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静谧港湾-个人文章

无奈

静谧港湾
2007-03-23 17:10   收藏:1 回复:9 点击:5569

    悄无声息地,秋踱着她款款的方步,悠然降临了这座千年古城,她用略带凉意的微风吮去了桑拿天的潮气,让人觉得通体地舒爽,她温柔地但又是不容争辩地让蝉们停止了鸣叫。她是那么的温柔、恬静,让绿叶竟无选择地褪去那凸显盎然生机的绿色,而化成杏黄、桔红……她催熟了高粱、玉米,染红了山楂、苹果,揉开了带刺的栗壳。
   友人跟几个老乡约好回家探母,也想借机暂避这个喧嚣的闹市,躲几天清闲,偏偏就起晚了,没有赶上那班长途车,勉强坐了下一班,毕竟心里不是那么畅快。临上车,摇头叹息说:“好无奈啊!”
   是啊!人世间真的是有太多的无奈。
   走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突然发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竟是那么的脆弱,生存在这个世界里,又有着那么多的无奈。
   优优的宏伟理想是在喜马拉雅山上,开一个大口子,把印度洋的带了水的热风引到西藏,让雪域高原成为米粮仓,想法的确不错。儿时的我,也曾有过类似的想法,与他不同的是,我想在那里开个洞。后来我长大了,懂了一些工程的知识,独处时,回想起儿时的理想,竟不自觉地痴笑起来,那简直是痴人说梦啊!
  
   亿万年前,南部非洲大陆游离出了一小部分,一路北上漂移,历经艰难坎坷(时至今日,恐怕也没有人能有机会感受那段旅程所遭遇的艰辛),跨越了印度洋,撞上了亚洲大陆板块。欧亚大陆板块竟然柔弱得象是一块绸缎,在喜马拉雅地区拱起了连续的褶皱,成就了我国西南边陲的那条优美的曲线和横断山的那如飘带似的蜿蜒险峻,雕凿出了让人产生了奇妙的幻想,创造出了美丽的阿诗玛的传说的石林和九寨沟那美轮美奂的喀斯特地貌。作为代价,也成就了那静卧在新疆腹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让风沙湮没了楼兰古城,掩盖了嘉峪关的茵茵绿草,为瞻仰敦煌文化的人们增添了几多旅途的艰辛……
  
   世界屋脊的南麓,热带暖湿气团孕育了教化三千世界的释迦佛陀,北侧则是另一番天地,雪山林立,沟壑纵横。三江从这里发源,源远流长;澜沧江成了第二条多瑙河,波澜壮阔,流向东南亚;黄河成了华夏民族的母亲河,河的两岸分布着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殷商文化,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长江则蜿蜒东进,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分布在流域各地。这一串串响当当的名字,如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神州大地,让华夏儿女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对着任何人都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
  
   灿烂的文明,也招来了野蛮的强盗,国家和民族也遭受了不断的祸殃。有资料记载:“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个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二万三千件。1856年到1932年间,多个所谓的“西方探险家”以科学考察为名深入中国西北地区达60多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献文物。其中,尤以1907年匈牙利人斯坦因和法国人伯希在敦煌藏经洞劫掠的文物最多。敦煌藏经洞的4万多件经书书稿中,大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中国现存仅三分之一。大英博物馆专门将存放中国古画的藏室以斯坦因命名。”以强盗的名字命名博物馆的藏室,也算是一件比较稀奇的事了。
  
   很多的学者在研究我们自己的历史、艺术、文化上的课题的时候,竟都喜欢跑到国外去,何也?那里资料多。看到人家的展柜里摆放的自己的东西,也只好自我解嘲说:“人家的保管条件,比我们好啊!”
  
   事实也的确如此。北京市文物局发布的《北京地区馆藏文物腐蚀调查报告》指出:“一些一级文物正慢慢变成废铜烂纸。本市大部分文物库房环境恶劣,文物科技保护人员匮乏,基层文物保护人员专业技能不足。”如此看来,好东西保存在人家那里,倒也未必是件坏事。难道我们还得感谢那帮强盗不成?
  
   人生不得意事,十之八九。多少先人前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历史的认识,总结出了这么一句至理名言。
  
   凝视着大中华的版图,我的目光停留在了长江边。
  
   我仿佛看到雄姿英发的周郎,眼望着滚滚长江东逝水发着这样的慨叹:“既生瑜,何生亮!”是啊,公瑾兄聪明过人,年纪轻轻便被委任为大将军,为孙吴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同时代还生活着一位卧龙先生。这着实让周郎恼火,几次设计要杀了他,均不能得手。派去追杀的军士,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乘了一叶小舟奔江北而去。
  
   南唐后主李煜善书画,长于诗词歌赋。他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他本无心政治,却阴差阳错地做了国主。见北宋势力强大,只求偏安一隅。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乎!”他的一厢情愿丝毫不能阻止赵宋一统天下的步伐。公元975年,南唐灭国。李煜怀着满腹的无奈,成了宋军的俘虏。
  
   历史上总有惊人相似的一幕。970多年以后,又是在这片土地上,人民解放军高呼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把国军赶过了台湾海峡。老蒋何尝不是无奈啊!
  
   还是在长江边,又燃起了另一股战火。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夺了侄子的江山,不希望后人对自己的作为说三道四,曾经采取过各种各样的措施。其中的一个就是要找一位大儒,把自己夺位的事情说得圆满,以安抚天下。其实,不管谁做皇帝,只要政策对了民心,老百姓都会拥戴他。朱棣找来了当时的学界泰斗(用现在的称呼,该叫他国学大师了)方孝孺,要他投降并命他起草诏书。可是这个方孝孺偏偏就是这么宁,誓死不食周朝俸禄,提笔写了“燕贼篡位”四字。朱棣威胁说:不写就灭你九族!他回答:就是灭了我十族,也是不肯就范。无奈之下,朱棣下诏,果真灭了他十族,共杀了八百多人。
  
  血淋淋的。但的确发生了。
  
   我把目光又移到了北京。
  
  崇文区东花市斜街长眠着一个屈死的冤魂。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念念不忘问鼎中原,但因国力有限,毕竟还不能与明朝抗衡。皇太极继承了他父亲的遗志,多次进犯关内。守边大将袁崇焕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获宁远、宁锦大捷。他的存在,让皇太极的梦想几乎成为泡影。他便学了周公瑾戏弄蒋子翼的手段,施了反间计。崇祯皇帝还是年轻啊,竟吃了这招数,将袁崇焕逮捕下狱,于崇祯三年(1630年),磔袁崇焕于西市。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明朝的灭亡,并不在于吴三桂引了清兵入关。袁崇焕不死、没有李自成的起义,明朝至少不致于灭亡得那么快。
  
   历史的长河滔滔东去,河水不时地卷起几朵浪花。历史,实在是有太多的无奈。我对于大多数的通俗歌曲并不欣赏,然而有一首,记不起那歌名,只记得其中的一句:“明天的你我将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说得倒是满有哲理。历史是一面镜子。看看今天的世界,看看身边发生的事,无一不反射出历史的影子。
  
   多少的无奈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我们就生活在这种无奈的氛围里,由不得你的。未来还会有多少无奈啊?不管他吧。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