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且看浮云-个人文章

《征文》停不了的母爱

且看浮云
2007-05-13 00:16   收藏:0 回复:8 点击:5502

    明天是母亲节,我临屏沉思,心中五味杂陈。
  往事氤氲在岁月的云海里,真实而朦胧,我虚空伸出手去,想要抓住一些些片断,却是触手即碎,消失无踪。妈妈始终是生命中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以至于当我想要敲出一些感激的文字时,突然在眩目的光芒中失却了方向,继而语无伦次,泫然欲泪。
  独自在家的日子,安逸闲适,却是少了许多乐趣。这才发现自己其实是喜欢听妈妈的唠叨的,当妈妈的声音从千里之外通过电波传进我的耳膜,那些絮絮叨叨的声音所涵盖的意义对我来说如此深远,以至于我总是拖拖拉拉想要将通话的时间延长再延长。距离有时候是证明爱的最好方式,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
  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今天上班累不累,今天过节有没有出去玩,今天是你的生日…内容是雷同的,但是有着只有母亲特有的关爱和细心。妈妈的爱,就象春暖花开季节里温暖的空气,滋滋润润的包裹着你,惬意,舒适,不可或缺。
  这篇文字,妈妈不一定会看,但是对我来说,却是一件必须要完成的心事,没有这个节日,我也不会安静的坐在这里,小心的拂去岁月的风尘,将和妈妈牵缠往复的时光,拿出来细细盘点。
  妈妈是能干的。这两个字贯穿她的一生,凡是认识她的,共过事的,最终的评价总是:你妈妈,真能干。妈妈身上有强者的特制,在我的印象里,仿佛没有什么事能够难倒她。风风火火,乐观豁达,很少看见妈妈愁苦的样子,常常想,我和弟弟这种天生乐观的性子,是不是妈妈的遗传。
  年轻的时候,妈妈很漂亮,加上能干泼辣的个性,使得妈妈在那个小村庄非常出名。后来镇子上开了个供销社,招两名供销员,附近十里八乡,报名的姑娘小伙不计其数,妈妈却是轻易脱颖而出,当上了人人艳羡的全民职工。最重要的是,那个时候全民计划经济,什么都要凭票供应,手上有钱却不一定能买到东西。每天凌晨,各乡各村赶集的人群,就已经排着长长的队伍守在供销社门口等着买东西了,因此妈妈非常辛苦。
  那时爸爸还在部队服役,妈妈带着我住在供销社后面的宿舍里。小小的房间,整洁明亮,尤其是夏季栀子花开时节,妈妈常常会在清晨买菜的间隙,捎回一串用线穿起来的栀子花,那是同街的孤寡刘婆婆家种的,刘婆婆每天挽着一篮子新鲜的栀子花默默的沿街行走,雪白的花蕊上带着晶莹的露珠,一路的芳香从街头飘向街尾。栀子花的价钱便宜到无话可说,就常常会有人拿着小菜鸡蛋拿着米粮油盐跟她换花,于是夏日的街道上因为栀子花而弥漫着亲切的味道。因为妈妈经常接济刘婆婆,每次看见妈妈,她都要赶着过来送一串花,妈妈总会强塞给她两毛钱笑着跑开,刘婆婆就在后面追着跺脚,一叠声的喊:“这闺女…这闺女…”
  于是,我常常在栀子花的清香中一觉醒来,跑到前台去看妈妈忙碌。她照例是没有时间招呼我的,顶多隔着人群大声问我一句,吃了她清早给我端回的早饭没有。我懒洋洋的不想理她,看着她黑亮的短发被汗水粘在白皙的脸上,不停的给人扯布,称盐,打油…妈妈有一双灵巧的手,斤两份量拿捏得恰到好处,动作麻利快速,买东西的人常常会对妈妈竖起大拇指….看着看着,委屈会突然盘踞住小小的一颗心,觉得那个窈窕忙碌的背影是所有人的妈妈,唯独不是我的。每天晚上睡觉前妈妈还在盘存,早晨起床妈妈又已经上班,我羡慕别的孩子可以坐在妈妈的膝头撒娇,腻在妈妈的怀里耍赖。而我,只能跑到外面去,和大大小小的孩子们街头巷尾的疯成一团,饿了,随便到谁家里去混一顿饭,以至于很多年后,妈妈还是会充满歉意的说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即使是在自己家里吃饭,也要妈妈端着碗到别人家里去兜一圈回来才肯吃。真的很怀念那条故乡的老街,充满了温情与关爱,人与人之间是那样友善,那样和蔼,那样心无芥蒂。
