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木鱼一声-个人文章

理解

木鱼一声
2006-12-13 12:04   收藏:0 回复:5 点击:5521

    理解,在我想来,真的很难。
  一个人做出一件事,尤其是和自己以前迥异的行为,这个时候,朋友,真正的朋友,你要理解。他(她)为什么会这样做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极具个殊性的存在。一方面,他(她)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化的过程使得他(她)具有社会性,他(她)遵循着这个社会的某些社会规则。这是必要的,因为他(她)要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必须和别人有着相似的身份认同,而认同是进一步交流的前提和基础。当然,我说是遵循一些规则而不是全部,这就涉及到人的个性。每个人从小到大所处的环境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经历就是互动的过程,从微观的角度考察,就是个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的过程。外在的环境,可能是自然环境、也可能是社会环境或者人文环境,各有不同的特点,在这交换过程中,一个人往往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型塑着自我、他我和超我,这种综合,我称之为个性。
  应当说,个性是一个暂时的、动态的概念,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个性是可以转变的。虽然古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但在生活里,人总是可以改变的。这种改变,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它遵循着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样一条铁律,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复杂的看待复杂的生活。真实的一个人,他(她)的改变是多种因素的合力的结果,如若真的要分清什么是决定的因素、什么是影响的因素,有时候会很难。再说,在影响与决定这两个概念的边缘更是让我们的判别能力可能会无所适从。没有办法,认识一个人,认识一个人的转变,真的很难。
  一个人,也可以作为另一个人的环境或参考而存在,这取决于另一个人,也取决于社会的境遇。但既然是两个人,就不可能是完全同一的。这很好理解,比如孪生兄弟姐妹,他(她)们的长相、基因会很接近,他(她)们的经历也可能很接近,但他们也是两个人。说这些的意思是,在人与人之间从来、天然的存在着理解的问题。
  理解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最典型的含义,莫过于“设身处地”这四个字了。但是,我们需要立即指出,现实远不是这四个字所能解决的。因为,上面已经说明了,人有不同的个性,即使再相近,也是存在距离的。就好像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一旦它被完成并被呈现于世人的面前,这时,作者就“死”了。每一个读者在阅读的时候都试图或声称理解作者,并往往把它作为进一步阅读和接近作者的前提。但是,我们知道,每一个读者,由于他(她)的文化水平、经历的不同。在他(她)阅读的时候,不管他(她)意识到没有意识到,他(她)是有“前见”或者说“偏见”的,这影响了他(她)对作品的理解。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无论走得再近,也还是存在距离,这便如同坐标轴上的一条渐近线,可能无限接近,但就是不能重合。
  说这些,决不是说理解真的属于陌生,属于曲解,这很难判别的。只是想表明,理解很难,远远不是“设身处地”所能解决的。
  这没有办法,这就是现实世界,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周围,我们只能是一种“模糊”的存在。任何说他(她)很清醒的人,当他(她)如是说的时候,可能,他(她)正在犯“迷糊”。
  理解了理解,就会理解误解,宽容误解。
  
原创[文.心路心语]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