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chiw-个人文章

塞北的冬日

chiw
2006-12-21 04:28   收藏:0 回复:1 点击:4069

    塞北的冬天是冷的,这还用说吗?可是在我没来东北以前,在南京火车站买去东北的车票的时候,一个家居东北、随丈夫来杭州的家属却对我诉苦说:
  “不行,杭州那死地方呆不了,这一冬把我快冻死了。”
  虽然她给我做了多方解释,我还是迷惑不解。按地理位置来说,南京比杭州要靠北的多,冬天肯定比杭州还要冷,但在南京,冬天也没有把我要冻死的感觉。我只穿一件毛衣,外套一件薄棉袄,下身穿一件秋裤就满可以了,这就是我过冬的全部衣服,脚下穿的仍然是夏天穿的胶鞋,帽子也无需戴,觉得不冷。
  “怎么不冷?我的手脸全给冻伤了,在我们东北就不这样。”她坚持地告诉我说。
  东北不是很冷吗?她怎么这样说呢?我半信半疑。
  实地到了东北以后,我才明白,原来东北的冬天,在农村,室内有热炕,在城市,室内有暖气,外面再冷也无所谓,冬天没人在外面。所以,东北人在南方呆不惯,感到冷。
  东北,室外当然是要冷了。
  记得有人说,东北在室外小便要带小棍子,因为一边尿,一边结成了冰,不用小棍子砸不行。其实,这纯粹是胡扯,是戏弄不了解情况的外地人和吓唬无知的小孩们的。刚来东北的那些年,冬天是很冷,漫天的大雪,铺天盖地。一旦下了,整个冬天也不化。在城里,你看吧,大街小巷、大一堆小一堆,到处堆的都是雪;在农村,那白茫茫的雪原,一望无边无际,有的时候积雪齐膝盖深,路是没有的,人走不了,进城下乡要坐雪爬犁。这和关里很不同。记得,在我山东家,雪下了,随下着随就化了,雪是存不住的。
  比较起来,关内和关外,城市,除了有供暖不供暖的不同外,其他差不多。在农村可就不同了。因此,我讲塞北的冬天,主要就是讲塞北的农村。
  塞北的冬天冷,采暖供热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在农村,供暖的设备主要就是火炕。农村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南北大炕,书桌摆上。”,真的,在一个屋子里,几乎家家都搭着南北大炕。全家人都要睡在一个屋的这两铺大炕上。来了亲戚也不例外,也睡在上面。这使我想起了游牧民族的生活,他们也是全家大大小小几代人睡在同一个帐幕下。帐幕和屋子虽有不同,但生活方式基本一样,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记得有一年我们下乡劳动,我睡在生产队的队长家里,就睡在这样的大炕上。队长的大女儿都到了出嫁的年龄了,我们就睡在同一铺炕上,她和我之间就隔了队长一个人。晚上要睡觉了,灯照样点着,她大大方方地脱衣服,几乎旁若无人。这在一个关内人看了,简直不可思议,真叫人大开眼界。在关里,女儿即使和父母也不能在同一个屋住,更别说和外人睡在同一铺炕上了。东北人就很不一样,在一个屋子里的两铺大炕上睡很多人,包括客人和陌生人,没人在意这个,大家习以为常。
  有一年去沈阳故宫参观,看到满族人刚兴起的时候也是这个样。故宫有一栋四五间长的大筒子屋,南北相对搭的两铺大炕很长,能同时睡四五十人。炕的一头搭着灶台,上面放着一口特大号的大锅,用来做饭,在灶下烧火,烟通过大炕从另一头的烟筒里冒出去,就这样,既给炕供了暖,同时锅里又做了饭,一举两得。这两铺炕和老百姓的火炕相比起来,虽然是大,但也只是大小的不同,其他没什么两样。
  炕是东北人平时工作、休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吃饭的时候摆上炕桌,一家之长要上炕里,晚辈们只能坐在炕边上,这是规矩。来了客人了,就得喊一声:
