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般若草-个人文章

南怀瑾词典·金刚经(1)

般若草
2007-07-21 11:42   收藏:1 回复:6 点击:6015

    序语:我非常景仰南怀瑾大师。他是唯一一个继承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儒道佛水乳交融文化内涵的奇人。非常崇拜他深入浅出的讲课。他的书都是讲课录音整理,好象都是即兴道来,让你惊讶他的心犹如虚空,包罗万象,要什么有什么,古今中外各种学术思想和流派以及旁门左道,他都入其精微。读他的书,仿佛跟随智慧之神,游历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海洋,非常美妙。但是现在很多人读不进他的书,这很遗憾。为此我想将我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分享南怀瑾大师的中国魅力。
   
  我就以原始的笔记形式做这《南怀瑾词典》。这“词典”都是当时自己觉得精彩的语句,破折号后面是南怀瑾大师的原话,偶尔附有自己的“读感”。这就是词典的三大部分:精妙词、解释、读感。
  
  谨望以此简捷之式,让更多朋友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一表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南怀瑾大师的崇敬!
  
  《金刚经》是我的佛缘。我遇到的第一本经就是金刚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5年版。通过金刚经陆续邮购阅读了很多的佛经,十年后才得到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让我有一种幸福感!愿有缘人通过这词典,能够去读南怀瑾大师的原著,能够亲近佛经,得到身心的受益!
  
  ======================================
  
  金刚经: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1)【金刚经】——金刚经是佛经典中很特殊的一部。他最伟大之处,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我们研究金刚经不能将它局限于佛教的范围,佛在金刚经里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就是说,佛认为古往今来一切圣贤,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都是得道成道的,只因个人程度深浅的不同,因时、地的不同,所传化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
  金刚经的这一重点,彻底破除了一切宗教的界限,它与佛教一部大经——《华严经》的宗旨一样,承认一个真理、一个至道,并不认为一切宗教的教化仅限于劝人为善而已。
  
  (2)【金刚】——现在我们手里的这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为什么在般若上面加了金刚两个字呢?金刚,是金属之中最坚固,就像金刚钻一样,能破一切法。也可以说,能建一切法。而且无坚不摧,所以叫金刚般若波罗密。
  
  (3)【般若】——什么叫般若呢?大致上说,智慧就叫般若。
  所谓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指能够了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这个智慧。
  般若这个智慧包含五种,就是所谓的五般若。第一是实相般若,第二是境界般若,第三是文字般若,第四是方便般若,第五是眷属般若。
  
  (4)【实相般若】——实相般若就是形而上的道体,是宇宙万有的本源,也就是悟道、明心见性的那个道体。在佛学的文字上,悟道就是见到那个道体的空性,叫做实相般若。
  
  (5)【境界般若】——我们的人生随时都有境界,痛苦的时候想到那些痛苦,痛苦还没来的时候,脑海中又随时出现痛苦的威胁,这就是痛苦的境界。
  修道的人有一分成就,境界就有一分不同,有两分成就,就有两分不同。换句话说,人修持到某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词叫做无师智,也叫它自然智。自己本有的智慧仓库打开了,不是老师传授给你的,是你自己固有的智慧爆发了,天上地下,无所不知。这就是境界般若。
  
  【读感】:民间有句话:会者不难,难者不会。我们都有体会,有的事情,你随便做来,就是最好的,受到别人赞叹。有的事,你用了很大的工夫,却不行。这就是天生的智慧不同。有的人做什么事情,一努力都能做得很好,那是他的天分高,并不是每个人都行的。过去我们受教育是强调后天的努力,彻底忽视先天的个性,那是违背人性道理的。现在知道尊重个性,培养兴趣,发挥特长,这是对人性的最大尊重。如南师所说,般若智慧就是人性本身蕴涵的大智慧,先天之才智,古今中外大有不乏。通过后天修习而开发出不同智慧境界的,也不少,正是从一个角度,一个层面上,打开了自性智慧宝库的一扇门窗。
  
  (6)【文字般若】——文字有它的境界。我们大家都读过书,都认得字,可是很少有人变成真正的文学家,因为优美的句子出不来,没有文字般若。有的人出语成章,话一讲出来就是文章,每一句话都很优美,很漂亮,因为他有文学的境界,有文字般若。
  
