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笑乡之友-个人文章

柴河与辽河的合流

笑乡之友
2007-06-15 02:17   收藏:0 回复:1 点击:4306

    6月14日下午1时,我顶着毒辣辣的太阳,骑着自行车离开了小区大院。我一面慢慢地向北行进着,一面四处寻视着能够引起我兴趣的景物,同时大脑也急速地思考着今天到哪里去?微微的小北风迎面扑来给人有那么一丝丝的凉爽感觉 ,足以抵抗那烈日的袭击。就这样,我顺着宽阔的大道走了约有半个多小时,便毫无目的的来到市区东北郊柴河大桥前。这时一个多日思想的问题闪现在我的脑海中:“柴河与辽河是在哪里合流的呢?”想到这里,我立即左拐弯,向柴河的西侧防洪大堤的堤顶路骑去。
  这段防洪大堤的堤顶路经过整治已经成为一大景观,堤顶路宽有八米,路面铺的是沥青;堤的东侧安装了一排照明灯;堤两侧的护坡也建成了非常美丽的绿化带;河两侧的岸边,全铺的水泥护岸,柴河真是美极了。我沿着柴河,顺着堤路飞快地向西北方向行进着。但是好景不长,大约跑了5、6里路时,景观路到了头,前边变成了自然状态下的土河堤。那堤顶,只有一尺来宽的坡顶小路,稍不留神就会骑下河堤。我全神贯注的向前行进着,不时地抬起头来看看右侧的柴河水。那河堤随着柴河水的走向,一会向北,一会又向西北,一会又向西的向前延申着。当走到距离东大桥7、8里路时,柴河的河床上突然出现了一座钢筋水泥的拦河滚水坝,十分壮观。这座横建在柴河上的滚水坝,将柴河的水平面抬高了7、8米,使坝上成了一座人造平湖;另一方面滚水坝将河水向两岸的田地输出,可以浇灌两岸5、6万亩的良田。那微微的小北风,从滚水坝上吹过,带着冲击而起的水气向人拂来,真有让人美不胜数之感啊!许多的大人、孩子都来滚水坝前野浴,来逃避那太阳热浪的光顾。我欣赏着这大自然与人造之美的有机结合,它给了人们无穷的欢乐呀!
  由滚水坝再向西北而行已经连小路也没有了,我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或推车,或提拎车、或扛着车,艰难地又行了约有5里地,这时,我一抬头看到前方5 里多地的远方山坡下出现了一座村子。那村子不是镇西堡镇的小李屯村吗?而小李屯村的东侧不足200米远近不就是辽河吗?这时我身边的柴河,奇怪的它不是直接与辽河到前面会合,却掉头向北流去,而河堤却仍然向西延申而去。我跟着柴河走,因此,只好舍弃河堤,沿着杂草丛生的柴河西岸,弯弯曲曲的向北而去。大约又走了约有300多米远,那柴河一转身却由向北流向改为向西南方向流去。由于河对岸的岸边既高又徒,我看不见对岸状况如何,也只好随着河流的方向改为转向西南方向而行。就这样,柴河又向前流淌了约有300多米远,便与辽河会合了。
  两条河流的合流是那么的平静,那么的融洽,一点也不壮观,真是让人感到平淡而扫兴。我向前又走了几十米远的路,回头一望 。突然,奇景出现了。我发现两条河流在会合前实际是平行地流淌了300多米,两河中间只夹隔了一条不宽的高地。仿佛是在汇合前,两条河边并行前进,边商量会合的有关事宜,因此,待到合流时,所有的合流问题似呼是已达成一致意见似的,所以它们才有着极为平静地合流。
  当我走回到两河会合处,看到两河合流所形成的峰面成一笔直的斜线,仿佛是柴河的水面比辽河合流前的水表面稍高一些。柴河就好像是个孩子似的,猛地扑到母亲辽河的肩膀上,使两河相逢的峰面上出现了上、下两个旋窝,喷吐着水花,似呼是上旋窝是柴河因为激动而在母亲的肩上流出的泪花,而下旋窝则是母亲辽河的高兴眼泪。峰面的柴河侧水平面好像是天蓝色,而辽河方面却呈现出金黄色,真是经纬分明。辽河的对岸有一头老牛,两匹大马悠然自得的吃着青草,一条小木船在河岸边也静静地等待着船夫的来临。有谁知道,它们发怒时是什么样的情景呢?两河相互推波助澜,一同之怒叫。河流之水也曾无情地冲破河岸,延过防洪大堤,向两岸的田地禾苗怒嚎着……
  沿着会合后的河岸再向前行进时,我再也无法分辨那些水是柴河水,那些水是辽河水了,因为它们已经和谐地融化为一体了。我想,柴河也会同上游的清河,寇河等其它河流的河水一样,将会自豪地对外宣称说:我是辽河水。
  
原创[别推荐]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