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少校-个人文章

核武器的作战运用 [转载]

少校
2007-01-14 10:16   收藏:0 回复:0 点击:4068

    一、核武器的特点
  
  1.核武器能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少的兵力兵器造成敌方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据测算,1架飞机或1枚导弹投送1枚当量为3万吨的原子弹在空中爆炸,几秒钟内就可使14平方千米范围内暴露的敌人有生力量丧失战斗力。若使用常规武器,就需要大量的人员、武器、弹药和时间,而且难以达到全面杀伤的效果。
  
  2. 核武器具有多种杀伤效果,其作用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作用的持续时间有短有长,这就使得对核武器的防护相当困难。
  
  3.核武器的使用手段和使用方式多种多样,已形成完整系列,可根据不同的作战目的来选择。如:为杀伤大面积上暴露的敌有生力量,摧毁其野战工事、水面舰艇、较集中的技术装备等目标,可使用核航弹、核导弹实施空中爆炸;为摧毁加固的地面目标,造成阻止敌方行动的弹坑或沾染区,可采用地面爆炸;为利用核电磁脉冲迅速破坏敌方的雷达、计算机、指挥通信系统,可在目标上空实施超高空爆炸;为破坏敌地下永备工事、高级指挥机关、地下仓库,可使用钻地核航弹、核导弹实施地下爆炸;为破坏敌方潜艇、水雷网障、港湾设施等,可使用核导弹、核鱼雷、核深水炸弹等实施水下、地下爆炸。
  
  二、核武器作战性能
  
  核武器作战使用特性和能力常用若干战术技术指标表示,这些指标参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核武器的研制水平和核实力。
  
  1.目标覆盖能力
  
  核武器攻击敌方目标的覆盖能力,由其运载工具的射程或航程反映,射程或航程指标是根据本国战略核打击意图和技术水平提出的。弹道导弹具有最大和最小射程能力;陆基战略核力量可达到全目标覆盖能力;海基战略核力量具有灵活可变的目标覆盖能力;战略轰炸机配合空中加油机和空射远程巡航导弹也具有全球到达能力。目前,美、俄两国的战略核武器对其它有核国家具有全目标覆盖能力,英、法两国只有部分目标覆盖能力。
  
  2.毁伤能力
  
  核武器对目标的毁伤能力由其爆炸威力、命中精度、目标特性、爆炸方式、毁伤作用因素等决定。其大小可根据目标特性采用不同的定量表示方法。
  
  3.突防能力
  
  突防能力是进攻型核武器在敌方拦截下的生存能力,它与敌方使用的拦截手段有关。为提高突防能力,已采用一系列技术和手段:①加固技术。针对敌方核拦截和非核拦截产生的各种破坏效应,对核弹头及其运载工具进行加固,如防敌方核爆中子对核弹头产生过早点火;增强部件抗X射线、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冲击波、激光和力学撞击等破坏效应的能力等。②减少目标被敌方发现、跟踪的概率,如采取降低雷达反射截面的隐身技术;施放诱饵等。
  
  4.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是指核武器在核环境下完成其发射、攻击任务的能力。提高生存能力的手段主要有:①对核武器系统(核弹头、运载工具和发射装置)进行抗核加固。如美国发射井的抗超压能力为140千克/平方厘米,俄国可达300千克/平方厘米。②实行机动、隐蔽、分散部署。③提高戒备率。缩短反应时间,提高发射准备能力是重要手段。如美国潜射核导弹首枚发射准备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其后齐射时间间隔不超过1分钟。美国战略轰炸机的反应时间在正常戒备状态下为270~390秒,在紧急戒备状态下为120~150秒。
  
  5. 可靠性
  
  核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包括发射和飞行可靠性。如美国的发射可靠性已达98%,导弹和核弹头的飞行可靠性已达83%,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已达80%。
  
  6.作战灵活性
  
  核武器的作战灵活性主要体现在:威力可调,爆高可调,同一型号导弹可使用不同种类的核弹头,选择和重新选定目标的能力,迅速、实时变换攻击目标能力等方面。
  
转载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