  清朝有位历史学家赵翼,也是个大诗人、大文豪,他晚年写了三首有名的诗,其中一首说: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方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不过这是指普通人而言。据我所知所见,有几位大和尚,并没有读过书,也没有上过一天学,一个字也不认识,悟道以后,诗好、文好,样样都好,那真是不可想象。
  
  有人看书,眼睛一瞄,这一页就过去了,一目十行,日记千言,到老不衰。甚至老了记忆力更强。当然,这必须要定力,要般若的智慧才行,这就是文字般若。
  
  (7)【方便般若】——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要教化别人,自然有他无师自通的方法;做人做事,他自然有他高度的艺术。比如说看佛经,他能够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把难懂的立刻懂进去,最难表达的东西,他用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别人一听就懂了,这就是方便般若。
  
  【读感】:方便就是随机应事,任运接物的即兴方法和手段。能够在不同场合,用不用方式,解答不同人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和不同的问题;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用不同的方法做好同样的事情,达到同样的效果。我们在生活中也常见到“方便智慧”的运用。比如:通常情况下我们聚餐,没有擀面棍我们没法包饺子,一定改吃饺子为面疙瘩。可是巧女灵机一动,啤酒瓶一样可以擀饺皮。看成龙的功夫片,他当机所及,任何东西皆可兵器。这都是他们各自的方便智慧随机应用,并非北方面食妇女和习武人,都灵机一动,刹那能为的。这是智慧的差异。如此诸多生活层面的方便智慧,虽与佛之“方便般若”的智慧不可完全等同,但智慧的方便运用道理是一样的。要说般若智慧,禅宗慧能大师有句名言: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应红尘八万四千尘劳(烦恼)。所以,般若者,智慧之母。
  
  (8)【眷属般若】——眷属般若是根据悟道的智慧而来的,佛学名词叫行愿。用我们现在的观念来说,是属于行为方面的。也就是说,自然发起道德行为,一个人自然就成为至善的人。
  般若的眷属又是什么呢?我们都晓得佛学讲的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一个修持的人,如何布施,如何忍辱,如何做到禅定的修证工夫,然后才能大彻大悟而成佛。所以在般若的前面就有这五个相关的眷属,也就是五个行愿,称为眷属般若。
  
  【读感】:眷属就是亲戚,就是紧密关联的环节。我们修行,从布施开始,布施掉自己身心的缺点和陋习,布施掉自己的怨心、痴心、疑心、慢心、烦心、杀心等等不健康的坏心,剩下的就是慈心、悲心、亲切心、柔软心,恬淡心、如意心、快乐心等等清净心,然后才可以将这些好心布施他人和社会,把爱撒向四面八方。这个布施好心,爱撒八方,并不是特指做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更广泛的是指满怀清净心的人,自然而然发出宜人益物的言行举止,用儒家的话说就是“亲亲仁民爱物”。亲亲者爱亲人,仁民者厚待他人,爱物者爱万物爱生活爱社会。所谓行愿,行愿,就是这样,让无为之心发出自然行为,化慈悲心于日常待人接物,让周围的人感到亲切自在,这就是真正意义的慈悲心。平常心是道,如是而已。
  
  当我们被爱恨情愁缠绕之时,我们烦死了,只能关注自己,苦苦挣脱,无法关注其他。我们通过净化心灵的布施、戒律约束不正确的行为、坚定生之信念等等的心性修持,达到身心处事的宠辱不惊、淡泊宽容之境界,然后才可走向智慧人生。而这“布施”到“禅定”的五度修行,是可以相互促进,相互为王的。就好比个人体操全能,每个运动员都有各自的最强项,他不可能全部第一。又好比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只能一样或两样天下第一,不可能样样称雄。但是有一样太差,就不可称全能。所谓眷属般若,也是这个道理,就是这六度修持的这种互动关系。如果一个修行人,持戒很好,忍辱相对较差,或精进勤奋不够,或耐心定力不够,那么他“眷属般若”的总体功能就相对弱一些。比如:诸葛亮和周瑜,两个都是绝顶聪明智慧的,可是周瑜因为天生心胸狭窄,气量小,后天“忍辱”修持不够,不能修正本性的偏差,让气量变大,所以诸葛亮才可三气周瑜!由此类比,“眷属般若”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修持的相互增进,都做到位了,就得圆满的般若大智慧啦。
  
  

作者签名:
见人都欢喜,无须再拜佛.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