  “上炕”
  这是礼貌。炕热乎,这是对客人的最好招待。平时家人干活干累了,也是到热乎的炕上休息。赵本山不是有个小品吗?说:“坐在炕头上,嗑着瓜子,喝口茶水,多得。”看到了没有?这就是东北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
  冬天,最热闹也是最让人兴奋的还是过大年。人们往往早在过年的头一个多月就忙开了:家家户户淘大黄米(一种粘性很大的米)、轧黄米面、蒸粘饽饽、杀年猪,包年饺子。年饺子没日没夜的包,包完,用大木柜装起来,放在雪地里冻上,冻的饺子很多,一个月也吃不完。记得,有一次记者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就曾回忆说,张作霖的大帅府,过年也是要包很多的饺子,一包就是几屋子。农民家当然就比不上了。不过,大家都是一个风俗,这一点还是一样的。在农村,冬季储存白菜的办法是跟满族人学的,把白菜放在大缸里,用水浸泡,发酵变酸,做成酸菜。过年的时候用酸菜炖猪肉,或者炖粉条子。于是,猪肉炖粉条子便成了东北农家的上等好菜,一炖一大缸,放在雪地里存起来,随吃随舀。
  人到了这个时候也最是活跃,大人小孩头戴着狗皮帽子,脚穿着牛皮做的乌拉靴,手上戴着厚厚棉手闷子,出出进进,天再冷也不在乎。狗皮帽子的狗毛很长,上面结满了白花花的霜,把鼻子眼睛都挡的严严的,什么也看不着。因为身上穿的的棉衣很厚,人显得圆滚滚的。女人也是圆胖胖的,一点也显不出女性特有的线条美。
  人们平时不出屋,最喜欢呆的地方就是炕上。
  南北的大炕,晚上一睡就是十多人,有时祖孙好几代都睡在一个屋里的南北大炕上。姑娘,儿子,大媳妇,二媳妇,乃至三媳妇,再加上她们各自的女婿,还可能有各自的孩子们,大大小小,十几号人,多则几十号人,都要挤挤插插睡在这南北大炕上。当然,也少不了他们的长辈、老婆婆和老爷子。你能想象得出会有多热闹吗?在关里,小夫妻过惯了独屋独户的生活,两人要睡在一张床上。晚上把门一关,有什么悄悄话就敞开说吧,没什么可担心的。可是,在东北行吗?告诉你们吧,小夫妻,不管有多少悄悄话也不能说,全得憋在肚子里。要说?休想!那是绝对说不得的。如果真的说了,那就不再是说悄悄话了,就等于用高音喇叭向全家老少几辈子人做高分贝的大声广播。想想,多可怕,你还敢说吗?
  在这里我还是讲讲我的切身感受吧。
  我媳妇是东北人,家在农村。结婚后的头二年,她的工作还未能及时调到城里。我们俩两地分居。新婚的夫妇,能理解吧?黏糊的如胶似漆。春节到了,难得的机会呀,我能不去找她吗?是的,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扛着,背着,带着,冒着塞北的严寒,抱着满腔的期待去了。进屋一看,还用说吗?南北大炕呀,满屋子的人,闹闹嚷嚷,这第一感觉就是很不习惯。接下来的事就更感到难堪了。看着自己久别的媳妇,满肚子的悄悄话要说,可是,能说吗?瞧瞧吧:老岳父、老岳母、她的哥哥、弟弟、嫂子以及她那些小侄儿、小侄女,一大堆人,能向她们全家人做高分贝的广播吗?不能,有话就只好憋在肚子里,什么也不说了。晚上睡觉,还不错,老岳母挺有人情味,除了他们两个老人外,把全家其他的人都打发到别家另找住宿的地方,把我们两个安排在一个北炕上,还能挨着睡。这够意思了吧?可是,老岳父、老岳母,就睡在南炕上,两铺炕相距不到二尺远,而且,两位老人耳不聋眼不花,我们一举一动都难以逃过他们机灵的耳朵和敏锐的眼睛。更可恨的是,东北还有个规矩,过年的时候,要点着明晃晃的灯睡觉,表示长明,有好运。可我这时是什么命运呀?唉,谁考虑我的命运做什么!
