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笑乡之友-个人文章

刘 梅 同 学 征文

笑乡之友
2007-05-23 19:04   收藏:0 回复:0 点击:4369

    本文笔者曾投稿于铁岭晚报,并于2007年5月23 日在铁岭晚报上刊出.文中的刘梅同学即胡杨林中的"霜叶"林友.
  
  
  
   花甲退休后,我常常在大街上休闲散步。一天我遇到了一位四十多年前的高三女同学——刘梅。
  我和刘梅都是六三年考入开原高中的,也都是六八年下乡离开学校的。那时,我们虽然不在同一班级,但是,她那因髋脱臼而留有遗症的腿,使得当时在开原高中学习的同学都能记忆犹新。那时由于男女分班学习,男女同学之间几乎是没有机会相互说话。但是刘梅在学校举办的大型诗歌联唱会上曾是女领颂,因此,当年校内的多数同学也都能认识她,而且她成绩优异,还是班里的团干部。这次看到刘梅时我一下子就认出了她。在我的眼里,她虽然腿有点跛,但她的音容笑貌却丝毫不减当年,她虽与我们年龄相近,却仍有少妇般的风韵。只见她用一台陈旧的轮椅车,推着一位十分衰老的老头在路边慢慢地走着。当她看见我时,她仿佛是碰到老朋友似地说:“你挺好啊!老同学!今天天气多好,正适合出来散步。”我看着她那高兴的样子,瞅了瞅轮椅上的那位双眼深凹,黑瘦枯干的老头。我的两眼显得有些茫然,心想这个老头是谁呢?看样子好像是她的父亲。女同学看到我的神态仿佛立即明白了,她面对着我笑着说:“你不认识他了吗?他不是三年三班的侯奎吗?”接着,她又哈下腰来对着老头说:“你还认得周晓岳吗?”那个似乎是同学父亲的昔日同学,看着我,嘴似乎是动了动,我没有听到他说些什么。四十多年的久别,加之岁月的风霜,使得我们非常陌生。我望着他,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一个高个清瘦的帅气青年;那个天天来回跑36里路步行上学的同届同学;那个也是成绩优异,性格内向却具有诗情画意天赋的人…… 只见他呆呆的望着我,倾听着我与女同学的谈话。原来他就是我昔日的同学侯奎啊!当然,他也是刘梅女同学的爱人。刘梅告诉我说:“他们既是同学,又是一同下乡的知识青年”。可能正是磋砣的岁月见证了他们的爱情。
   侯奎9年前就下了岗,又雪上加霜地患上了脑血栓。我望着侯奎,感叹着侯奎命运多么的不济和老天爷的不公,心里也颇感刘梅女同学生活的艰难和不易。
  说来也真巧,第二天清晨,当我从龙首山北麓向北市走时,我在街道旁的晨练人中又发现了刘梅。我远远地望着刘梅,在悦耳的歌曲中“翩翩起舞”,那面带微笑的脸,充满着对生活的自信和愉快。我怎么也看不出她的腿有什么毛病,更想不出她怎么还能高兴起来呢?
  几天之后,当我与昔日的高中老同学聚餐时说起遇到刘梅和侯奎之事。同学们一听便打开了话匣子,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了刘梅那些令人敬慕之事。
   原来刘梅是一位从中学退休的教师,现在全家居住在铁西的一座旧楼房里,是最底层的两套相邻的旧居室,也是现今不多见的四代同堂家庭。刘梅一方面要照顾生病的老伴;另一方面还要持奉92岁的婆母和88岁的母亲两位老人;同时偶而还要看护孙子,外孙女;精心操持十口之家的饮食,为家人搭配营养膳食,因两位老人和老伴的牙口都不好,她经常用渣汁机精工细做;陪护老伴上街溜达散心、下象棋、模麻将,上网学电脑,与各地的同学邮件往来,写诗,练书法;为老伴和婆母及老母擦拭身体,剪指甲,保持卫生;她还要经常劝慰烦燥的老伴如何面对生活,笑对人生……
  我听着同学们如数家珍似地讲出了刘梅的许多难能可贵的事情,我想,这是当今中国平民中多么少见的十口和睦之家呀,多么罕有的四世同堂啊!刘梅,一个有点残疾的同学,却做出了常人难能的许多作为来,令多少人自愧不如。她退休前是个有口皆碑的高级教师,获得的过各种荣誉证书达四五十本,在生活中她是一位好妻子,好儿媳,好女儿,好母亲,好婆母,好祖母。我深深地感到,刘梅真是一位在倾斜的身体中有颗平衡的心态,在困苦中有丰富的精神,在平凡中有时尚的追求,在重担前有无畏的意志, 在相守中品味永恒的爱情, 是一个多么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伟大女性啊!
  
  
原创[鸟过留声]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