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剑客_Z-个人文章】
秋雨中的迷途——西大滩探路记
□ 剑客_Z
2007-09-01 00:50
收藏:0
回复:14
点击:6476
周末和几个驴友相约到河西走廊东端乌稍岭下的西大滩去探路。之所以叫探路,是因为我们要去的这个地方是从几个户外老驴的传说中得知的,周围的人还都没有去过,唯一可供参考的是一张网上下载的卫星地图。所以这次行程被我们命名为:探路游。
车沿312国道向西行驰,不时会看到路边的农舍和地里尚未收割的麦子。过了天祝县城,对照卫星地图来看,就应该要走乡村公路了。(我们的探路之旅就在这里开始走上了歧路。)下车问路,很多当地人竟然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在问了N 个人之后,才终于有了一点模模糊糊的线索(此后,每走一段,我们就要下车问一次路,即便如此也未能逃脱走错路的命运)。按照路人的指点向前,车外的景色逐次变化,路边先是出现了草甸地貌,接着又有了类似戈壁的荒滩。快到中午时分,前面远远出现了一段城墙。我们以为是汉长城遗址,走近后才发现,这是一个荒芜的古城——松山古城。可能是地理环境的缘故,这座古城保存的比较完整,城墙巍峨耸立,内外城清楚可辨。在阳光的照射下,古城墙衬着后面渐渐浓厚的云层,显得很壮观。大家下车拍照然后继续前行,又翻过一道山梁,眼前开始出现了草甸地貌,我们不由都有些高兴,以为马上就能到目的地了,然而在一个岔道口再次问路时却遭受了一个沉重的打击:这里和我们要去的地方根本就是南辕北辙:我们的目标是西大滩,现在车子停的位置是东大滩!要么就弃车徒步穿越山中的原始森林,要么就绕道而行,多几十公里的路程。老乡告诉我们说马上就要下雨,山里路滑,没有向导会有危险,不能徒步。考虑再三,我们决定绕路。山里人没有路程远近的概念,说是几十公里,车跑了好几个小时都没到。原计划上午11时就能到达的地方,下午3、4点了还不见踪影。天空中云层越来越厚,看着山雨马上就要来临,而我们的目的地还不知道在何方,大家不由的对前面的行程有了隐隐的担忧。再问路时,很多老乡干脆劝我们找地方住下来,说天雨路滑,山路不好走,会有危险……又费了好大周折,我们终于走上了一条通往西大滩的便道,一进山谷,天上就飘起了雨,虽不是很大,但在秋天的高原上,一落雨就特别冷,这更增加了大家心中的忧虑,而司机张师傅已经对我们不知道路就出发很有些恼火了。
傍晚6时许,在经历了N多的周折后,我们终于冒雨抵达了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五宝滩。按计划,我们要从这里徒步去寻找传说中的高山湖泊——二郎池。五宝滩是当地藏民的一个夏季牧场:群山环绕着草原,几条从山沟里流出的小溪在缓缓地流淌,被雨水打湿的原野满眼浓绿,大片的森林从山上向下延伸,远山被流动的云雾缠绕着,三三两两的白牦牛悠闲的在草滩上漫步,片片簇簇的野花在雨中娇艳的开放,还有不远处的插箭台上飘动的五色经幡,给这绿色的世界增添了几分艳丽的色彩……这是一片处女地,一切都是原生态的存在着。看看天色不早,汽车已经不能前行,茫茫雨雾中也看不到再有人家居住的样子,我们决定就在路边的一个牧人窝棚外扎营,等第二天再继续探路之旅。考虑到安全和冷暖的因素,我们决定“混帐”:两个人用一顶帐篷,这样也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冒雨搭好帐篷,大家的身上早已湿透了,即使穿着冲锋衣和雨披也是一样。一阵风吹过来,我忍不住打了个寒战:今夜可要受罪了!这时两个牧民大叔邀请我们到窝棚里去烤火。窝棚是当地牧民为了放牧建造的临时住宅,一般都依山靠崖而建。用泥巴和木头搭建的的窝棚虽然很矮小破旧,但里面有一个大火炉,还有一个火炕,十分温暖。我们也顾不上许多,纷纷进屋把湿衣服搭在炉边烤。主人更是十分热情的把我们让到炕上,还烧了开水给我们喝。身上暖和了的驴子没几分钟就和两个藏族大叔聊的火热,老李还把专门为御寒买的二锅头拿了出来,大家就着简单的食品不时喝上一两口,原本清冷的小屋里顿时传来欢快的说笑声。
这是松山古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