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石竹老人《33》-个人文章

狂生不狂 [转载]

石竹老人《33》
2006-11-16 14:47   收藏:0 回复:0 点击:3977

    据报载,某市有一位厅级领导因为贪污受贿而入狱。这本是稀松平常不过的事,老百姓已经是见怪而不怪了。可是当地老百姓怎么也想不通:一个曾经才华横溢,恃才傲物,通过公开选拔,从一介书生走向领导岗位,而且政绩显著,年轻有为的领导,怎么也会走向贪官之路呢?
  
  
  
  这让我想起了《聊斋志异》里有一则关于狂生的故事,此人自称“狂生”,“善饮,家无儋石,而得钱辄沽,殊不以穷厄为意。”
  
  
  
  读到这里,我眼前幻化一个贫穷潦倒却也有些清高的落魄书生形象。再往下读,这个狂生似乎交了好运,被喜欢附庸风雅的新任刺史时常找来对诗饮酒。清风明月中吟诗,觥筹交错里饮酒,此时的狂生好不得意!
  
  
  
  慢慢地,狂生因此而闻名。方圆几百里,都知道狂生受宠。要找新任刺史办事的或者提拔的,居然绕道狂生处,这狂生因此酒呀、肉呀等等时常有进,再也不愁生计了。拿了人家的东西,总要为人家办事吧,狂生在与刺史饮酒对诗之余,很巧妙地替人家讲情,刺史也常施与狂生小恩小惠。久而久之,也许是刺史喜新厌旧,也许是狂生要求太多。一天,刺史终于找了一个机会教训了一番狂生,狂生哪知眼前险恶,骨子里的迂腐气又开始发酸,居然敢顶撞刺史。刺史用微笑来对狂生表示鄙视,狂生报以大笑来回应。刺史终于发怒:“何敢无礼!宁不闻灭门令尹耶?”狂生听后,更是大笑。这个狂生不知天高地厚,还真以为自己能吟几句酸诗,就是刺史的高朋了,他笑得放肆。刺史纳闷,刺史下属忙向刺史解释:这个狂生无门可灭,他一家老小居住在城墙角下的一个过道里。刺史下令,马上让狂生搬走。狂生又开始落魄,也许是得到过狂生受宠时的好处,也许是是看在狂生可怜的份上,反正又有人为狂生购置斗室,让狂生一家老小住了进去。狂生看着自己的斗室,叹息说:“我现在才知道什么叫害怕了!”
  
  
  
  这个狂生,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时,他倒会“恃才傲物”,一旦有了招财进宝的机会,他也倒会投机取巧,当他拥有了一份斗室薄田的家产,他便有了畏惧和胆怯。他的狂,充其量只是一介书生的穷酸迂腐、自命清高。
  
  
  
  假如,这个狂生还能学会八面玲珑一点:在刺史面前永远做一只乖巧温驯的兔子,在朋友面前永远做一只狡猾世故的狐狸,那么,我想,他要不了多久就肯定能成为一只在黎民面前威严跋扈的狮子。
  
  
  
  读完《狂生》的故事,我们就不难理解面前那位领导的结局了。生活中,老百姓见多了一些自以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狂生们,他们比古代那狂生聪明多了:他们也自视清高,他们也怀才不遇,他们也目空一切。他们谈起现状来,是如何如何的愤世嫉俗,说起理想来,是如何如何的壮志满怀,骂起贪官来,是如何如何的唾沫横飞;他们似乎蔑视钱财,他们好像也傲视权贵。然而一旦命运之神给他们一个惊喜,让他们得到自己渴望已久的知遇之恩,让他们掉进官场这个大染缸,就自然而然也被染上了一身的官僚气: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小心谨慎,温驯乖巧,在下属面前,趾高气扬,威风凛凛,唯我独尊;出门前呼后拥,气派十足,办事满口官腔,推诿搪塞;更有甚者,手里一旦掌握了国家的公共资源,就变成了满足自己欲望的源泉,借公为私,挥霍无度,钱权交易,权色交易,更是他们常演的经典剧目。法律被他们当成耳边风,民主被他们踩在脚底下,这样的人,当初的傲骨已经异化为媚骨,先前的壮志已经变成为欲望,身上的浩然正气已经变成难闻的浊气。再也听不到作为一个文化人的心声和牢骚,再也看不到作为一个社会人应有的良知和道义。
  
  
  
  陶潜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李白敢让高力士而脱靴,这样的举动昭示着古代那些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那种不为权动,不畏强权,是需要一些勇气和侠气的,更是需要一种独特的人格和高洁的情操。“狂生”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光有饱腹诗书,才高八斗,还不够,还需要心底无私,如果心有所求,终无坦荡;更需要做人的正气,不管是命多乖蹇还是一帆风顺,都能够超然物外,悲悯生命,不管是居庙堂还是处江湖,都能心忧天下,心怀黎民。这样的人,无论他狂傲也好,做官也罢,总还能有其可爱可敬之处。
  
  
  
  突然想起这样的一句话:鱼说,我不怕鱼钩有多么锐利,怕只怕那上面挂着香喷的鱼饵。(2006/11/15)
  
  
转载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