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般若草-个人文章

答甘泉二【婚姻与家庭】

般若草
2003-10-25 17:09   收藏:1 回复:2 点击:5525

    我们五十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基本上都保留着比较传统的人生观:婚姻和家庭应该是一体的。一房一室为小家,四世同堂是大庭。“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至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九族之亲,关系庞杂,尤其是双方的父母昆弟姨姑叔舅,相处都得有礼有序,苦乐其中。曾子的《大学》讲齐家治国,就是先处九族之亲,然后才懂安邦治国之道。过去是农业社会,邦派九流,诸侯十国,现在则是工商社会,国际邦交,世界贸易,就庞杂的多了。老子曰:天道补不足,损有余。孔子曰:兴灭国,继绝后。皆立足于治国,所谓政治道德,现也叫:扶贫济弱。这都起源于九族之亲。你看,所有的父母,都是多疼弱小的孩子,子女成家立业以后,也总是明里暗里多接济经济条件差的那一房子女。这正是:补不足损有余,兴灭继绝,扶贫济弱的父母慈悲心,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好,不忍心哪一个太差。扩之于安邦治国,就是平均各阶层的利益和生活状态。所以有【父母官】【子民心】之说,当官的不论大小,都要有父母之慈悲心怀,要爱人如子,才能邦国有治。试想,从自己的家到社会,一个人有多少的社会关系呀,如果摆不好九族之亲,又怎么能做好一个社会性的人呢?佛家讲修慈悲心:视长辈为父母,视同辈为手足,视小辈为子女。这样才能与人亲和,现在所谓“情商”当作如是观。
  
  婚姻家庭的意义,就是逢年过节礼尚往来;婚嫁娶生,逢迎相庆;艰难困苦,相助相帮;病弱老丧,相惜相慰。是谓亲亲之爱,天伦之乐。只讲两人天地,不讲亲情,只认男女婚姻,放弃族亲之情,不论于婚姻于家庭,都是孤单的,都是没有趣味的。
  
  当你看【生命与科学】这个电视栏目,你就会知道,马、牛、象这类大型的动物,都是有家族观的。那天专门介绍马:一匹雄马一般都有固定的五六个妻子,终身守之,不与其他异性发生亲密关系,雄马之间的拜访,也是彬彬有礼,不近女眷。真是让人感叹!如今的文明人,虽一妻之制,可妓女、包二奶、性伙伴,尽是花样;同居、姘居、离婚、通婚、再婚都是名堂,怎能与马之忠贞相比!
  
  怎样处理婚姻与家庭呢?最好的办法,还是孔子的【礼】。它们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化育在地方的风俗民情里,不要说土规矩或迷信!能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沿袭和迷信几千年的东西,就是科学,就是哲学。
  
  我们这个地方先前有两个风俗,一个是崇尚吃黄鸡——黄脚、黄毛、黄嘴。每逢八月十五,婆家都要吃黄脚鸡烧板栗。开始,我对吃黄鸡,报以摇头,笑以迷信。在我的观念里,乌鸡是最好的。后来看了《本草纲目》才知道:乌鸡养小养妇,滋阴补弱;黄鸡养壮养男,培阳生精。不禁恍然有悟:我从小和外婆姨妈在一起生活,外婆当然以乌鸡养之;而婆母三个儿子,当然以黄鸡养之。
  
  现在有人工饲养的“三黄鸡”和“全乌鸡”,但在养生和药用价值上与土鸡还是逊色不少的。所以,在【治富经】节目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有智慧的农民已开始承包荒山养鸡。智慧地选择野生饲养、绿色种植,正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反朴归真。
  
  第二个风俗,女人坐月子只吃母鸡,不吃猪肉和鱼。我当初也认为太愚昧,婆母没文化,死守传统,也无法怪罪。坐月子吗,营养当丰富,只吃母鸡,岂不太单调。然而读了《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才知道:猪肉性咸,鱼肉性燥。咸则血脉凝滞,燥则血气旺损。而产妇生子,气血大亏,元气耗损,坐月子不过调气养血,培补元气而已。所以生冷咸燥为之大忌。气属阳血属阴,以静养气养阳,以味养血养阴。甘缓之,辛散之,温和之,清润之,活血化气,调物适性,是谓正养。所以,古老的民俗都是有道理的。女子保养,尤其注重三期血气,不察不慎,则青春早衰,不是营养品和化妆品能补救得了的,这是闲话了:)
  
  婚姻与家庭是人生的重大课题。传统的观念讲究【成家立业】,现在时兴说【立业成家】。【成家立业】的道理是:只有很好的料理应对九族之亲的家业,方可稳稳的处世周旋起自身的事业。【立业成家】则是迫于失业的压力,提出的一种现代化的生存口号,但是真正的立业于世,还是在成家以后。抛开文学艺术,很少有二十岁的成功者。凡有利于人类和社会的功勋事业,都是从四十岁左右走向辉煌!
  