  6岁半那年,很多伙伴都去上学了,我也吵着要去,妈妈答应了,却没有时间陪我到一里外的学校去给我报名,我听小伙伴们讲了报名的程序,跑到妈妈的抽屉里拿了五元钱,跟着报名的人流到了学校。老师们在操场上一溜儿的摆开桌子,接待报名的人,我个子太小,挤不进去,看到一位老师的旁边有两张方桌倒扣着,我便爬了上去,对这老师大声的喊:“我要报名…我要报名…”老师惊异的看着我,问我多大了,我说六岁。她一挥手,说:“7岁才能上学,你还没到年龄。”我就这么被否定了,回家的路上,我越想越委屈,忍不住放声大哭,一直哭到店里,妈妈从来没有看到我这样伤心,慌慌的跑过来问我怎么了,我气呼呼的对着她嚷:“我要上学….”直到如今,我还是不能清楚自己当初为什么一定要去上学的原因,大概也是因为和妈妈赌气吧。当时我的态度那样坚决,连睡觉都哭喊着要上学,妈妈没有办法,罕见的请了半天假,跑到学校去交涉,终于让我如愿以偿的进了教室。
  弟弟出生后,家里请了保姆,刚刚五十的四婆。四婆说话干脆利落,身上收拾的清清爽爽,我们都很喜欢她。四婆人直爽,喜欢抽烟,偶尔喝点酒,因为喜欢唠叨和很多家都处不好,可是在我家一待五年,和妈妈亲如母女,两个人连个口角都没有,这要归功与妈妈的大度,四婆平时喜欢念叨,说妈妈这里不对那里做错了,妈妈就笑着听,从来不还嘴。四婆的小儿子在我们学校旁边上高中,常常放学了接我一起回家吃饭,妈妈待他亲如兄弟,让我们我叫他小爷。考上大学后,四婆家里困难,妈妈就常常给四婆塞些钱,让她给小爷改善伙食。四婆去世很多年,妈妈还常常会带了我们去给四婆上坟,逢年过节,已经做了小镇父母官的小爷无论怎么忙,都会拖家带口过来玩一玩,姐姐前姐姐后的和妈妈话家常。
  8岁那年,妈妈终于决定和爸爸调到油田。临行的前一天晚上,已经扩大了的供销社里大摆筵席,欢送妈妈,屋里屋外挤满了街坊邻居,还有各村各乡的老少,提着诸如鸡鸭鱼肉鸡蛋棉花之类的东西,五花八门。妈妈在供销社干了五年,当了四年社长,从来没有因为手上有紧俏物资而怠慢过任何人,平时到七村八乡去收购鸡蛋棉花之内,都是自己挑着担子去,永远是一张笑脸,一视同仁,价格公道,口碑非常好。因此大家都舍不得妈妈走。那天晚上,妈妈喝了很多酒,和同事街坊们说了很多话,我看见她偷偷抹完眼泪,继续笑着和大家干杯。我知道妈妈舍不得这个店铺,舍不得这条老街,更舍不得那些纯朴的父老乡亲。
  妈妈调到了幼儿园,第二年入党,当了所长,一直到退休,没有再换过工作。带过的孩子一拨又一拨的长大,见到妈妈,都是恭恭敬敬亲亲热热,哪个孩子做了错事,只要被妈妈知道,妈妈都会狠狠的说他一顿,在妈妈面前,再横的也会低着头不吭一声。妈妈和邻里间的关系仍是好得水乳交融,谁家有事,都会将孩子托给妈妈,有回老家的还会将孩子放在我家两三个月,妈妈待他们和我们一样,不分亲疏。因此附近的人说起妈妈来,都会说:老张,是好人。
  有一年,妈妈和一个阿姨去武汉给幼儿园买钢琴,结果钱包被人偷了,妈妈没有办法,只好回家,和爸爸商量着,要自己将这笔钱还上,一千元,在八几年不是一笔小数目,我们全家因此一筹莫展。第二天,幼儿园的老师阿姨们听说了这件事,纷纷掏钱凑份子,当一千元钱放在妈妈手上时,妈妈的眼泪夺眶而出。这是我第二次看见妈妈的眼泪。
  妈妈是好人,每次有要饭的上门。妈妈会给他装满满的饭菜,看见路边有人乞讨,尤其是孩子,她都不会让人空手而归。爷爷去世后,老屋空了,叔叔和爸爸商量着要卖掉,将房款平分,妈妈说钱你们留着吧,你们比我们困难些。爸爸和妈妈的兄弟姊妹都很多,谁家遇到困难,妈妈都会想方设法的帮助,到最后,连爸爸都说妈妈的手象漏斗,存不到钱。
  上高中的时候,因为离学校近,每次同学们报完名,就一大帮子跑到我家来聊天,热闹得要将房顶掀翻,妈妈热情的和大家打招呼,跑出去买很多菜回来,扎在厨房里给大家做好吃的,一二十个年轻人,两张桌子拚着挤在一起,妈妈不断的上菜我们不断的吃,都说妈妈做饭太好吃了,吃完了抹抹嘴都没心没肺的跑出去玩了,留下一堆烂摊子给妈妈收拾,如今想起当时的情景,真觉得妈妈很伟大。同学们羡慕的对我说:你好幸福,你妈妈真好。
  是的,我有一个好妈妈。从小到大,妈妈都没有刻意的教明我辨是非,没有教我做人的道理,可是她身体力行着自己做人的原则,她乐观豁达,宽容善良,她的能干,她的坚强,都深深的影响着我,我知道这就够了,这就是一位值得尊敬的母亲,留给儿女的最好礼物。
  妈妈,谢谢你带我来到这个世界!谢谢你教会我随时发现生活的快乐!
  妈妈,因为你在,我感觉到生命中如此厚实的温暖,妈妈,节日快乐!
  
  
  

作者签名:
心似浮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