人认为,就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而言,《红楼梦》相比其它三部,作为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故事情节编排的变化性与层次感上,少了几份凝重与大气,也少了几份复杂性与纵横度。《红楼梦》一书整个故事情节的脉络在运作上显得单一与平和许多,这当然不是技巧性与水平上的问题,而是小说情节的发展服务于小说内涵的范畴而定。
  
   《三国演义》是一部迎合着东汉末年所发生的大开大阖的历史事件而加工创作的长篇小说,上下几百年,纵横数千里,自然在故事情节上的变化层层叠叠、曲折庞杂。《水浒传》一书则从历史上宋江造反的故事扩展开来,涉及的人物众多,且面面俱到,单单每位梁山好汉都衍生一段故事的话,可以想象取材的广泛性与多样性,在铺陈故事的情节上也就自然纷繁复杂、大话小叙兼而有之;《西游记》又是另类,小说的版本取材于神话故事,就这一点本身,就给作者在情节的联想上与创作上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不受时间、地域、阴阳、人鬼等等的限制,挥笔之间,有吞吐山河云雾之气概,放手之处,展辉映天地日月之雄浑;
  
   而《红楼梦》一书,充其量的时间范畴也就十年以内的光景,地点主要是在封建家族的一个院子里,人物就是来来去去、每天生活见面的主子下人,事件自然就是家族生活中人际、权利、情感等等方面上的亲疏、紧密、冷热的统一与变化。这份局限性就决定了小说在故事情节上的雕刻,只能是在微小与细腻上下功夫,它不同于其它名著小说,可以联系着历史事件和神话故事,可以随意地自由放纵自己的笔端,用粗线条着墨主干,用细纹路勾勒枝脉。尽管如此,但《红楼梦》的欣赏性毫不逊色,可读性同样耐人寻味,这得归功于曹大师的匠心独运,“慢功出细活”,把一件件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家庭琐事,用诱引、伏笔、推进、抑压、烘托等等的手法来铺展,一直到最后高潮时,矛盾聚焦点能尽最大的能量爆发出来,以一种“大象无形”的震撼形式展示给读者来欣赏与思考。
  
   这节中“宝玉挨打”情节上的发展,就是作者写作手法上一个成功典型的例子。
  
   任何事出有因,一开始就接上“金钏儿投井自尽”的事来,因为这事本身和宝玉有着一定的关联,这一方面为后面宝环面对贾政的责问,添油加醋地挑唆造成宝玉的挨打埋下伏笔的照应,宝玉难逃一劫。另一方面宝玉听说这事件后,“心中早又五内摧伤,茫然不知何往,背着手,低头一面感叹,一面慢慢的走着”,于是就一头撞上他最忌惮的人---贾政,也就难逃贾政的盘问。这个细节就是引子,诱引出宝玉将有一场“浩劫”。
  
   仅仅如此,宝玉是不会被他老子毒打的,这还不够分量,必须“加料”。于是“忠顺府长史官”出现,来贾府询问一个“做小旦的琪官”行踪。这“琪官”是王爷身边一个“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断断少不得”的戏子,听说最近与贾政“令郎相与甚厚”。贾政是封建家教的卫道士,最嫉恨寄予众望的儿子与这些不入流的下等人“肮脏一气”,当听说有此等事,焉能不是“气的目瞪口歪”,心里已经存下拷打宝玉的念头。
  
   如果就此拷打宝玉,贾政最多也是气头上来,三、五下解决,旁边的众门客一规劝,也就完事了。作者不急,再“加料”来推进矛盾的激化,于是安排了一直嫉妒宝玉的兄弟贾环出场,让他来添油加醋把“金钏儿投井自尽”一事说成是“我母亲告诉我说,宝玉哥哥前日在太太屋里,拉着太太的丫头金钏儿强奸不遂,打了一顿。那金钏儿便气投井死了”。在贾政的心目中,“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如今竟然出了这等“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的事,贾睁当然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宝玉的一场毒打无论如何避免不了。
  
   打是免不了,宝玉现在企求的是如何让这场挨打持续的时间短一些,挨打的分量轻一些呢?这得求助于贾政的克星---贾老太君。写到这,作者仍然不直奔“高潮”,而是采取抑压的手法缓一缓。“山雨欲来风满楼”,宝玉知道“浩劫”即将来临,他急着想找个人去给贾母报信,可“盼望来时是一个老姆姆出来”,而且是个聋子,根本无法传话。天也不助宝玉逃避挨打的命运。这个非常巧妙的细节穿插,加上“众门客仆从见贾政这个形景,便知又是为宝玉了,一个个都是啖指咬舌,连忙退出”的场景描写,都从侧面上烘托着事件朝着“高潮”的方向滚滚而来。
  
   一切条件都已具备,宝玉想不被打也不行了,矛盾集中一起爆发的能量自然异常严重。贾政开始嫌掌板打得轻,“自己夺过来,咬着牙狠命盖了三四十下”,如此尚不解恨,以至于“要绳索来勒死”。直到最后贾老太君赶到,一场毒打宣告结束。真正情节发展到“高潮”,我倒觉得平静了许多,甚至还没有前面铺陈情节上阅读的兴趣高。也许人天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偷窥欲”,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倒是贾政与他母亲的对话十分精彩,一个欲隐,一个欲彰;一个欲进,一个欲退;一个欲抑,一个欲扬。这种对比强烈的谈话,把一个在“强权母亲”与“弱势儿子”面前有着两种决然不同表现的贾政,和睿智霸气、“溺爱孙子无理由”的长者形象的贾母刻画得惟妙惟肖,直扑眼帘而来。
  
   善于细致细心地阅读着《红楼梦》一书中,作者是如何编排着人物的出场与情节的发展,对我们认真阅读理解《红楼梦》一书中人物所处的环境,所有的性格,所终的命运的之间环环相扣的纽带,有着深刻的揭示作用。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