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xiaosi44-个人文章

网络文坛的“日常劳动者”

xiaosi44
2003-10-20 01:45   收藏:0 回复:3 点击:4755

   
   作者:零点(xiaosi44)
  
   这些天几乎每天一到晚上就停电,然后就关了电脑找几本书去蜡烛下寻找光明。昨天晚上看的是远方出版社的那本《名家谈写作》,其实也就只看了一篇叔本华的《论作品与写作》,还没有看完。看一篇文章本来就只用看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值得看的书多了,谁能一本本地都找来看。在文章中看到作家被分成两种,一种是为了表达自己思想而写作,而另一种只是为写作而写作。还提到一种坏的作家,那便是被称为“新闻记者”的那种,“他们只是靠记忆、回想甚或别人的著作而写作。”还在后面解释了这个词语在英文里面的意思,那便是“日常劳动者”。
  
   如果要把自己归类,只能是那种最坏的作家,或者还不如他们。他们还可以赚些稿费,为拮据的生活解绝些实际问题。而自己只是在网络上写,有时候连点击率也赚不到。如一个网友所说,一篇由一个人整理出来的文字总有可看之处,至少当你轻蔑他时可以让自己自信。我并不觉得可笑,可惜的倒是那些没有人看的文字在不久后连作者自己也把它遗忘了。如果网络上真的存在文坛,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被称为“日常劳动者”。
  
   前些天到现在,一直在费力写一篇名为《当爱已成往事》的文章,越写越没有信心。不过在一次次的偿试中也有了新的感受。那便是努力去写才有可能成功。自知理论有些欠缺,写之前查找过很多与小说有关的书籍。而写的时候却全都忘却了,怎么写也不像小说。没有人物,没有环境背景,没有情节,没有线索,甚至连细节也找不到。凡是小说该有的我都没有了。原来作文和理论知识的关系有时并不是很大。它被一个文学论坛选入了精华,算是对我“劳动”付出的肯定吧。又或者,是因为自己在那个网站的文坛部做编辑。对于别人来说,那篇文章或许不该存在,而对我来说却必须去写。至少可能有机会知道别人在哪儿轻视我,或者可以看出自己的文章中什么比较特别的地方。
  
   写《当爱已成往事》时很少改动,有时候连错别字都懒得去找。第一篇被“红袖添香”网站当作一般文章来发表,再往后,则只给予了发表的待遇。一时间,我找不到把这篇文章再写下去的理由。连写给自己看的愿望也没有了,这是《当爱已成往事》写到“争斗篇(2)”时的情形。写之前没有想过情节怎么安排,或者说没有按照想过的来写。在想到在“争斗篇”的第3篇加入生日这一意境时觉得好像好写了许多,但其实也在此处用去了准备安排在最后的那个场景,很难再继续下去。
  
   有人说我的文字看上去像电影,其实它们也就是一个个场景之间的转换,随便再加上意境就成了。没有完整的结构,文字也不敢朴实了来写。自己也喜欢第一篇的格式,这是看网络上“窃书女子”的那篇《杏花雨》时学到的。到处推荐给别人,被《爱人》的杂志看上,从而我也认识了作者。但当发在别的论坛来讨论时有人却说那纯属文字游戏,于是我决定以后作文时放弃那种格式,有网友说写文章要用最适合自己的形式。其实也不是完全仿照它的格式,记得以前给朋友写信时有时就是一句话当作一个段落来安排。忘了谁说过,短句独立成段是为了强调这一句话。如果我觉得自己文章中的每一句话都重要,是不是段落就可以全是一个个的短句了。这算是一种狡辩吧。有时候道理怎么说都可以,而是否成功则要看作品了。记得有人曾在一篇文章中列举了几个小说作法,然后再用几篇名著把它一一推翻。小说或者可以那样写,可以仿照别人的风格和别人的作法,但也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创新了来写,而在以后要有自己的风格却是必须的。
  
