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颜心一质-个人文章】
选择做一个幸福的人
□ 颜心一质
2007-09-27 21:21
收藏:0
回复:19
点击:6659
今年8月份,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义务教育语文名师选拔大赛,因为切耳倾听了王崧舟、陆恕、向阳等几位名师的讲座,我曾感动与那种为了工作而舍弃家庭的大爱,却觉得他们太“残忍”,而这次看到的名师,他们的事迹并非催人泪下,但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与幸福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与会者,这才是能够让我们每一个普通的教师真正追求的幸福之路。
与会归来,我似乎确信自己也能走上这条幸福之路,也就更加认真地思索,到底怎样才能走上这条路呢?那天,偶尔走入“象山教师博客”, 署名王 峰 、邢 莉的一篇文章令我茅塞顿开。
这篇文章不足千字,一语中的的道出:专家型教师和普通教师相比有四“多”,即“ 多了一份投入”,“多了一种学习”,“多了一些反思”,“多了一点执著的爱”。
对于第一点,文中写道:“专家型教师的业余时间主要安排了工作”,对此,我还是不完全赞成这种做法,我比较欣赏陆恕老师的做法:作为名师名校长,他在工作中投入的热情是勿庸质疑的,但当那一个个与他的儿子陆丰在一起的趣事如数家珍地从他嘴里道出来时,陆校长的身上却更有一层感人的光辉!向阳老师也满怀爱心地讲了一句——“我儿子特别喜欢我叫他‘臭小浑蛋’!”她的话,让会场顿时爆发出轻松而和谐的笑声。由此看来,我认为对工作投入是必要的,但也不能以牺牲自己的天伦之乐为代价!换句话即“不能育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已的苗!”
“多一种学习”,这句话我是完全赞成的。当前社会,正在倡导终身学习,专家型教师在这方面堪当楷模。陆校长当时说了一句话,我铭记于心,他说:“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终生学习,应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他还举了一个正在名师路上跋涉的人陈南之,他说:“这位年轻的老师,对《老子八十一章》、《论语》、《百家姓》等全能背诵,他坚持每天读一本书,就凭这一点,我就能断定,将来他一定能成为一位名师!”陆校长那铿锵的话语震荡在会场上,也深深地印在了我们每一位与会者的心中。他还讲了一件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去美国为儿子规划未来的七天时间里,“我读了8本书,其中浏览5本,精读3本,写了6万字的读书笔记”。为此,我还想补充一点,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能能够让我们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经常阅读经典,能促使我们不停地思考。对世界保持新鲜感,能够使我们的观点不落后于学生。阅读经典,会在无形中提升我们的品位,强化我们的人格魄力,从而影响我们所教的学生。
“多一些反思”这一点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我常常自问,为什么我辛辛苦苦付出那么多,教学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呢?现在看来,我已经不知不觉地走入了一种简单的循环往复之中。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磨道效应”::路走了很多,实际却并没有走出很远,自身的素质并没有得到长足的提高,其实,“人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考的广度、深度和精度”。在本次活动中,共呈现了104堂语文片断课,评课的老师无不言简意赅,如朱为民老师概括这次赛课的总印象是:“本色——洗净铅华少作秀!”李晨红老师说:“本次赛课可谓百花齐放,百舸争流……”陆恕老师针对赏识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有三个字——“滥”、“泛”、“板”,真是字字珠玑!其实,那些公开课,我们也认真听了,但去认真思考了这一堂堂精制课吗?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导朱永新教授多次在演讲中“推销”他的成功经验,谁能够坚持每天认真写一篇教育反思,10年后必成大器,否则他赔偿损失。反思,是汲取经验教训的最有效手段,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反思,是专家型教师的一个普遍特征。
“学贵有恒”、“天道酬勤”,这些道理都是我们能够明白的,如果真正做到了落实,那就能成长为专家型教师了,因此,专家型教师和普通教师相比的“第四多”就是“多了一点执著的爱”。还记得向阳老师说的:“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所从事的叙事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正是这份执著的爱使得他们对教育教学始终充满浓厚的兴趣,能够潜心研究,穷思竭虑,从而逐渐成长为专家型的教师!
诚然,成为专家型教师必竟是难以达到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走上教研这条幸福之路,如果我们真正寻找到了这种幸福的感觉,即使我们不能成为名师,但也能为自己的课堂自己的生活增加几道亮丽的色彩,难道不是这样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