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山谷青松-个人文章】
挖宝,抹不去的记忆[“童趣(A)”征文]
□ 山谷青松
2007-05-30 14:38
收藏:1
回复:5
点击:5196
挖宝,抹不去的记忆
快过六、一儿童节了,看着小孙女张罗着买这、买那的,食品、用品一大堆,真让我羡慕极了,听她兴奋地说,学校组织六年级的学生在六一期间上一次校外教育课,三天时间,除了准备好多东西之外,还带73元钱,奶奶感觉不过瘾又给了她20元,今昔相比,想想自己的儿童时代,今天的孩子真幸福。
光阴似箭,望着眼前快乐的小孙女,回想自己那些逝去的岁月,记忆中,童年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刻,都说童心具有原始状态下的空白,因此在没有干扰和打击的状态下都会产生极大的想象和兴趣,我最难忘的是在六一儿童节时的一次郊游。
那年初中一年级,刚上初中的学生与小学比起来,新增的课程使同学们的学习每天都在紧张中度过,在“六、一”前两天,班主任老师向同学们宣布,我班将在六一儿童节那天举行一次全班郊游,要同学们做好准备,同学们闻听此消息无不欢腾雀跃,大家每天憋在教室里上课,好不容易在六一儿童节得以放松的消息,同学们兴奋得都合不拢嘴了。
六一儿童节举行郊游正是好时候,在松花江流域“六、一”时节气候宜人,山风清爽而不躁热,青山刚刚披上了绿装,在山岗上席地而坐,一片茸茸绿草,如毯如被,仰卧眼望天空就会使你联想在悠悠的蓝天白云下,骏马奔驰,牧歌悠扬,微闭双眼仿佛自己就在骏马背上。郊游,没等开始就已经是遐想联翩了。选择这个时节郊游,更有一种惬意盎然的心境。
60年代郊游,能准备什么,时代贫穷,同学们只不过是准备好身背一只书包,里边装着茶缸(水杯)、毛巾、比较富裕的家庭,家长给孩子买点饼干,那个年代,连苹果都没有,一般的同学只能是带一点简单的午饭,茶缸是用来准备到山里饮用山泉泉水的。
“六、一”节日早晨,同学们准时来到了学校,班主任老师清点人数,检查背包后。哨声响起,同学们各个精神饱满,身背挎包整齐的列成了四列纵队,忽猎猎,彩旗飘扬,在班主任的口令下,全班迈着整齐的步伐向郊外走去,队列里同时发出了嘹亮的少先队员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爱国家爱人民................”。
我们队伍前进的方向是市郊北侧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一个很美丽的环境。记得那天到达目的地已经是上午10点多钟了,因为是徒步大家有点累,老师宣布大家休息吃饭,并组织班干部上山埋宝,同学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虽然走路有点累,但是,也掩饰不住对青山秀水、蓝天草地、鸟语花香的好奇,树林旁、草地上、溪水间同学们三五成群围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唱着。各个跃跃欲试,等待着老师口中登山挖宝的哨声。
行动前,老师公布了郊游纪律,第一条,一切行动听指挥,第二条,不准同学单独行动,以免发生意外事故,班级又分成了好几个组,最让大家感兴趣的,还是在郊游时的登山挖宝活动,由班中干部率先在山头和岗梁上杂草丛中或者树上,在指定的区域埋藏上小纸条,纸条上标好宝贝的名称,然后由同学分成几个组去挖宝(查找),谁找到纸条,纸条上面的奖品就发给谁。
此时,老师慈祥的笑脸,打量着每个吃饱喝足的同学,用手把挂在胸前的口哨放在了嘴里“嘟、嘟、嘟………”快看,男女同学各个飒爽英姿,全都争先恐后的向飘扬红旗的山顶冲去,山上山下,到处都是寻找宝藏的同学,有的攀援直上,有的匍匐在草丛中,跨越在沟壑的边缘,不时在同学中就有人高喊,我找到宝藏了是条毛巾,然后把纸条小心翼翼的踹在了口袋里,准备下山领奖,回头看看身边左右的同学还在忙碌着,便主动上前去帮助一起拨动草丛,掀石头,小纸条正在石缝中等待着同学们,拿出来一看,上面清楚地写着文具盒一个,同学们的兴趣无比高涨,整个山梁呈现了一个集运动、勇敢、智慧、欢笑为一体的场面,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同学们洒下了一路辛劳的汗水。
当然在老师身边还有两名同学甘愿牺牲个人利益和老师一起做后勤工作,他们等待为挖到宝藏的同学发奖品,随着时间的增加,老师准备奖品中的:笔记本、文具盒、橡皮、铅笔、毛巾、不断减少。二个钟头过去了,还有一少部分同学仍然寻觅着,挖到奖品的同学们,满怀胜利的喜悦,诉说着挖宝的辛苦,当然也有的同学一无所获…………。
挂在老师胸前的哨声再度响遍了整个山岭,听到哨声同学们都陆续返回了集结地,在体育委员的口令下,同学们又整齐有序的列好了队,老师在郊游活动的总结中,首先表扬了同学们的纪律性,发扬了勇敢和智慧,短暂的郊游,培养了同学们敢于吃苦的顽强性格、和不怕牺牲的拼搏精神。老师借助郊游活动鼓励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争取每个同学都成为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做好共产主义接班人。老师的话语赢得了同学的阵阵掌声。每个同学欢快的情绪都写在了同学们的脸上。
当“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的歌声再次响起的时候,我们班这次郊游凯旋的队伍,已经走在了回校的大路上。
这次难忘的记忆,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
编后:本次故事发生在1964年6月1日。
2007年5月30日
山谷青松
作者签名: 丛山峻岭中,无处不春风,四季春常在,唯独看青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