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静谧港湾-个人文章】
小店
□ 静谧港湾
2007-09-19 10:58
收藏:0
回复:7
点击:5100
街对面的一个不知名的小胡同里,有一家不知名的小店。其实,它应该是有名字的,只是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罢了。小店很小,小到只有一个临路的小门,只容一人进出。门口安了一个油桶改装的炉灶,上面摞了一串小笼屉,冒着腾腾的热气,半是操作间,半是广告。铝合金门的玻璃上,贴着几个醒目的红字:“杭州小笼包”。
我是不喜在家里做早点的。一是每天读书到很晚,早上的那点时间,哪怕是几分钟,亦是弥足珍贵,只想多睡一会儿。二是我心疏意懒,自己起伙做早餐,嫌麻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养成了在外面吃早餐的习惯。从家里到上班的地方,一路上的早点摊也好,店也罢,一段时间下来,便都很熟悉了。哪家味道好,便固定下来,不再换地方。
第一次来这里吃早点,已经是五年前的事情了。下了车,穿了胡同,肚子正饿得咕咕叫,侧目便发现了这家早点店。
店门朝南,有里外两间。外间只摆了两张小方桌,操作台案占去了一半的空间。靠东边的大间也是同样的方桌,摆了六张。一台看起来年代已经很久远了的黑白电视机摆在北面的窗台上,大约12或14英寸吧。在这个城市,已经很难看到这样的电视机了。店面的后面还开了个小门,那显然是后接出去的,算是后厨了。后来才知道,还兼作卧室。
“有馄饨吗?”
“有。”
“来一碗。”
“屋里坐吧!”对我一笑。“一碗馄饨——”朝里面喊了一声。
店主是夫妻俩,浙江人,我不能确定是不是杭州人。闲聊时得知他们家在宁波,来京打工,租的房子。老板四十五、六岁,瘦削白净的脸庞,隐隐透着一种说不出的忧郁,极少言语,只是在闷头包着他的小包子。女人略胖些。两人的穿着极为朴素。那身装束,只要他们一出门,溶进人海里,你纵有火眼金睛,也挑不出来哪个是他,哪个是她。包子皮从女人的擀面杖下飞出来,落到面板上,又跳到了男人的手里,装了馅,只几秒钟的工夫,那包子已经安安稳稳地坐在笼屉里了。全部过程中,没有一句话、一个字。
店面还算洁净,风吹不着,雨打不着。我选了离电视不远的地方坐下,看着早新闻。不两分钟,馄饨端上来了。热腾腾的清汤里面,欢快地漂浮着几个诱人的馄饨。上面点缀着一撮嫩绿的芫荽和乌黑的紫菜。皮子白白的,像是少女的裙摆在微风中飘动着,掩映在绿紫的间杂中,煞是好看。边上还间或游动着几只微黄的小虾。
“嗯,味道不错啊!”
“呵呵,您慢慢吃。小笼包几个?”
“四个。”
包子很灵巧,笼屉小,包子自然也小。咬一口,味道不坏!杭州我是去过的,在当地也品尝过它的味道,那当属正宗了。而今天吃的这味道,已经不是那地地道道的杭州味儿,至少没有了那甜腻的感觉。入乡随俗吧!朝鲜的冷面,四川的水煮鱼,就连天津煎饼也都一改原籍的口味,在这里落脚生根,也都是如此,不然还真的不能发扬光大呢。
付账,上班。天长日久,这已经成了固定的模式。一进门坐下,不用我说话,馄饨、包子便端了上来,有时直到出门走人,都没有一个字,似乎说了便多余。
有一年多没有再在这里吃早点了。今天又来,小店的外观竟没有一点点的改变。只是包子的价钱由原来的两块五一屉涨到了三块。还是那夫妻俩,没有添其他服务员。电视机换了,带了彩色。
同样是要了一碗馄饨,几个包子。味道没变。
坐了一路的车,耳朵里灌满了整顿交通、迎接奥运之类的吵闹,走进这小店,看不到了那烦杂的喧嚣,竟充溢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惬意。
付账,出门。我又步入了那份吵闹。我不是神仙,我不得不去直面那陆离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