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亚言-个人文章

冬天的镇北堡

亚言
2003-09-25 09:43   收藏:1 回复:6 点击:5487

   
   一九九九年的冬天有幸去宁夏,于是我,妹妹,J和F当然不能错过到西部影视城去看看的机会。
   我们从青铜峡出发,一路行来,城市的边缘还有一些零落的村庄,继续深入,公路的两边就只能看到戈壁了,再往远处看去,已经是满眼黄沙,那是腾格里沙漠。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远远看到一座古堡横亘在眼前,城墙上插着的“战旗”也在迎风招展,颇有点古时边防要塞的样子。这就是此行的目的地---镇北堡。
  
   镇北堡位于宁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西北郊,原是明清时修筑的戍塞边城,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是两座古堡和一段破旧的城墙。沿贺兰山公路边的古堡俗称“老堡”,建于明代弘治年间,在清代被地震摧毁,“老堡”东北边的古堡俗称“新堡”,是“老堡”颓塌后于乾隆年间修建的。这种古堡是西北常见的一种建筑方式,完全是用石夯垒筑黄土修建成的。除了城门,四周城墙上没有一块砖。经过数百年岁月风霜,边防要塞的雄姿早已面目全非。
   1993年作家张贤亮在此投资建造了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在中国众多的影视城中,它以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成为中国西部题材和古代题材的电影电视最佳外景拍摄基地。
  
