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蓝若-个人文章

做几日边缘学生

蓝若
2006-11-09 18:33   收藏:0 回复:3 点击:4518

    边缘学生,这是俺的一个函授同学对俺们这些在现浙大混大本文凭的同胞的称呼。为何称之为边缘,他说同有浙大的的学生证,那看门的却另眼相待,开了车不让进,原因是外来车辆不准入内,气煞人也。呵,本非学生啊。
  
  吊带衫,牛仔中裤,一双帆布鞋,穿梭在原杭大的水泥路上,也总喜欢故做学生样,一手抱书,一手拎个高达20厘米的柱形茶杯(OR水壶?),刻意的带着学生时代的不羁和叛逆,总在课前最后几分钟晃进教室,然后在放学时以最快的速度闪出教室。终于某日被一男生逮住脸成笑饼状发问:你咋天天拎个水桶?忍不住回转身打趣:你咋不知道俺家是养水牛的NI?
  
  呵,还能找回一点学生时代的感觉吗?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非也!那种执拗劲和正义感随着学生时代的远离一去不返。记得毕业时,一导师曾送了三句至理:生活要宽容,为人要正直,工作要追求。从学校到学校,只能算是半个社会的翻滚,只是也已翻浑了宽容的界线,正直的标准,该追求的目标。只以“自以为是”为水平线,拼命在水平线上跳,以防坠入“自以为是”下而使心有所愧。带着一份慵懒的傲气,当然也知辛苦工作赚钱累,花钱去买读书罪,因而怎能迟到怎能早退?只是当某个清晨起个大早,自规定上课时间足等了一小时未见老师踪影,来后又只是一句“忘了”,轻描淡写地未见其有半点歉意,愤愤然闷吼一句:时间就是生命,你不尊重俺们的生命。从而不愿再听其讲课。
  
  当然因着好玩,也会有刻意逃课时,虽然已没了学生时代的惴惴不安,诚惶诚恐。某个起风的午后,一睡睡到四点多,洗个头,与另一个同屋住的女生,从校园正门晃到后门,穿过马路拎回四个大西瓜,一路连续不断的碰到下了课的同学,与一张张看着眼熟却喊不出名字的脸孔相视而笑。只是之后后悔不已,两人跺足恸恼,因为错过了李杭春的“鲁迅”、“戴望舒”、“郁达夫”,都极至地喜欢鲁迅的“尖锐”和“清醒”,喜欢戴望舒的“忧思”和“含蓄”,喜欢郁达夫率真和颓唐。只是更喜欢的是那个讲课的李杭春,一个绍兴女人,矮小黑肤,短发紫唇,有着清晰的思维,率直的个性,口吐诙谐,字如珠玑,纯如她自己分析的浙东人,俺喜欢。
  
  呵,说是读书,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包背初衷,来去从容,说是读书罪其实玩得累,夜爬宝(chu)山,过断桥走白堤,逛商场进酒吧,岂一个“潇洒”了得。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