  如何处理个人的婚姻与家庭呢?这是每一个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兄弟姐妹本来同情共义,一旦成家,新的亲情,派生出新的利和义。手心手背都是肉,前心后心皆真情,孰轻孰重?孰近孰远?家家有私情,户户有苦衷,一不周全,都会化作恩恩怨怨,与心不忍,与情难堪!以诚相待,以友相处,亲于心等于事,是老人的经验,也是儒门不偏不倚的【中庸】之德,亦是佛门众生平等的【中观】之道。下面讲几个小故事:
  
  (一):十八年前与我同龄的房东,是个城郊的农民。由于办企业,征用了他们的地,她按章在企业做临时工,俗称:土地工。一次她伤心地诉说:“弟弟一家三口又来借钱。弟媳妇讲话气死人!她说你们平时早晨就吃泡饭呀,我们平时都买点心,懒得烧,太麻烦。你怎么不买点猪油给孩子烧泡饭,那样香一些”。女房东抹着眼泪继续说:“她这个猪!她说他们一个月吃四斤菜油两斤猪油,可我们一个月总共只吃三斤菜油。你省两个,哪用向我借钱!去年借二百还没还,现在又来借三百。我每天下了班去挖塘泥搬石头,弄两个钱真是累死了,舍不得买猪油给孩子吃,也是没有办法,为了盖房子,不从口里省,还能从那里省?可是我弟弟有难,他开了口,我怎么好不帮他?这都瞒着我们家小童在……”
  
  (二):前几年实行住房改革,统一限期购买现居公房。同事芳芳诉说他做生意的弟弟:“他做了三五年生意,我从来没向他开过口,不是逼得太紧了,也不会开口。我打电话问他可能借五千块钱,他说也房改,钱都给丈母娘、大姨子小姨子、大舅子小舅子借去了……”芳芳摇着头说:“她姐是姐,你姐不是姐?她王家兄妹五个,加上老丈母娘,五千八千的,一家子好几万都有,你自家一个姐,借五千就难?纵是我这个做姐的能理解,我跟大牛怎么讲?以后逢凶遇死,再不找他借钱……”。
  
  (三):敏玉摇着头说:“他家老小不行。当年买房,我们一人赞助老太太两千,现在老太太归西了,房子也就理所当然的归了老小。念他十来岁丧父,当年我们共他读书上大学,就不说了,那是义务。可现在成家立业了,条件比我们都好,房产转到自己名下,招呼都不打不说,连顿饭都不请,好歹是继承一笔遗产,我们不争,并不是没有份。他家老大不错,虽然他大嫂子一天到晚叫穷,那次回来上坟,他大哥悄悄对我家那口子说:你要用大钱的话,跟我打招呼。我是对老公说:那我们今生就放心了。不过,不到万不得已、生死关头,不要找老大借一分钱……”。
  
  (四):苗玲笑着说:我那年也叫我弟害很了。他要办个小厂,最后差三万本金,我们家大个子就找朋友帮他贷了三万。可是厂刚办一年就垮了。我弟弟、弟媳丢下设备和布跑出去躲债,孩子也顾不上,我妈照应着。贷款到期,我们是担保人,怎么交的出钱呀!急得没办法,就回家开会,叫回我两个姐姐姐夫、一个妹妹妹婿,大家商量。开始他们都不吭声,我们一再表明观点:大家都是亲姊妹,一人有难大家应该担,事情这么突然这么紧急,我们也是没有办法,否则也不待大家难。最后达成协议:他们三家摊一半,我们一家摊一半,先垫上。都三年了,我弟弟他们还不敢回来,每年春节给我妈一个电话报平安。
  
  这些都是婚姻与家庭的公案,甘泉君就好好参禅吧:)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