  睡觉的时候到了,我们都相继躺下了。可是,我朝思暮想的媳妇就在我身旁,虽然各睡各的被窝,但我伸手就可摸到她,真是应了那句话:“是可忍孰不可忍?”,你说,我能睡得着吗?我翻来覆去,虽然是小声,但也不断地叹着气。我的媳妇还是知道我的心思的。过了好大一会儿,估摸着老人们大概睡着了,其实,他们根本不可能睡着,就权当他们睡着了吧。她便悄悄地、慢慢地下了炕,把那盏灯的明晃晃的大火苗儿尽量调的小一点,让室内的轮廓尽量变得模糊一点。就是说,我们如果有什么行动,即使被人看到了,轮廓也是比较模糊的。你想,还能做什么?把灯熄掉是万万不行的,别的实在也无法可想了,就只能寄希望于这一点模糊了。唉,做贼是什么感觉?我没偷过东西,没有这种体验,我想,大概和这时的感觉差不多吧?就这样,第一夜就在这种狼狈相中过来了。
   塞北的冬天是冷的,这还用说吗?可是在我没来东北以前,在南京火车站买去东北的车票的时候,一个家居东北、随丈夫来杭州的家属却对我诉苦说:
  “不行,杭州那死地方呆不了,这一冬把我快冻死了。”
   虽然她给我做了多方解释,我还是迷惑不解。按地理位置来说,南京比杭州要靠北的多,冬天肯定比杭州还要冷,但在南京,冬天也没有把我要冻死的感觉。我只穿一件毛衣,外套一件薄棉袄,下身穿一件秋裤就满可以了,这就是我过冬的全部衣服,脚下穿的仍然是夏天穿的胶鞋,帽子也无需戴,觉得不冷。
  “怎么不冷?我的手脸全给冻伤了,在我们东北就不这样。”她坚持地告诉我说。
   东北不是很冷吗?她怎么这样说呢?我半信半疑。
   实地到了东北以后,我才明白,原来东北的冬天,在农村,室内有热炕,在城市,室内有暖气,外面再冷也无所谓,冬天没人在外面。所以,东北人在南方呆不惯,感到冷。
   东北,室外当然是要冷了。
   记得有人说,东北在室外小便要带小棍子,因为一边尿,一边结成了冰,不用小棍子砸不行。其实,这纯粹是胡扯,是戏弄不了解情况的外地人和吓唬无知的小孩们的。刚来东北的那些年,冬天是很冷,漫天的大雪,铺天盖地。一旦下了,整个冬天也不化。在城里,你看吧,大街小巷、大一堆小一堆,到处堆的都是雪;在农村,那白茫茫的雪原,一望无边无际,有的时候积雪齐膝盖深,路是没有的,人走不了,进城下乡要坐雪爬犁。这和关里很不同。记得,在我山东家,雪下了,随下着随就化了,雪是存不住的。
  比较起来,关内和关外,城市,除了有供暖不供暖的不同外,其他差不多。在农村可就不同了。因此,我讲塞北的冬天,主要就是讲塞北的农村。
   塞北的冬天冷,采暖供热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在农村,供暖的设备主要就是火炕。农村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南北大炕,书桌摆上。”,真的,在一个屋子里,几乎家家都搭着南北大炕。全家人都要睡在一个屋的这两铺大炕上。来了亲戚也不例外,也睡在上面。这使我想起了游牧民族的生活,他们也是全家大大小小几代人睡在同一个帐幕下。帐幕和屋子虽有不同,但生活方式基本一样,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记得有一年我们下乡劳动,我睡在生产队的队长家里,就睡在这样的大炕上。队长的大女儿都到了出嫁的年龄了,我们就睡在同一铺炕上,她和我之间就隔了队长一个人。晚上要睡觉了,灯照样点着,她大大方方地脱衣服,几乎旁若无人。这在一个关内人看了,简直不可思议,真叫人大开眼界。在关里,女儿即使和父母也不能在同一个屋住,更别说和外人睡在同一铺炕上了。东北人就很不一样,在一个屋子里的两铺大炕上睡很多人,包括客人和陌生人,没人在意这个,大家习以为常。
