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残文-个人文章

中 秋 的 月 亮 比 天 大

残文
2007-10-17 10:47   收藏:2 回复:12 点击:2346

    中 秋 的 月 亮 比 天 大
  
  ________( 学 诗 杂 感 )
  
  故乡早有一句俗语,“小初一,大十五”,原来理解是,大年初一和正月十五相比,确实很符合实际。但不知听哪位老者说,大十五是指八月十五,即中秋节。初听觉得荒诞、可笑。但慢慢想来似乎觉得也不无道理。不是吗,为了一个中秋节,全国上下,官方民间,折腾得像蚂蚁搬家似的!如果把春节比做一件长袍,那么,中秋节就是一件马褂,只比它小一点点而已。于是,中秋节前后,我就张罗着,想写几首中秋节的诗出来。但是朝思暮想,挖空心思,搔短白发,翻来复去,总跳不出古人框栏。一阵折腾之后,一首诗也没写出来。只好自我感叹道:老祖宗将中秋的诗,写绝了,把中秋的月亮堵死了,一点诗的光亮,都不给后人留呵!
  自已写不出来,只好看别人的,要不,这中秋的月饼也没味呵。可是,这个网跳到那个网,这张报翻到那张报,写中秋的诗倒不少,但除了清水寡淡,就是少盐没味的。要么嚼古人的月饼渣,要么无病呻吟地乱哼哼…
  在这难耐之际,一位诗友从短信中给我发来一首小诗。不知是谁的,但却令我兴奋地惊叹!这比那高级月饼有滋味多了!小诗不长,是这样写的:
  
  《中秋月》
  
  1、
  
  翻过山梁,月亮
  摸黑来我的身体里打水
  2、
  
  夜空漏了!沧桑、孤独、梦幻、诗篇
  洒得遍地都是
  寂静一样
  月光的碎银
  惯坏了又一个怀旧的时代
  3、
  
  她推不动村庄的柴门
  月光,只好从窗户飘了进来
  月光的秘密,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如果她扶我披衣下床
  那是我的病还在远方
  4、
  
  今夜,月亮里有伤
  今夜,月光打湿的都是仰望的脸庞
  
  诗人是何等聪明啊。他心知肚明,好的诗,要想给读者留下印象,必须彻底撕破所有的禁锢,包括前人的经验和规律。提炼和创作出自己诗的独一无二的个性,否则,宁可不写。诗一开始,没做任何铺垫,突如其来地让月亮“来我的身体里打水”,月亮缺水了吗?是的,它渴得很厉害!为了八月十五如期到达,它日夜兼程,翻山越岭,忍饥挨饿,怎能不缺水?那么,为什么偏偏来我的身体里取水呢?诗人在这里制造了一个大悬念,有人读到这里,摇摇头说:看不懂了。我试作解读一下:这里有三层意思。表面是写月亮的辛苦,寓意是写人们为赶过中秋节,焦急如火的心情,将这种心情倒叙地让月亮表达出来。与此同时,却是写人们对中秋月的向往、企盼。月亮多么光亮、多么水灵、多么圆润、多么丰满,为了盼望中秋的圆月,我们身体早就湿麓麓、水津津了。好比想吃糖的孩子,早就口水满腮了。月亮要来取水,当然是应该的。然而,诗人的良苦用心,不全在这里,他是在为诗的进一步发展,铺设了一条通道。请看:“夜空漏了!沧桑、孤独、梦幻、诗篇/洒得遍地都是”。我们终于发现,如果不是前边以水来铺垫,这个极重要的“漏”就无从谈起了。“夜空漏了”, 诗人仅用了四个字,却给人们设置了一个仰望夜空而产生的那种奇特而深邃莫测的幻觉:漆黑的苍穹,是扣在大地上的筛子,透明的筛孔,竟然是那闪闪发光的星儿,那个大洞,定是月亮…,这种奇妙而大胆的联想,怎不叫让人拍案叫绝啊!漏下来的又是什么?是沧桑、孤独、梦幻、诗篇…在这里,诗人已经把中秋月所有历史的、现实的,一切人文内涵全都包容殆尽了。但是,机敏而幽默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在这要紧的火候上,重重地敲打了世俗一锤:月光的碎银/惯坏了又一个怀旧的时代……
  几把钥匙打开了诗的门锁之后,接下来,诗人便放开手脚,轻盈而顺畅地将人们带到明媚的月光下,任其调停,任其抒发,闪光的警句也层出不穷。最使人难以忘怀的是“如果她扶我披衣下床/那是我的病还在远方” 使诗的意境,达到了闪光的顶峰,将人们对月亮的崇爱,月亮给人们精神上、思想上、感情上的烙印,当作一种“病”去诗化的认识,而这种“病”,在李白以前就得下了,似乎中华民族,都在得这种“病”以后还要世世代代得下去…
  诗虽短,但他构思之巧妙,诗句的张力、幅度、厚度、重量,却让人咀嚼不尽,玩味无穷呵!
  品着小酒,啃着月饼,玩味着这样的好诗,今年的中秋,算是有滋有味了。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