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颜心一质-个人文章】
没钱也要办教育
□ 颜心一质
2007-09-11 20:28
收藏:0
回复:0
点击:4950
没钱也要办教育
——农村薄弱初中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当人们深刻地认识到“三农”问题的严重性并着手解决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再次审视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初中教育的发展。目前农村初中存在大量的薄弱学校:校舍及教学设施落后、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学校管理松散、教学质量偏低等现实。为此,我们应从农村初中的发展现状着手分析农村薄弱初中的成因,探索农村薄弱初中的发展之路,促进教育均衡、社会稳定。
一、 农村初中的现状
1、 学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近年来学校坚持实行“一费制”收费政策,尤其今年实行“一费制”全免,加上近年来生源处于低谷,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在校学生数锐减,造成学校收入不断减少,而物价和课本费不断增加,这些原因造成了学校办公经费严重不足,教师正常的福利待遇得不到落实了,连学校日常运转都日渐艰难,校长往往成为学校外欠的债主。以某乡镇中学为例,各项开支如下:一个学期雷打不动要15000元电费,食堂里面开支12万元,行政人员及老师用车5000元,工会5000元,初三年级及初二年级住宿班老师工资2万元,偿还学校贷款利息1.5万元,其他开支1万元,30多位教师的期末福利按人均4000元算,全校小计近13万元,这样算来,一个学期,学校无论怎样精打细算,都需要32万元的开支。而学校里面的收入呢?按100位住宿生算,收入约14万元,加上部分搭中餐的同学,约3万元的收入,其他包括学校商店承包费,办公经费返还等收入近5万元,这样一来,学校整个学期的收入是21万元。收入与支出相抵,学校又得新增加11万元的债务。如果不新增债务,学校能发放多少福利给老师们呢?这怎么能对得住辛辛苦苦工作的老师们呢?可地处在那样一个偏远的地方,能有多少家长有那种财力送他们的子女到学校住宿?
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2005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按预算内教育经费包含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口径计算,2005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33930.28亿元(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数)比例为14.58%,比上年14.90%下降了0.32个百分点。从全国情况看,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我国是用占世界0.78%的教育经费培养着占世界近20%的中小学生。”沈士团说,由此看来投入不足使我国基础教育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而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表明,2001年,全国高校在校生719万人,中学生7836万人(其中初中6431万人,高中1405万人),分别占受教育人口的2.8%和30%,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例则分别为24.5%、35.9%。投入中学的有限资金又大多流向重点校、示范校及高中学校,农村初中无力顾及。
2、教研工作计划难以落实。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不同的师资配备标准。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规定按在校学生数量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农村初中师生比为1:18.0,城市初中师生比为1:13.5,这种按学生数配备教师数是不合理的。随着户籍政策的调整,人口流动的加剧,城市化进程加快,家长对子女教育投入的增加,许多农村初中学生成为各种名校的学生。农村初中学校的生源不断流失而导致教师配备数的锐减。
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新教师分配政策时,对一些优秀的师范毕业生优先考虑到城镇名校任教。教师的分配是按编制是否缺额确定的,农村薄弱初中由于学生数少,新教师根本无法分配进去,新鲜血液无法及时补充。加上乡镇财政困难、学校经费紧缺,一些政策性的福利待遇得不到落实,导致一些年轻的、有资格(有的地方规定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可调入城镇)调动的纷纷调离,又使高素质的年轻专业教师更加匮乏。现在农村初中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正如有人说的那样,他们用最原始(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方法讲授最时髦的教材(新课程),即使按照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配置的电脑、多媒体等,也只能成为“花瓶”。
正由于这些教师大多年龄偏大,加上体力、精力和认识的原因,他们不愿意主讲公开课,不参加听课、评课,不研究教法的改革,不撰写教研论文,不编制优秀教案。教研工作目标难以得到落实,教研工作计划成了应付检查的一纸空文。
3、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二、农村薄弱初中的发展对策
1、加大投入力度
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使“人民教育人民办”变为“人民教育政府办”,加大对农村薄弱初中的投入力度。考虑到现实政策的惯性与体制路径的依赖,从现实角度看,很难从限制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政策出发实现均衡发展。但是,从短期看,政府改变过去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向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倾斜的政策,加大对农村薄弱初中的投入,使之能获得比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更多的资源。虽然,单纯的政府资源分配无法真正缩小学校间的差距,但至少会将更多资源用于薄弱初中,使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
2、加强学校内部管理。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自然有一定的道理,身处薄弱初中的校长,可以立足本地,因地制宜,加强学校的内部管理,走一条维系良好教育生态的学校发展之路,形成有特色、有个性的学校教育及学校文化,彰显特色,提升学校的品位。
学校的内部管理大致可分为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管理。
作为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自尊心强、事业心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把学生培养好,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充实。可现在有些学校,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跟不上,导致教师干好干坏一个样,多干工作,干好工作不但得不到充分肯定,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反而被人说闲话,严重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就是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为教育教学骨干提供了发挥他们聪明才智的广阔的空间,并且由他们带动了一大批教师,推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学生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优良校风学风, 构建和谐校园,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业进步,更决定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人生走向。其实很多学生,尤其是那些由于学校疏于管理而变得调皮的同学,其实他们打心底里都希望有一个管理严格的环境。那么怎样才能营造这样一个环境呢?简言之,是将各种规章制度细化,不论是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就餐纪律还是就寝纪律都要形成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从小处着手,从严要求学生。当然制度如果不落实,只是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我们还要调动各部门、各位老师及学生会干部的职能,促使这些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当这些规章制度由在约束下才能执行到自发自觉的执行的时候,我们希望的井然有序的和谐校园就构建成功了。
当然造成农村初中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变这种现状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现象,并构建和谐校园探索和采取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