   有一年去沈阳故宫参观,看到满族人刚兴起的时候也是这个样。故宫有一栋四五间长的大筒子屋,南北相对搭的两铺大炕很长,能同时睡四五十人。炕的一头搭着灶台,上面放着一口特大号的大锅,用来做饭,在灶下烧火,烟通过大炕从另一头的烟筒里冒出去,就这样,既给炕供了暖,同时锅里又做了饭,一举两得。这两铺炕和老百姓的火炕相比起来,虽然是大,但也只是大小的不同,其他没什么两样。
   炕是东北人平时工作、休息、吃饭和睡觉的地方。吃饭的时候摆上炕桌,一家之长要上炕里,晚辈们只能坐在炕边上,这是规矩。来了客人了,就得喊一声:
  “上炕”
   这是礼貌。炕热乎,这是对客人的最好招待。平时家人干活干累了,也是到热乎的炕上休息。赵本山不是有个小品吗?说:“坐在炕头上,嗑着瓜子,喝口茶水,多得。”看到了没有?这就是东北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
   冬天,最热闹也是最让人兴奋的还是过大年。人们往往早在过年的头一个多月就忙开了:家家户户淘大黄米(一种粘性很大的米)、轧黄米面、蒸粘饽饽、杀年猪,包年饺子。年饺子没日没夜的包,包完,用大木柜装起来,放在雪地里冻上,冻的饺子很多,一个月也吃不完。记得,有一次记者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就曾回忆说,张作霖的大帅府,过年也是要包很多的饺子,一包就是几屋子。农民家当然就比不上了。不过,大家都是一个风俗,这一点还是一样的。在农村,冬季储存白菜的办法是跟满族人学的,把白菜放在大缸里,用水浸泡,发酵变酸,做成酸菜。过年的时候用酸菜炖猪肉,或者炖粉条子。于是,猪肉炖粉条子便成了东北农家的上等好菜,一炖一大缸,放在雪地里存起来,随吃随舀。
   人到了这个时候也最是活跃,大人小孩头戴着狗皮帽子,脚穿着牛皮做的乌拉靴,手上戴着厚厚棉手闷子,出出进进,天再冷也不在乎。狗皮帽子的狗毛很长,上面结满了白花花的霜,把鼻子眼睛都挡的严严的,什么也看不着。因为身上穿的的棉衣很厚,人显得圆滚滚的。女人也是圆胖胖的,一点也显不出女性特有的线条美。
   人们平时不出屋,最喜欢呆的地方就是炕上。
   南北的大炕,晚上一睡就是十多人,有时祖孙好几代都睡在一个屋里的南北大炕上。姑娘,儿子,大媳妇,二媳妇,乃至三媳妇,再加上她们各自的女婿,还可能有各自的孩子们,大大小小,十几号人,多则几十号人,都要挤挤插插睡在这南北大炕上。当然,也少不了他们的长辈、老婆婆和老爷子。你能想象得出会有多热闹吗?在关里,小夫妻过惯了独屋独户的生活,两人要睡在一张床上。晚上把门一关,有什么悄悄话就敞开说吧,没什么可担心的。可是,在东北行吗?告诉你们吧,小夫妻,不管有多少悄悄话也不能说,全得憋在肚子里。要说?休想!那是绝对说不得的。如果真的说了,那就不再是说悄悄话了,就等于用高音喇叭向全家老少几辈子人做高分贝的大声广播。想想,多可怕,你还敢说吗?