   昨天晚上和网友聊天,去百度搜索自己的代号时发现有三篇文章被“中国作家网”发表了。它恢复了一点自己在写那篇小说时失去的自信。奥里森·马登曾说:“千万不要去做那些你不擅长的事情,因为你这样去做的话,就如同逆水行舟。”我喜欢文学,也乐得去做一个“日常劳动者”。虽然现在我还只是那种最坏的作家,而且还是那种只配存在于网络上的,但我会努力把它做好。我相信自己。在网络上回贴或者聊天时寻找着自己真实的样子。有网友问我,为什么在别的网站也用相同的昵称。我说想证明自己在网络上存在过,那是一种无形资产。
  
   叔本华说,“只有取材于自己头脑中的作家的作品,才是值得阅读的。”从这一点来看,自己的文章却大半都被划在了不值得看的行列,很多时候都只是在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或者思想。还好,其中有些语句是属于自己的,却也只是说说,连自己也没有完全体会到说出它时的心情。一句话,包括名人名言,从自己喜欢到相信再到完全领会那也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凡事总要自己亲身体会过才能有深入的感受。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完全投入一次才能体会到它的艰难,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创作的美妙,为之感动。我很幸运地写了五篇《当爱已成往事》,准备在第六篇将它完结。无论你是不是喜欢都可以去看看。
  
   电信局在每个月的21号结一次帐,今天是19日,为了给这个月节省一点网费,决定不上网,结果仅下午的时间就在网上泡了两个多小时。有一点收获,就是有一个经常说自己不会写文章的网友在腾讯的文集下竟有数十篇被推入精华。而自己却把仅写过的几篇文章贴得满网络都是,可能不会有人知道我是在寻找朋友,或者是想寻找建议。总之看上去应该是很不成熟的感觉。文章本来就只用来写的,评论是别人的事,强拉别人过来也不一定会去看。即便看了也不一定就有话想说,只有那些真正感动或者特别厌恶的人才能给你好的建议。
  
   听一个网友的推荐,去“中国文友交流信息中心”论坛看了一下,忘了以前是已经注册过了的,却没有发过贴子。因为论坛设定必须上网10分钟后才可以发言,而我在上面停多长时间它都会提示你已经登陆0秒钟。幸好还可以看贴子,是一篇已经发在“广州日报”上的短文,是当作新闻来发表的,文字很简洁,寓意平淡,就像一个人面对面地和你在聊天。然后我才发现了其中的真实,那就是当你看到它的时候觉得那是真实的,然后就是语言的朴实无华。想起有人说过,莎士比亚剧本中的对白都好像孩童般的天真。而现在一些报刊上的纯真却是经过千万次的精雕细啄的。
  
   如果要想在报刊发表文章,有朋友建议说要多看些报刊杂志,无论什么样类型的都看看。今天晚上才发现了他的建议之妙,这样做可以让你发现很多新的写法。还有朋友说,看很多的书而不去写文章,脑袋会有那种想裂开的感觉。不过他说如果想在文学上发展就不要看一些报刊杂志。做为一个写作者,谁的建议都要听得进去,然后才能在以后的经历中认清道路,做好选择。什么样的文章可能都会找到喜欢的读者,关键你得把它推荐出去。在此之前,你要做的就是充实自己,可总感觉到有话想说。最好能在写之间想好它的主题,积极一点,让人感觉健康就行。今天晚上还在网上见到一份调查,询问你写文章是为了金钱、名望还是只为了自己的兴趣。我是三个都想选择的,而现在我却一个都还没有得到。路遥曾说,作家的工作就是埋头写作,只不过我们是在网络上完成而已。预祝所有的文学爱好者都能梦想成真。
  
   二○○三年十月二十日星期一半夜01:37:23秒

作者签名:
最喜孤山雪后来,野梅几棵水边栽。著花不过两三朵,独向人间冷处开。http:xiaosi44.126.com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