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飘落的紫丁香-个人文章】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观《赏识教育》之反思
□ 飘落的紫丁香
2007-08-16 11:03
收藏:2
回复:20
点击:7031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观《赏识教育》之反思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看了《赏识教育》讲座录相片。没有空洞刻板的教条化语言,也没有高高在上、高深莫测的说教,生动、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被周弘灵活地运用到了讲座之中。无怪乎,他能引起众多师生和家长们的共鸣。没几句话,我就被深深地吸引进去了。
这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用20年的生命探索出的赏识教育,不仅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留美硕士,而且改变了成千上万孩子和家庭的命运!被誉为“中国第一位觉醒的父亲”、“第一位发现孩子没有错的教育家”、全球第六届热爱生命奖得主、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首席专家。国内外近千家媒体争相报道他创造的教育奇迹!他被誉为“赏识老爸”,他创立的赏识教育被称为“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
一个双耳全聋的女儿尚且能培养得如此优秀,何况一个健全的孩子呢?这使我不得不开始反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而我们的教育方法真的得当吗?
中华上下五千年,泱泱大国,一切都在飞速发展,唯独家庭教育停滞不前,仍然奉行着千百年留传下来的古训:“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现在各种培训班多如牛毛,各行各业都得有上岗证、合格证。可家长却永远不会下岗,也不用取得合格证。殊不知,现在的孩子早不同于以往,他们所处的环境今非昔比。科技产品日新月异,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外界诱惑纷至沓来,大不同于以前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了。现在的孩子高智商,这你不得不承认。但同时也高敏感、高脆弱,他们更需要心灵的慰藉。再奉行所谓的打骂教育,恐怕是不合时宜的。
我们都爱自己的孩子,会对孩子负责,所以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那什么才是真正的负责呢?是布置一大堆的课外作业让本已疲惫不堪的孩子不堪重负,还是规定若干条清规戒律,或者干脆动辄打骂?周弘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家长口上整天说着爱孩子,其实爱的是自己的面子。孩子学习不好了,成绩下降了,名次下滑了,轻者恶言相向,重者棍棒交加。面对许多“不听话”的孩子,家长常常抱怨自己命运不济,摊上了这么一个费心伤神的主。其实,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不听话?我们说的话孩子愿意听吗?无非是些老生常谈,毫无新意。忆过去,讲现在,谈未来,论工作压力,摆生存风险,将一些生活压力过早地强加给孩子。尤其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多半会老帐新帐一起算,陈芝麻烂谷子全都捡起来,“批斗会”上,将孩子数落得一无是处,体无完肤。这样的话,孩子愿意听才怪!
面对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越来越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我们不时会将情绪无端地迁怒发泄于无辜的孩子身上。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朝令夕改,阴晴不定,全凭家长心情所定。这样无规无矩,毫无章法,又怎能做到“以理服人”呢。这种不算数的话,孩子当然不爱听。
再说心态。我们不妨将心态归零到孩子刚出生时的状态。那时,幼小的孩子在我们身上拉屎撒尿,我们毫无怨言甚至兴高采烈,这说明孩子消化系统很正常;孩子学走路跌跌撞撞,经常摔跤,我们不仅没有打骂,反而一直加以鼓励;孩子学说话,口齿含混不清,我们耐心启发,循循善诱、亲自示范,从不会怒目而视、破口大骂。想想那时,我们的期望值不高,每当孩子出现一点微小的进步时,我们都会夸张地欣喜若狂。那时我们能理智地认同孩子身上存在的差异,孩子们之间是不同的。可是,当孩子长大了,我们却不能认同这种差异,心理失衡了。不久前,看到《中国青年报》有篇文章,由于未能准确读出“菠萝”的拼音,一位母亲竟将自己的3岁女儿活活地打死了!是孩子真的不行,还是我们自己的期望值过高?
不能认同孩子的差异,要求过于完美,所以苛责孩子,对他已有的优点视而不见,觉得理所应当,对他的缺点却揪住不放、无限放大。孩子的自信一点点被消磨。说他粗心,他果真就越来越粗心了。说他字写得难看,结果他上五年级的字还没有三年级时写得好。而赏识教育恰恰相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发掘潜在的宝藏,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套用官场上流行的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毫无原则的溺爱和过于苛刻的管教对他的成长都是不利的。我们不妨放下架子、放低姿态,和孩子成为心灵上的朋友,多交流,勤沟通,善开导,真诚地对他说:“孩子,你今天心情好吗?有什么烦恼能不能告诉我?我愿意做你永远的好朋友!”真的做到了这些,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会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作者签名: 相见亦无事,不来忽忆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