   在这里我还是讲讲我的切身感受吧。
   我媳妇是东北人,家在农村。结婚后的头二年,她的工作还未能及时调到城里。我们俩两地分居。新婚的夫妇,能理解吧?黏糊的如胶似漆。春节到了,难得的机会呀,我能不去找她吗?是的,我买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扛着,背着,带着,冒着塞北的严寒,抱着满腔的期待去了。进屋一看,还用说吗?南北大炕呀,满屋子的人,闹闹嚷嚷,这第一感觉就是很不习惯。接下来的事就更感到难堪了。看着自己久别的媳妇,满肚子的悄悄话要说,可是,能说吗?瞧瞧吧:老岳父、老岳母、她的哥哥、弟弟、嫂子以及她那些小侄儿、小侄女,一大堆人,能向她们全家人做高分贝的广播吗?不能,有话就只好憋在肚子里,什么也不说了。晚上睡觉,还不错,老岳母挺有人情味,除了他们两个老人外,把全家其他的人都打发到别家另找住宿的地方,把我们两个安排在一个北炕上,还能挨着睡。这够意思了吧?可是,老岳父、老岳母,就睡在南炕上,两铺炕相距不到二尺远,而且,两位老人耳不聋眼不花,我们一举一动都难以逃过他们机灵的耳朵和敏锐的眼睛。更可恨的是,东北还有个规矩,过年的时候,要点着明晃晃的灯睡觉,表示长明,有好运。可我这时是什么命运呀?唉,谁考虑我的命运做什么!
   睡觉的时候到了,我们都相继躺下了。可是,我朝思暮想的媳妇就在我身旁,虽然各睡各的被窝,但我伸手就可摸到她,真是应了那句话:“是可忍孰不可忍?”,你说,我能睡得着吗?我翻来覆去,虽然是小声,但也不断地叹着气。我的媳妇还是知道我的心思的。过了好大一会儿,估摸着老人们大概睡着了,其实,他们根本不可能睡着,就权当他们睡着了吧。她便悄悄地、慢慢地下了炕,把那盏灯的明晃晃的大火苗儿尽量调的小一点,让室内的轮廓尽量变得模糊一点。就是说,我们如果有什么行动,即使被人看到了,轮廓也是比较模糊的。你想,还能做什么?把灯熄掉是万万不行的,别的实在也无法可想了,就只能寄希望于这一点模糊了。唉,做贼是什么感觉?我没偷过东西,没有这种体验,我想,大概和这时的感觉差不多吧?就这样,第一夜就在这种狼狈相中过来了。写到这里,我忽然动了怜悯之心了,我这一夜做贼的感觉都受不了,可是,他们家那一房房的媳妇和儿子,这种感觉不得天天晚上要去体验吗?噢,好可怜哟!
   第二天我执意要走,说什么也不想再体验那份做贼的感觉了。当然,大年初一就走,也不太好看,于是,我强忍着又呆了一天,第二天就打道回府了。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这便是我第一次到东北农村的感觉。
   塞北农村的冬日,就给我留下了这些印象。对于一个关内人,总的来说,一切都好像很新鲜,但有些事也显得很别扭。现在,媳妇已经调到一起工作了,没必要再去了,我也就不想再去了。
  
  第二天我执意要走,说什么也不想再体验那份做贼的感觉了。当然,大年初一就走,也不太好看,于是,我强忍着又呆了一天,第二天就打道回府了。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这便是我第一次到东北农村的感觉。
  塞北农村的冬日,就给我留下了这些印象。对于一个关内人,总的来说,一切都好像很新鲜,但有些事也显得很别扭。现在,媳妇已经调到一起工作了,没必要再去了,我也就不想再去了。
  
  

作者签名:
教书先生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