   我们来的时候春节刚过,气候干冷,偌大的影视城,只有稀稀落落几个游人,不过,这也正配合这里的风格,荒凉。
   走进用木板钉成,上面装饰着树枝和木轮的影视城大门,我的眼前是一片土黄的基调,一些褐色的枯木间或做些点缀,视野很开阔,远处错落着黄土夯垒的房子,尖顶的,平顶的,一道道斑驳的矮墙,寂静古朴。左边是不高的土山,山上是用木板和茅草胡乱拼起的棚子,一个大喇叭吊在梁上,只有几根歪斜的柱子撑着,看起来岌岌可危,不知曾拍摄过什么影片,只觉得熟悉。
   继续走,象是走进了北方的村落,随意走进一个院子,院子里有辘轳的水井,旁边是马棚,一溜的土墙撑着原木的柱子,可以想象得到马拴在棚里的情景,墙上挂着晒干了的玉米或者辣椒,跨进门槛,一般都是三开的套间,进门是厅堂,墙上挂了几幅电影海报,下面有说明:《大话西游》、《黄河谣》、《征服者》三部著名影片在此取景。
   房子里有古拙的桌椅,木制的门窗,窗上糊着窗纸,朴素的花布门帘,掀开门帘进里屋,是北方农村常见的土炕,坑上铺着红底碎花滚黑边的褥子,摆着一张小炕桌,桌上有碗筷,还有小酒盅,就象是等主人入席的模样。墙上贴着各式的剪纸,用来作装饰。炕角放着描金的木箱,破旧了,花样还可依稀看清。坑上还摆了一些衣物,红的袄,黑的裤,难道也是电影里用过的道具?本想试穿着玩儿,终是不敢,有点怕脏。
   进了几个房屋,格局大抵如此,都是北方农村的模样,只是可以看出贫穷或富裕的些微差别,当然每座房屋都有很多著名的电影或电视在此拍摄过,如《红高梁》、《牧马人》、《新龙门客栈》、《老人与狗》、《五魁》、《贺兰雪》、《双旗镇刀客》、《红河谷》、《黄河绝恋》、《绝地苍狼》、《大漠豪情》等等。
   走出院子,门前一棵歪向一边的老树,映着灰色的天空,很有苍凉的味道,旁边的土墙上写着黑色的大字---鐡,那是一家铁匠铺,风箱,铁炉,炉上摆着打造好的农具,或者是一些刀枪之类的兵器,当然都是泡沫涂上了颜料。
   还有辆马车立在那里,描龙绘凤,帷幔低垂,看来不是王孙贵族的銮座,也是大富人家的车骑,哪有不上去过过瘾的?
   然后是一家路边的酒铺,几副简陋的桌椅摆在凉棚里,柜台里堆满了贴着酒字的坛子。我们一个人充作酒保,从坛子里作势舀出酒来,另外三个端起摆在桌上的大海碗,做出一饮而尽的豪爽样子,哈哈大笑。演戏也是如此吧。
   再过去就是一座山坡,一杆旗子斜插着,那就是《红高梁》里著名的月亮门了,我们赶紧冲上坡去,拍照留念。其实也就是一座土坡上一道残垣和一个拱型的门洞,却因《红高梁》的名扬四海而闻名。
   过了月亮门,就看到一片林子,让我想到野猪林,大概是因为树的怪异给了我凶险的感觉,树干嶙峋,树枝参差,没有一片树叶,树通体颜色近似墨黑,在沉沉的灰色天空下凝然不动。
   旁边有一个大石磨,J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推动它,留下的是一张呲牙咧嘴的照片。
   有租骆驼和马照相的,马太常见了,骆驼才是西北的特色,当然得骑着一试。骆驼四腿都跪下来,让人骑上去,然后先起后腿,再起前腿,人在它的背上就会先向前一栽,再向后一仰,然后骆驼就慢吞吞地开步了。
   骑了骆驼,射了箭(这里也有射箭的,可是我们技术太差,实在不好意思提起),然后就要进入城堡了。城墙下有护城河,当然此时是冬季,河是干的,而且没赶上拍古代的战争片,看不到人工制造的护城河。然而河岸边还留着一丛丛干枯的芦苇,想来春夏时自然是另一番景象。城门口有岗哨,还有一堆沙袋堆在路口,几杆“步枪”支在沙袋上,不知是共军的还是匪军的。
   城门上写着“商家堡”,城头排列几尊黑黝黝的火炮,还有几杆战旗,仿佛正处于高度戒备状态,而城墙上更是布满了弹坑,有点战争的样子。
   进了城就看到一个旅游品商店,这是这里唯一一家商业性质的建筑,进去看了看,卖的都是很通常的纪念品,最特殊的是这里卖书,当然都是张贤亮的书,这也能理解。我们在这里买了一把贺兰刀,挺漂亮。
   再过一道城门,城门上高悬着“替天行道”,还有几副绳梯从墙头垂落下来。
   城里是另一番情景,一条大街,两旁都是店铺,有绸缎庄,有钱庄,还有一家“双旗镇武馆”,我们在武馆门口顶盔贯甲,摆弄了一番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又在“文王八卦”扮了回算命先生,在钱庄钱形的吊牌下恋恋不舍,又留连在“古堡水果摊”前,拍拍西瓜,拣拣桃子,那边还有个“王记肉铺”,F兴起,过去操起屠刀,卖起肉来。
   街的尽头是“都督府”,门口挂着两个黄色的灯笼,上书“都督府---骠骑将军”,进去一看,似乎被征用做办公用地了,可怜的都督,肯定是土改对象。
   然后就到了“牛魔王府”,这是《大话西游》的取景地,里面倒显得挺有排场,雕梁画栋的,神仙洞府是不一样,牛魔王也算神仙吧。
   渐渐走到城堡边,听说以前城墙上面是对游人开放的,但因游人过多,古城墙又太过陈旧,现在已禁止游人登上城墙。我们都挺遗憾,不过如果能因此而保全了一道古城墙,那也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走走停停,不觉已在返回的路上,刚才有一条叉路没走过,这回补上。于是来到了“招亲台”,这也是《大话西游》中的场景,悟空和青霞城头一吻,就发生在这里,“如果一定要我加个期限,那就是一万年。”我们念着电影中的道白,上演了一出比武招亲,J和F一个使枪,一个使斧,招亲台下留影。
   再往前走,豁然到了“龙门客栈”,这就是沙漠里的那家黑店啊。我喜欢张曼玉,这里当然让我喜悦不已,光看它外面竖着的白底黑边的旗子就够酷的了。
   “龙门客栈”旁还有许多黑色的战车,上面插着红色的旗子,一定是拍古代战争片用的,于是跳上战车,也领略一下古时冲锋陷阵的滋味。
   离开“龙门客栈”,天空越来越阴沉,站在高处,回望远处的城堡,感觉到的是一种原始的,不屈不挠的,发自黄土地深处的顽强的生命力,古堡以它巍峨的气势,和它沉重的历史感,默然矗立在黄沙中,黄沙连着黄沙,一望无际。
  
  
  
  后记:
   张贤亮曾在各种场合宣扬荒凉就是美:史前时代,苍凉能带给人们什么?未知,隐藏着危险同时又可能有着不明的财富。血、尸体、杀戮、猛兽、不知的部落、女人、食物……这种感觉经过百万年的固化,沉在人类集体潜意识中。而苍凉现在一点实际作用也没有了,只剩美了。能够捕捉这种美的人是很幸运的,因为迄今为止,苍凉之美,也有人说是壮美,一直被认为超过优美,它与崇高紧紧相联,举凡哲学、文学、宗教最庄严的部分都浸透着它,可以说它是一切文学艺术包括喜剧的感情基础。当我们说一个搞艺术的人没有悲剧感(与苍凉互为表里)那他就完了。
  
原创[文.在]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